评估主体职能的调整与优化

时间:2022-05-01 11:17:43

【摘要】我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高等教育以国家政府管理为主。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既是高等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又是高等学校管理效果的评估主体。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政府权力过大...

评估主体职能的调整与优化

摘要:与美国、英国、荷兰相比,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政府权力过大的现象,表现出鲜明的强制性特点。重新审视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不单是一个简单强化或弱化的问题,而是一个适时转变和不断优化的问题。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转变,不是政府职能的削弱,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加强。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the Netherlands compared to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 is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government power, showing a distinctive compulsory features. Re-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roles not only strengthen or weaken a simple problem, but changes in a timely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not the weakening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but at a higher level of strengthening.

关键词:评估主体 职能 调整 优化

Keywords: assessment of the main functions adjustment Optimization

作者简介:李巧玲(1981―),女,汉族,陕西延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实习员,硕士。

我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高等教育以国家政府管理为主。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既是高等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又是高等学校管理效果的评估主体。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政府权力过大的现象,表现出鲜明的强制性特点,其他利益主体的需求被边缘化,整个评估活动政府说了算,缺乏民主与科学性,与公众的期望值相去甚远。高等教育实行评估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为政府提高管理绩效提供改进的依据,但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显示,评估的结果只是对高等学校管理行为和成效的一种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估经验来看,一个完整的、富有成效的评估活动表现为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本科教学评估以高等学校的自评为中心,评估主体一般由非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来担当,政府更多承担元评估的角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质量保障不仅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而且需要重新审视评估各个主体的角色与定位,明确其质量保障分工,切实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现状及问题

受行政集权制的影响,我国的行政权力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虽然第一轮教学评估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中山大学李延保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本科教学评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就出现了政府作为评估的唯一主体虽有其片面性,但又没有权威中介组织来参与的尴尬局面。

政府作为评估主体,能够充分地体现国家统领教育的价值观,引导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一致要求办学,并对高校有比较强的约束力,权威性高。但作为单一的主体,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统得过多,管的太死,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评估力量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利益需要;指导评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评估的原则和标准也只体现政府的愿望,无法兼顾社会需要的多样性。[1]评估工作实际上成了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的格局,完全由政府包办,政府可以决定有谁来评估、评估什么、怎么评估、什么时候评估等。政府在本次评估活动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失公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公平与公正,也挫伤了其他利益主体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二、中外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比较

美国是一个高度自由、民主的国家,教育领域也尊重了这一历史传统。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宪法规定美国的各级教育都由州和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所以高等教育的评估也不是由联邦政府进行组织实施,联邦政府只是通过预算、资助等形式间接地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并不直接干预学校的日常运作,因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美国模式。与其他教育评估模式不同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是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的,联邦政府在不干预学校自的前提下,进行教育经费的分配,学校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社会可以利用评估结果选择学校专业和毕业生。[2]随着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关注的加剧,美国中央政府正在逐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力度,如美国正着手修订高等教育法,准备建立州立高等教育评估组织(State Postsecondary Review Entities,SPRES),对高等学校进行监督,并以法律形式对鉴定机构提出有关其组成、运作及其标准的要求,以削弱高等教育鉴定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增强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同时在财政资助上进一步密切政府拨款与鉴定结果的关系,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影响力。[3]

英国的高等教育历来以其上乘的质量闻名于世,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学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英国的大学崇尚自治,提倡教授治校,认为教育质量是学术团体的分内之事,不容外界干预,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较小。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日益加深以及质量保障运动的深入开展,英国政府开始改变了原先不闻不问的态度,逐步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力度。从高等教育评估的双轨制到单轨制,由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QAA),就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发展至今,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平行发展,互为补充,共同保证了英国的大学在国内外的教学水平都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荷兰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型,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国家实行政策性扩招后,大众化教育是免费的,这一决策后来对荷兰政府支付高额教育经费的能力也形成了巨大挑战。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深入开展,荷兰政府于1985年出台了政策文件《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Higher Education: Autonomy Quality),对高等教育的评估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下放了一部分权力到高等学校,而高等学校也积极地回应,希望通过内部有效的质量保障来换取更大的自治权。事实证明,荷兰政府的改革是及时的、有效的。荷兰政府不介入高等教育评估,但设有相关的元评估机构,直接对政府负责。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同荷兰一样,也是中央集权型,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投资者,政府对高等教育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随着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政府通过评估加大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这也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外部监督对高等学校施加影响,以期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最鲜明的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型,整个评估活动以政府为中心展开,社会各界关心教育质量并为之担忧,但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主要来自政府的监督。

三、政府作为教育评估主体的职能调整与优化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转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是维护和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不是亲力亲为去从事一项具体的活动,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转变,不是政府职能的削弱,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加强。[6] 重新审视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不单是一个简单强化或弱化的问题,而是一个适时转变和不断优化的问题,即在现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大环境下寻求教育发展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来促进教育全面、高效、快速均衡发展。[7]

其次,高等学校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政府下放权力的同时,高等学校的内部评估也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还是被动地“等、靠、要”,必然会失去自我发展的大好机遇,高等学校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从思想上改变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偏见,走出认识的误区,在实践中加强质量自我监督。将重点放在自身潜能的充分开发上,千方百计地调动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优化自身结构,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着眼于未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发展自己。

再次,优化政府与高等学校的职能与分工。任何组织系统的优化都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反映在高等教育与政府的关系上,就是中央集权型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型管理体制、市场主导型管理体制与政府控制型管理体制相互吸取对方的长处,不断地走向融合,努力寻求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达成一种新的平衡的过程。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角色定位,政府与高等学校职能的调整与优化,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

最后,保证公众质量诉求渠道的畅通。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高等学校质量评估监督的自觉性,重视舆论的质量监督,高等学校也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并自觉坚持自评,把教学评估纳入常规的教学管理。社会各界都要从思想上改变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评估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3):9-13

[2] [3] 陈玉琨,代蕊华,杨小江,田圣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42

[4] 王冀生.学校、社会、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地位、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6(2):14-16

[5] 王强,龙春阳.转变与优化:重新审视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职能[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12-14

上一篇: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一致性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关于大学全校性选修课开设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