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04 16:07:56

评估汇报

评估汇报范文第1篇

根据南通市政府综合督导评估要求,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我校认真进行了自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处着眼、准确定位,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1、发展基础

内地办学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根本上促进边远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按照中央决定,自1985年起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班(校)。20年的办学成果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十分英明,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进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进程。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第三次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全国支援、教育支援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会议决定继续支援各地市办学,其中江苏、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1996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中指出“继续办好内地中学和班,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适当扩大规模”。据此,下达江苏每年增招100名初中生的任务。1996年下半年原江苏省教委将此任务落实到南通,1997年3月3日,原江苏省教委作出筹建南通民族中学的批复,7月28日,南通市政府发文正式成立南通民族中学。学校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系省办、隶属于南通市教育局。

1997年8月南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南通市北郊中学和核定南通民族中学事业编制的批复》核定我校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核定事业编制为72名。人员经费为财政全额拨款。人员编制为校级领导4名,中层干部8名。

学校创办之初只有原北郊中学留下的3幢旧楼,没有学生宿舍、没有食堂,设备严重不足,校区很小,不能满足藏族学生一年四季在校学习生活的需求,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全校负重奋进,开拓创新,渐渐在内地班校中脱颖而出。20*年,教育部根据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状,下发文件我校又增设高中部,同年9月招收了81名高中新生,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内地完中。

2、发展规划

为了使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成为内地班校示范性学校,20*年初,学校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加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服务,为21世纪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四有”人才而奠定基础。

3、目标达成

至今学校已走过七年多的历程,虽为全国内地班校中起步最晚,办学时间最短的学校。我校不因创办时间短而漫步前进,相反,我们内抓改革求突破、外抓机遇求发展。学校规模已从创办之初的两个班发展到如今的16个班,由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完成两期校园工程改造;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教育;双省级课题“内地班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各界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毕业的四届初中学生参加自治区中考,连续4年获得多项主要指标第一名;毕业的两届高中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考,连续2年本科录取率达100%,部、省级重点大学录取率均超过95%。学校先后荣获“第二次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教育厅“20*年度质量优胜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抗非先进集体”、“南通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和“贯彻学校体卫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于20*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于20*年12月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二、理性思考,开拓奋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目标反思

根据上一轮发展现状,20*年底,我校通过“几上几下”的形式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全体教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对学校前期工作既充分肯定,又提出一些建议,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需与时俱进,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二是“让每个孩子人尽其才,充分发展”应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从而为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好地为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基本公正的、公众认可的考核方式,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付出与业绩,更好地用制度规范行为,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整体提高师资队伍,我校师资队伍较年轻,普遍敬业爱生,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办学的政治意识、学校的发展意识和本职工作的责任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发展规划

我校新一轮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各项目标清晰,主要任务分解到位。主要包括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学校管理,建设师资队伍,坚持科研兴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

6、持续发展保障

为了确保我校20*—20*年发展规划的落实,我校将坚持开源节流,从学校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地实施校园建设规划,统筹兼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协调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建立监控、自评制度,制定措施,推动校下一轮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合理配置,优化资源,保障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7、办学经费

我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省财政厅、市财政局以及自治区财政厅。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含办公、水电、设备购置等)、基本建设等。学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支出结构和比例基本合理。近八年来,在国家、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3000多万元,分两次扩建校区、改造环境与添置设备。由于做到了专款专用,目前无资产负债情况。

8、占地面积

我校校园面积为36054.42平方米,按本年度在校生606人计算,生均面积为59.5平方米;校舍面积为21000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4.65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8211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0.05平方米,绿地占有率为50.51%;活动区面积11688平方米,生均面积为19.29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都符合(超出)国家、省定标准。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高。

9、设施设备

我校教学区面积10363.39平方米,包括教学、教师办公、图书、行政办公及实验室、电教楼各一幢。生活区总面积6768.80平方米,包括男、女生公寓各一幢,以及食堂、家长招待所和医务室。活动区总面积11688平方米,包括体育馆、篮球场,250米塑胶跑道及人工草皮操场、室外健身场、乒乓球活动场。学校各种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水电增容到位,安全及消防设施完善。

近几年来共投资约350万元购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主要有电电脑、投影仪、照相机、录放机、摄像机、体质测试仪,同时建立了校园网、广播控制中心、电视监控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以及信息化传输系统,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基本满足全校师生初、高中办公、教学的需要。

图书馆设有师生阅览室、借书处和资料储藏室等。学校总藏书量为24005册,生均近40册。学校20*年共订阅报刊杂志205种。图书馆及阅览室每天开放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学校针对师生以校为家的特点,要求图书馆及阅览室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天候开放,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益。

10、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校教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由开办之初的3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8人。其中,教师63人,职工2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我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合格率、学历达标率均为100%。

学校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提升师资质量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开展教学比武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2名教师在“全国第五届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观摩会”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30余人次在市区优课评比中获得等级奖。6位(其中1人已毕业)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1位教师取得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3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两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师”。有1名教师为“南通市教委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局直学校“骨干教师”,各学科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3对师徒受到市级表彰等。

11、校外环境

1997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以“通政127号”通知成立南通民族中学,核定我校事业编制,组成我校领导班子。原市教委对原北郊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了分流,并将校址和校产划拨给我校。市财政保证民族中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并发放特教津贴(享受聋哑学校待遇)。每年,南通市教研室的教育专家至少两次来我校进行教学研究,帮助我校分析自治区中考和江苏省高考的情况,研究后续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市委讲师团郭继荣同志、市委党校校长姜作培同志等政治理论专家到我校作辅导讲座。

我校办学七年多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先后有数百位领导到我校视察指导工作。还有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

我校学生来自雪域高原,从12、13岁开始就长期远离父母和亲人在内地求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藏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与诸多外因密切相关。为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与社会多方面积极配合,协调社会力量,例如: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协议”,建立了南通市武警三中队德育基地以及南通市科技馆等社会实践基地,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同时,我校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南通大学沟通,成为南通大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我校都要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作报告。曾经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岳晓东博士、南通职大李梓敬教授到学校对藏族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并做心理疏导。学校还从各年级学生中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南通中学、南通一中、南通市二中等市直中学去借读。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办学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无严重违纪和违法事件发生,文明班级,文明学生不断涌现,学校秩序井然,周边环境良好。

四、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科学实施校务管理

12、行政工作

我校领导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学校行政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内设一办三处,即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各部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我校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加强干部教育;以“任期制”的形式形成干部竞争机制;以教代会述职测评的做法推进争先创优。为了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配备,改善干部队伍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大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规范、有序地做好第二轮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在个人申报、群众举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公开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正式任命。他们能充分发扬老精神,是一个廉洁高效、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整个班子昂扬着一股正气,成为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校务管理严谨有序,凡遇重大决策,均由集体讨论决定,体现了学校的民主化管理。

13、师资建设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既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更积极推行校本培训。学校教育科研主要由教科室负责,现有两个正在实验的课题:一是江苏省和自治区“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地班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研究》;二是中央教育教科所实验课题《内地学校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深化研究》。其中省级立项规划课题《内地班“三自能力”的培养研究》已结题。课题成果《研究论文案例集》,计36万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校本教材《常识讲稿》和反映研究成果的学生作品集《生命与使命同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校注重发挥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凡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能及时向“两会”通报,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提高学校办学的“透明度”。04年,我校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师工资、各项政策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特教津贴得到落实。近三年来,教师年人均收入分别为3.0、3.2和3.6万元。另外,我校经过多次争取拨下了120多万元的住房补贴,解决了20*年5月以前由房改办审批的50多位同志的住房补贴;同时申请提高特教津贴,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

学校党支部还十分重视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发展党员,自开办以来已发展了多名党员。

14、教育教学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部、厅颁布的课程计划,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设《历史知识》校本课程。坚持从教学“六认真”入手,认真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的规定》,实施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的三级分层管理模式,明确了考核职责及考核制度,由学科组、备课组负责学科教学、年级组负责调节各种教学动态、双向交叉。针对藏族学生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各年级实施月考制度,并及时分析研讨教学双边情况,落实改进措施。教务处制定实施了中、高考奖励实施办法,激励先进;同时把教师教学质量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狠抓教学常规,坚持定期检查、坚持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邀请市教研室专家参加评课,拉动了青年教师业务的提升;为正常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建立了七个年级组、六个教研组及各个备课组。学校创办至今,四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国内地班统一考试中,均位居前列,两届高中毕业生98%的学生被部属重点院校录取。

15、全程管理

我校始终如一的将德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调整完善了由党、政、工、团和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自的岗位职责中给以明确的德育任务。形成了分工合作,教职工人人参与的良好德育氛围。内地班校不是为培养贵族,也不是为培养几个学习尖子,而是为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因此,我校从办学伊始,就一直制定及坚持着一整套周密细致的育人计划,真正做到全程管理、全面安排,处处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人文性及民族独特性。

16、后勤服务

我校各项建设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操作,后勤服务及时、到位。行政办公、理、化、生、音、体、美、劳、卫生设施配备齐全,使用规范,定期修缮,保养完好。食堂、宿舍、卫生室设备齐全,科学管理,能满足600多学生同时就餐。20*年经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联合验收评估为“A级食堂和百佳餐饮单位。”学校卫生室制度健全,设备齐全,布局科学、合理,达到省定标准,在“南通市创卫生城市”活动中多次受到表扬。宿舍管理严谨,防火、防盗各类设施齐全。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配备专门生活管理员进行打扫卫生,建立各项宿舍管理制度,每天对宿舍规范化程度进行评比。

藏族学生一年四季生活在学校,后勤管理耗时多,难度大,要求高。在学校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推行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并建立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食堂、小卖部、话吧是特殊服务岗位,劳动时间长,卫生、服务态度要求高,总务后勤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利用法律的威慑力和市卫生监督所的职能,加强对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了“学生满意、教师赞同、家长放心”。

五、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17、学生素质

全国内地班校承担着国家“智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品德关系着祖国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的未来。因此,我们始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形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点。坚定不移地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由我编著的《常识讲稿》在预科学生的政治课中使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及民族团结教育。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多样的群体活动。例如,每年正月初二团委、艺体学科都会联合组织学生春节游艺活动和冬季体育两项比赛;每年暑期都会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会组织足球和篮球年级联赛;每年学校足球队参加华东地区内地班校“雪莲杯”足球友谊赛等。

学校十分重视藏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设齐全,学生艺术科目考查合格率100%。学校建有学生艺术团,派专职教师负责学生艺术团的工作,此外,20*年还聘请自治区歌舞团总编导卫东老师来校指导学生民族舞蹈、请倪春明老师等人定期到校指导学生练习铜管乐器、请通州市文化馆顾学军老师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等。学校团委每年举办元旦师生联欢会、藏历年文艺汇演、暑期校园文化艺术周等大型活动。学生艺术团多次到环西广场、市民宗局、港闸区、市二中等单位参加演出,新闻媒体多次加以报道。

学校还过开展“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最佳内务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优活动,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设计、自我评价。

此外,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岳晓东博士、南通职大李梓敬教授来学校对藏族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并做心理疏导。

18、教师素养

我校校级领导干部均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由市委组织部发文任命,符合相关的校长任职条件,班子成员先后参加任职培训,均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团结互补、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我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63名教师中有36名党员。他们自觉学习《学校师德规范》、“老精神”和学校创办伊始倡导的“五种精神”(即立志终身从事民族教育的敬业精神;细心探索、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爱生如子、侮人不倦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廉洁从教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的务实精神),主动放弃寒暑假和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奉献一颗爱心,做到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的成长。针对藏族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的特点,教师能体谅学生的苦衷,以父母的心态对待和关爱学生,能恰当安排好家庭生活,在学校充当好四个角色:在学习上是教师、在生活上是保姆、在夜晚是保安、在医院是父母。

19、学校特色

因区内小学毕业生的文化水平仅相当于内地学生小学四年级,因而在学制上实行了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模式。初中四年中的第一年为预科,主要补习小学高年级的文化课程,以夯实知识基础,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从而顺利实现“初小衔接”。

因藏族学生在南通读书期间,年龄偏小,社会经验缺乏。本着对藏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初中部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高中部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服务,为21世纪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学风,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和“低起点、密台阶、常巩固、快反馈”的教学原则。学校教师从不放弃对任何一位学生的教育,从不放弃任何一次教育的机会,善于抓住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校足球队参加市区多次比赛获奖,校艺术队多次参加市里大型演出,数十名学生参加市歌咏比赛获奖等,充分展示了藏族学生的才艺。

坚持在主渠道——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历史知识“四观”、“两论”教育,积极发挥《德育自我教育手册》的作用,不断加强青春期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三自”课题的研究为契机,提高藏族学生的品德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藏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积极营造藏汉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每逢元旦、春节、藏历年来临之际,学校组织文艺活动,藏汉师生载歌载舞,共同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以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为主,形成了融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自我教育图”。名言标牌昭示做人之道,名人画像就是高尚师表,寓意隽永的雕塑润物无声地启发心智,塑造灵魂。

六、反思过去,探索未来,努力寻求制高点发展。

办学以来,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之下,全体教职工立足教育事业,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使得学校事业迅速发展,成为内地班校的后起之秀。但与国家办学要求、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江苏高考相对较难,藏族学生渴望南通的优质教育,却害怕高考挫败,报考我校的志愿明显不足,学校又没有招生自,因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对教学研究还不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精选哪些教学内容、开展什么教学活动,更适合藏族学生学习特点,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不断探索。

2.由于学校的特殊性,长时间的工作使教职工缺少持续的激情和创新精神;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导致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3.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培养“政治觉悟高、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品学兼优的跨世纪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努力,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应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随着学校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中即将扩班、学生数相应增加;现有的设施设备也将随之落后,因此近年内我们还有艰巨的基础建设任务,如高中教学楼的建设、学生宿舍的扩建等,建设资金尚有很大缺口,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评估汇报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来我校指导工作。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让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位教师成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为宗旨,紧扣目标任务,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好“管理、教研、特色”三张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硕果累累。2008年我校被阳新县第一中学授予为“优质生源基地学校”,07、08、09年连续被黄石市教育局授予“教育质量优秀学校”。

我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先后派老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假我们还聘请了华中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来我校给老师们传授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研究活动,成绩突出,被教育局授予“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被评为“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和“综合理科教研基地”。近两年我校共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县级科研课题8项,取得省市县科研成果9项、在省市县各级报刊60余篇,有3名教师在阳新县教育局组织的说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9名教师荣获二等奖。通过师德师风培训、业务学习,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大为提高。学校涌现出市级优秀教师1名;县级模范教师3名,县级师德标兵4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教学评估先进单位”、“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2011年是我县教育系统的“管理提升年、督导评估年”,我们学校一班人决心借“提升年、评估年”的东风,戮力同心,以身作则,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弘扬一种精神 ---“服务精神” 。

教育即是服务,领导要为教师、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校要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并把这种服务精神转化成为爱和责任,转化为敬业和奉献,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从而赢得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乃至于社会和谐。

二是打造一个工程 ---名师带动工程。

第一,开展拜师学艺活动。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最佩服的骨干教师做导师,由学校举行拜师会,师徒签订“协议书”。第二,学校要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加强培养。第三,加强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管理与使用。要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完成“四个一”的任务:带好一个徒弟,承担一项课题, 举行一节示范课,做一次学术讲座。并每年举办一次“名师教学研讨会”。第四,学期末,学校对“四个一”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并设立教坛新秀奖、伯乐奖、人梯奖,鼓励教师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三是强化一种理念---新课程理念。

坚持教改,强化教研,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推进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是营造一种氛围---积极、健康、向上。

要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高标准规划校园文化、绿化、硬化,建设要一次到位,今冬要落实好校园规划,校容校貌整理要做到“四化”(即净化、硬化、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四性”(即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最终建设目标要达到三园(即乐园、花园、学园)模式建设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学校特色。

五是突出一个“第一”---安全第一。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无小事,时刻保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校长同副校长、各处室、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特别突出安全责任的奖惩措施,做到制度明确、责任明晰、奖惩分明,保证了学校安全管理无一真空、无一漏洞。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的安全管理体系。

评估汇报范文第3篇

一、学校简介

二、办学思想及文化建设

学校倡导“尊重和谐”的核心理念,把“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深入到德育教学等各项管理中,以促进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

从硬环境上看:尊重、和谐的横匾时刻警示全校师生,荣誉栏激励着师生。从软环境上看:校长通过一年级新生入学活动,在与家长见面的第一次活动中,就将办学思想郑重讲给孩子的父母,起到到入校后“家校”教育理念一致的作用;青年教师报道当天,校长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分析学校现有实力,明确老师们要努力的方向,使青年教师尽早熟知办学理念,提早做好打造“尊重、和谐”校园的心理准备。

三、教学管理的策略

遵循着在反思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的理念,现将重点工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汇报:

(一)尊师 求实 发展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使这个生命焕发生机的则是作为每一细胞的教师。我校在充分了解教师现状及需求,尊重教师专业成长愿望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日常管理。

1、求实培训

为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形成教研组和谐研讨氛围,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校将依托《多边研训,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区级课题,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师训、人员的智慧,应用以下方式加以实施:

(1)、充分利用领导班子例会,对中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超市自选式培训,尊重教师成长需求

(3)、任务驱动式培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继续在教育管理培训中引入“讲座+研讨课+任务”式的任务驱动式培训,通过教材通览,做好任务驱动“序幕”功课;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建议,指点“三级课程课题”实施;通过班主任管理能力二级培训,推动班主任课题工作研究;通过校本课程故事撰写方法培训,落实课程实施素材积累;通过再度解读基本能力标准,给教师主动成长以警醒;通过指导“十二五”课题,形成研究型教师团队。

2、求实研修

三年来,随着我校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从业务上逐步成长起来,因此,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研修的重点从青年教师成长,转移到关注培养“校园名师”和关注薄弱教师成长上来。

(1)、深化“青蓝工程”,实施“薄弱个体”会诊

依据2012年10月区评估督导中领导对我校的建议,我们对薄弱教师跟进的方式也有所调整,除了听课做好课堂观察外,科研处要求听课领导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指导备一节课,每月为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进行一次课堂反思。通过一个学年的不懈努力,该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许多家长由刚开始的不信任,逐步转变为对教师的接纳与喜欢,这也是学校倍感欣慰的。

2011年9月,我校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中一位教学语言声音小、课堂组织力差的教师又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为了使老师能尽快树立自信,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了“帮扶小组”,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科研主任、教研组长,每人负责一天,指导教师课堂行为;张大坤主任、教研组长焦艳老师还主动开放课堂,让教师深入学习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教师上课已经能把声音放开了,并且能够有意识组织学生上课。

(2)启动“层级积分课”,加强“中年名师”培养

35岁,应该是一个人事业的高峰期,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平时教学工作繁忙,琐事繁多,许多正当年的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的怪圈。为了调动学校中35岁教师的干劲,使其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2011年3月,教学科研进一步谋划层级课积分活动。鼓励教师主动申请听课,由学校校级领导、教务主任、科研主任和教研组组成的“听课团”,对有成长需求的教师加以指导。

为调动教师参与热情,学校领导各个带头走在前面:张校长挑战高年级诗词教学《村居》;万主任尝试低年级阅读教学《荷叶圆圆》;陆媛媛主任的《》张大坤主任展示写字课自主课堂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校要扎实教学,从领导开始。于是,在领导们的带动下,许多中年教师也一扫自己的羞怯心理,积极参与进来,单艳艳老师的《》、陆永新老师的《》、李美娇老师的《》等,都成为积分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陆永新老师,通过几次层级课的磨练,所讲的《》,通过激烈的竞争,在市级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斩获了一等奖。而本学期的语文优质课上,她的一节《百合花开》又一次引得同僚的广泛认可。

(二)、尊生 扬长 成长

小学是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是 “为生命奠基,为成长导航,为未来开拓”的时期,学校在“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的理念下科学部署、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以选修形式为主的十三门校本课程,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全校856名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孩子们在多彩的校本课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特长。

1、依托校本课程,沉淀校园文化

《淘宝手工》课程教师们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手工制品,小到玩具,大到浮雕,教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孩子们不断创新、发展。2011年7月13日,《秦皇岛日报》对我校的艺术成果做了相应的报道,同时董巍老师指导的两相设计成果,参加了省级比赛。

评估汇报范文第4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评估汇报范文第5篇

你们好!

我们有幸迎来了省政府对我镇的教育督导评估。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

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镇的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夯实基础,立足实际,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将我镇教育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南端,距县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20人。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幼儿园4所。在校高中生704人,初中生1330人,小学生2791人,在园幼儿586人。中小学教职工18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0%,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

二、工作措施

(一)立足教育实际,实施优先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对于我镇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教育工作,我们总是在行政管理上高看一眼,资金投入上多顾一层,为教育事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相继成立了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下发了《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镇各类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镇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分头前往各中小学看望、慰问教师,镇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近年来,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中学三年先后开展了综合楼工程、食堂工程、宿舍工程和运动场建设;镇中心小学先后进行了镇中、镇小、长胜、马安等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维修。三年来,我镇在每个教师节都对学校进行了慰问,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我镇成立了以张波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查,地处繁华街道的学校,组织教师接送学生过马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

我镇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将预防作为安全工作重点。特别加大了隐患环节的整治力度,多次协同派出所整治学校要道,并对接送学生的校车进行了检查,避免学生上下学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积极实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乙肝、麻疹等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各学校加强了教室、专室、食堂、宿舍、厕所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中学、五粮春希望小学等校完善了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三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抓实教育科研,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努力提高每

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几年来,我镇努力抓实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阅读本学期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课改经验和校本教研要求及各校的《教研工作计划》,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了解教改的方向,制订教研课题,使教师明确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要求。要求学校领导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了解和掌握本校的教学情况,带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开展各科的教学评优活动,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写一篇论文,把实践提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不断提高。制订有关政策,对教育科研搞得好的学校实行考评加分奖励,对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通过以上举措使教师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做到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我镇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落实安全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的同时,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做好“减负提质”工作,重点强调各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作业量,并统一作息时间,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我们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本化。加大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重点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强化培训学习,加强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镇在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组织师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并积极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捐物。

我镇还配合县教育体育局在中小学开展业务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搞好新课程实施,我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三年来,不少中小学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县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主任培训。部分教师先后到先进学校学习培训,大大开拓了教师思维,提高了教师素质。有95%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倾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本镇小学校长全部参加过市、县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学校管理。我镇中小学基本上出现了和谐平安、教学有序的局面。

(七)注重教育视导,促进全面发展

全镇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度,教师轮流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县艺术节,本镇选送的相声和舞蹈节目均获组织奖和优秀奖。

(八)注重职业培训,拓宽致富渠道

为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用,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在中学管理上,我镇积极引导中学毕业生到优秀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实践,几年来,我镇部分学生先后到县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走上了理想的就业之路。

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镇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各站办负责人及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任兼职教师。根据本镇产业特点,对农民养猪、养鸡、养鸭等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我镇的职业技术学校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基地也为村民的就业开拓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三、存在问题

1、我镇基础教育建设仍有较大缺口,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2、教师流动大,队伍不太稳定。

3、我镇经济发展还待加速,因此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有压力,为学校建设和教育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努力方向

1、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引领全局。实行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做到师资、校舍、设备的优化组合。

2、认真实施校安工程。按照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再加大改建力度。

3、优化师资配置。加强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和考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照国家规定和上级要求进行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4、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必须走向现代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汇报完毕。

评估汇报范文第6篇

资水之滨,八中座落于县城风景秀丽的之麓。交通便当,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41526m2现有43个教学班,校学生2969人,教职员工203人。被评定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一、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创建于1949年。1994年迁于现址。迁校12年来,县政府先后11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先后10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经费和工作支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全体师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高昂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投入到校园建设中去。学校先后投入资金4800多万元。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校园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幽雅美观、舒适洁净。

1、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0亩,计140070m2,生均52.7m2;建筑面积35526m2,生均13.4m2;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独立。学校绿化面积达到42%,园林式的刍形初步形成。集科技、图书、档案、实验、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科教中心综合大楼,面积达12500m2;已建有教学楼2栋,教室41间;教工宿舍10栋148套,教师人人有住房,安居乐业;学生公寓2栋,今年又建成一栋楼高4层,功能齐备,设施为全市一流的后勤综合大楼。有较为充足热水、开水供应;学校自备供电系统和饮用水供水系统。学生消费实行ic卡管理;校园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学校有400m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一个,高标准篮球场10个,足球场1个。体育馆和新的学生公寓正在筹建之中。

2、教学设施配备上了新档次

学校有专用的理、化、生仪器室、实验室和准备室22间,其中仪器室10间、实验室8间,准备室4间。实验仪器设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新设了两间学生课外科教活动室,能满足各年级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电子图书6万册,有专门的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各种工具书、参考书210余种、刊物180余种,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4人。学校有多媒体教室6间,计算机室4间,计算机200多台;语音室3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科技活动室6间;美术室2间;音乐室2间;劳动专用场地2处;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体育设施基本完备,体育器材配备达到《中学生器材设备设施配备》ⅰ类标准;有专用医务室1间,配备专职校医1名。

3、信息技术设施配置上了新水平

学校建立了电视教学双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校园多功能有线广播教学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分别于和投资40余万元和8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校园宽带网与43间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为课改的全面推行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硬件基础。电视教学双向系统配有电脑节目源1道、vcd节目源6道、直播节目1道、有线电视节目54道;配齐了各学科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学校有“家校通”学生管理系统,安装了多种课件制作系统。学校还于实现了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络的联络工程。

软件方面,学校购买了名师各学科优秀课示范、多媒体课改实例、方生资源库系列、优秀课件集锦等各学科的电子音像教材。还购买了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spirit教育管理专题学习网站制作系统、中小学装备管理系统、windows服务器版、瑞星杀毒网络版、师大附中远程教学资源、速龙课件制作系统、理化仿真实验室。同时自己动手编制了辅助教学软件和辅助管理软件,为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把构建一支政治思想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业务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奠基工程来抓。

1、弘师志扬师德,增强教师队伍战斗力

我们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放在首位。首先是有一个好领导班子。校长李维勇,42岁,湖南师大生物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市人大代表、奥林匹克竞赛特级辅导员,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管理能手。书记屈宋来,42岁,本科学历,中学生物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邵阳市跨世纪“五一五人才工程”中青年专家。学校行政班子由23人组成,平均年龄42岁,均有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16人,有相当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得到全体师生的拥护和好评。其次是有一支好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3人,专任教师171人,100%达到本科学历,其中8人研究生在读。高级职称56人,占专任教师的49%;职称合格率达80%;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骨干教师4人、市骨干教师10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6人。

2、注重培养培训,狠抓继续教育

我校一直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养培训,对

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学科培训等,要求每个教师逐步胜任从起始年级到毕业班的循环教学工作。参加理论培训的教师达100%。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是注重校外培训。近年来,我校有80余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电教馆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班的学习,105名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技术培训班学习。二是注重校本培训。教研处、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四管齐下,领导教师全员参培。每期培训班都进行了等级考试。

3、落实教研教改,注重教育创新

一是目标明确。学校要求每个教工一年精读10本书,泛读100本书,完成0字的读书笔记;一学期要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或比武课,有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获奖或发表;同时,在教师中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一堂优质课、一篇好论文、一本好教案、一口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字)。二是措施得力。学校有专设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教研室,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实施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论文管理的奖励办法;经常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落实教学的“五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访求、优化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扶助措施,引导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实践。三是成效显著。学校拥有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四项。仅从至,学校有10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级评比中获奖,30余篇在全国各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学校被评为“远程教育应用创新之星”。黄友初、曾泽意、石烨毓、谢文意等多位老师被选聘为部级或县级兼职研究员。

三、结合校情科学管理,构建高效管理机制

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校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坚持“以质立校,以德立教,以人为本,优化基础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注重特色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教风,“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的学风,“同心同德、爱岗敬业、勇创一流”的八中精神和“求卓越,成特色,创名校,育英才”的办学特色。

1、落实“以人为本,以制立校”的管理理念

一是健全机构,建好队伍,订好制度。学校建立了党、政、工、团、安全保卫等健全的组织机构,能有效实施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后勤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现已结集成《八中规章制度汇编》。二是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有权更有责,各部门分管领导实行对校长负责下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党支部领导校务会开展工作,学校设立年级组长以加强对各年级的管理。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如:召开教职工民主生活会;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学校先进工作者”等活动;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专家评价、社会评价机制;开展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等。

2、突出德育为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在办学历程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要求学生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把爱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要有责任心、同情心;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一是加强德育工作机构建设。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的德育工作小组,成立了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和家长委员会,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把德育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经常化。

二是突出德育特色。学校全面实施“四种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成功与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三个联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联系家长),创造“三种氛围”(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优良品质。

三是重视德育实践。学校通过举办拒绝网吧、远离、爱我学校、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学习;每周一早晨举行全校升旗仪式;每周两节班团活动课;每年定期举行成人宣誓;聘请法制辅导员、法制校长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还专门印发了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读本。

3、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创新教学教育体系,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机制,是办学思想得以体现的必然要求。我校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足所有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和设置“学校课程”,如心理健康课、阅读——写作实验课等。其次,全面开放校园中课堂,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扩大学生实验、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切实延伸社会大课堂,确立了两个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并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办重点班,不招收复读生,不搞成建制补课,不按学生成绩排队,不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依学生成绩做为评定学生和教师的唯一依据。

四、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但我们从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是始终注重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八中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1、改革评价机制,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充分地发展、让学生的未来能持续地发展,我们建立了教师推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进修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特别注重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否能既教好书又育好人,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2、注重特长培养,让每个学生各显其才

一是特长班效果凸显。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艺术特长班。美术班学生的部分作品在省级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近几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专业生80余人,其中考上清华大学的1人,成为我校高考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将我校定为“中南大学美术教学实践基地”。音乐艺术班每期在校举办汇报性演出,丰富了校园文艺生活。近几年来,我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音乐艺术类学生28人。

二是兴趣小组有声有色。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科兴趣小组和科技活动,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及数、理、化、生物、地理等课外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国第四届、第六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竞赛中,孙辉的《洁网》、陈剑的《清霜网》;岳海波制作的系列网站和刘晟等3人的《月儿梦》、李欣的《英雄传说》等都获得省、市以上的奖励。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及省市县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153人次。曾丹获全国英语听力竞赛二等奖。石榴花同学两次获全国数学“希望杯”竞赛银奖。钟慕尧、阳光、高可夫同学分别在奥林匹克物理、生物竞赛中获部级、省级一、二、三等奖。石舜芝、邓碧良同学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三是体育竞赛成绩突出。学校坚持每天“三操”活动,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经常组织比赛;学校运动队参加县、市、省的中学生运动,每次都取得优异的成绩。4月成立邵阳市唯一一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在省、市青少年跆拳道赛上,共获1金、12银、10铜的好成绩。和,我校在邵阳市全运会上,荣获27枚金牌,金牌总数在全市中学行列中名列前茅。

四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运会、元旦联欢晚会、演讲、辩论、书法等比赛活动。并把每年的五月定为“校园文艺活动月”。学校还举办了二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党在我心中》等专场晚会。此外,还参加了“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覆盖全市专场晚会”的演出并获奖。在县赛双清文化艺术节上又担任了重头戏的演出任务。学校创办的《八中》校报,很有特色,是八中一道明亮的窗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全体八中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的花红果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4000余名优秀人才,有50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著名院校。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一个台阶,本科上线人数由的187人增至的272人。高考再创历史纪录,雄居县高考目标管理排行榜的第一名。更是高歌奋进,600分以上高分考生居全县前列,一、二本上线为186人,本科上线高达510人。会考合格率达98.65%,优秀率50.34%;会考合格率98.51%,优秀率49.25%;会考合格率98.05%,优秀率30.32%。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邵阳市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远程教育应用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

评估汇报范文第7篇

(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住建局承担着园林绿化、市政管理、拆迁管理、燃气供水等方面的管理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管理的内容点多、面广、线长。对此,局领导班子有着清醒的认识,丝毫不敢有所懈怠,在节假日来临前都要深入到各单位一线检查应急准备工作,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应急管理实行倾斜,扎扎实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领导。以二级单位负责人程军、、王文鹏等为住建局应急专家,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装备。

2、加强检查督办。二级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排查,局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并在系统内进行通报,其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加强对作业车辆的检查与维修,保证车辆不带病上路,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消除矛盾,化解不安定因素。

3、加强安全生产、维稳工作。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不稳定因素调处专项行动,重点排查、调处容易诱发及越级上访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全国“两会”和端午节、国庆节等敏感时段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燃气、供水、工地等方面安全生产教育,强调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冷静处置突发事件。今年,建设系统没有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维护了全局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对公园、公园的日常维护。一是开展公园日常管理。固定专人负责对公园马的公共器材进行维修,加强对公园的巡查和管理对不法事件加强督查力度。二是制定了公用市政设施应急预案,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加强对养护队伍的安全教育,做到了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5、重抓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各责任主体单位依法办事,加强监督,严格实行工程“四制”管理,没有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的建设,完善应急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打造作风过硬,应变能力强的应急队伍。

1、局属各单位都成立了熟悉单位基本情况,经过救援培训、分工明确,有一定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各应急救援队在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时刻保持临战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2、进一步加强岗位训练和实战模拟演练,切实提高专业应急队伍的战斗力。一是通过岗位训练,明确了岗位职责,熟悉装备使用,掌握操作程序,提高了个人的技能水平;二是通过模拟实战演练,增强了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三是进行了两次防火安全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三)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遏制突发事件的产生。

1、我局运用广告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本系统干部职工和市民进行应急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2、局领导率领相关负责人开展征求意见活动,现场接受市民的投诉,并安排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处理民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的因素。我局今年共处理投诉、、举报24件。

3、抓好本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身教育,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讲质量讲效率更将安全的生产氛围,使安全生产工作人人重视,人人皆知。加强对市政公园、拆迁管理、燃气供水等监管力度,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各类警示、警告牌,提醒民众注意防火安全。

4、加强对危险地段和在建工地的巡查、监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项安全工作的监管和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危险生产的苗头,并加大投入及时查出,全年共查出危险多起不规范生产。由于工作到位,防范有力,未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三、目前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自然人带火种上山的管理力度不大,主要是缺乏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增加了管理难度。

2、开放式公园管理难度大,破坏公共设施行为和各类矛盾容易产生,不安定的因素较多,目前尚无好的管理措施。

四、2012年我局应急管理工作思路

1、深入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局直属各单位都要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时间,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新法规,掀起学习新法规的热潮。

2、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值班、联动信息报送、快速反应、物资保障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继续加大对县城建设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方面的工作,消灭“脏、乱、差”现象,防止新的应急管理隐患产生。

4、进一步完善预案,加强演练。完善后的预案可操作性要强,程序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过程要详细;组织演练要尽可能贴近现实,贴近工作实际,符合实战的要求,把指挥、协同的能力真实地体现出来。

评估汇报范文第8篇

*镇中心小学地处*镇驻地,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139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5.37平方米;拥有图书9021册,生均27.17册。现有教师26人,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2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本科3人,大专9人,中专14人,有5人正在本科进修,3人正在大专自考,学历合格率为100%。全体教师中有12人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占46%,*市骨干教师2人,*市教学能手7人,20人次执教过*市级优质课。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加强科学管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大手笔、快节奏改变学校面貌,为早日实现“创建现代化、品牌化农村小学”的目标而开拓前进。举科研兴校之旗,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市红旗少先大队”、*市“家庭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镇“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现将学校的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省素质教育管理规定》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发展近期目标:为早日实现“创建现代化、品牌化农村小学”的目标而开拓前进。制定了《*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并分步实施,已基本完成任务。严格按照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课程设置排课,上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了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端正,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校学生巩固率为为100%。

2、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一个好的班子,肯定能领导出一个好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年来,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的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长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在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动中,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

3、教师管理

教师的工作是体现良心的工作,教师的良心体现了一份对孩子的责任心,同时,教师的工作总是体现了一种“合作”的精神。我们把营造弘扬正气、立德育人、务实求真、好学上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做为办好学校的前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很有人情味,因而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工作布置从不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总是群策群力。一些调出学校的老师也对学校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念念不忘。

4、教师素质提高

每学期,学校认真制订了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根据学校特点,认真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期末进行考核。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优良、基本功较扎实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老教师率先垂范,青年教师互学互帮,你追我赶,学校一派正气。

5、强化师德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以“守道守责守业”为主题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圆满完成宣传发动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后,近日,全校教师的“守道守责守业”主题活动转入第二阶段即学习培训阶段。在学习培训阶段,全体教师将通过学校集中学习、召开师德报告会、印发师德事迹材料、自学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讲话、师德学习材料。组织开展“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怎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活动。集中学习确保达到10个学时以上,人人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学习笔记和一篇手写的师德师风建设研讨文章。通过积极开展以“守道守责守业”为主题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了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全体教师坚持为人师表,德艺双馨,不仅教好学生知识,还以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行为影响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实、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校园发扬光大。

二、加强德育管理,提高育人水平。

1、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德育实效,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亲自抓,大队辅导员具体抓。德育人员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做到计划安排详实周密,总结透彻有力。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各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音乐、体育、美术、健康等课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3、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举办学校诗文吟诵会、雏鹰争章活动、开学初守则规范集中教育周、期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

4、积极实施“校园形象”工程,努力把学校办成学园、花园、乐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营造了整洁、有序、文明、幽雅、团结、勤奋的育人环境和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育人品位。

5、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健全完善安全工作制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512大地震后,学校迅速组织了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防震减灾安全疏散演练。学校主动与学生家长一道抓好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

6、定期评选表彰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特长生、进步较大学生等。班级纪律、卫生、广播操天天检查,流动红旗周周公布。

7、通过家长学校、学生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开展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强大合力,做到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优化,处处讲规范,时时抓养成。

8、我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开展了与学生谈心活动,要求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教师与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谈心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心思。同时,针对特殊的学生,多次与他们谈心,促进他们的进步,沐浴他们的成长。既做孩子的老师,更做孩子的好朋友。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老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我们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生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让广大教师逐步去认识它,认同它,对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改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另外,本人还经常深入到教师的课堂中去,与他们一同探讨、认识、交流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疑虑和难点。在课堂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对我自身业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课堂改革的重大意义。

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上从教书向教书育人转变;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讲解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转变;在教学要求上从死记硬背传授型向智能与知识相结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从注重教法向教法与学法指导同步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

3、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措施,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校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严要求、轻负担、低消耗、高质量。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度,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推门课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校长及校委会成员对全校的一线教师课普遍听了一遍,随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180多节,并对多位年轻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获得了较大成功。

4、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发现指导。在加强业务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引路搭台,促进了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今年,我校已经有6位教师先后为全镇教师举行公开课,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广泛好评。

四、加强校本教研,不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1、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逐渐形成了“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带教研”的氛围,不断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一年来,教导处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加强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专题性教研三级教研工作,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2、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品牌。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首先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改革,鼓励广大教师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性,促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

五、继续完善后勤管理,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校园设施,为创建“*市规范化学校”保驾护航。

我们根据学校规划,本着实用、标准、现代的原则,发扬立足实际、勤俭节约,师生动手,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花大力气进行校园建设。

1.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即将拆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新建一栋多功能综合楼。

2、学校旧教学楼由于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外墙褪色,有些剥离,与新建的综合楼色彩不一。为提高整体形象,暑假期间对其内外墙进行全面粉刷,换上了与整体色调一致的桔黄色霓裳,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为改善学校的办公条件,学校充分争取资金,为全校所有教师更换了全新的高标准办公桌椅,再加上去年为所有学生更新的课桌凳,全校师生将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学习。

4、为进一步美化环境,学校加大绿化美化校园的力度,栽种四季常青、三季开花的红花草达2000余平方米,种植红叶狮楠、广玉兰、等名贵花木36株。

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一学期一个新项目,一年一个新变化,不断朝着“*市规范化学校”的目标迈进。

六、取得的主要成绩

1、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方面,我校所有教师接受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一年来,我校教师有5人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全部获奖;9人参加省、市教科所组织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1人获省级一等奖,5人获省级二等奖4人获省级三等奖;该校最为薄弱的环节——课件制作方面,也取得突破,一名教师参加*市课件制作比赛并获奖。

2、在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20*年4月,33名同学参加"新世纪星杯"第六届全国少儿文学作品及书画大赛,获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1名,优秀奖29名;我校16名同学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迎奥运”征文活动中,有11人荣获一等奖。

3、由于全校师生的不懈进取和共同努力,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今年3月城被命名为“*市红旗少先大队”;5月被评为邹市“家庭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6月,被*镇党委、政府授予“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12月,学校少先大队被推荐为*市“雏鹰大队”。

七、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20*年即将过去,在新的一年里,要想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大家你追我赶,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习惯,我们初步设想如下:

第一,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修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务求开拓创新,细则要体现教师的水平,要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目标,培养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且业务学习要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体现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加大课改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结合本校实际,办出本校特色,制定出有利于在本校能操作的一套考评制度,激励教师工作,做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评估汇报范文第9篇

为了使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起草制订学校远、中、近期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计划及管理制度,定期指导、检查工作组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小结、改进。工作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任成员,负责安排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日程,组织开展活动,资料归档等。领导的重视、明确的分工,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力保证了校本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在计划中,突出确定了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围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案例分析、互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培训形式。并在实施中做到了“五个落实”:即有统一的学习时间,固定的培训地点,专门的负责人员,每项培训必须有内容、目标、效果及辅导材料,每位教师培训后有学习笔记、培训体会、研究论文、教学案例。

三、分类提高,分层培训

在培训中对一般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法。

(一)全员性培训做到“五个结合”

1、实施“读名著,学名师”工程,同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做到边学习、边理解、边应用。教师们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写出了各种《案例》和《学习随感》,每个《案例》大都能抓住典型事例,《案例分析》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学习随感》既有理论,又有感有发,自学笔记详实、具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素质培训和师德建设相结合

在培训中,我校注意把培训工作同师德建结合起来。一是抓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教师的师德理论培训;二是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师德演讲、反腐倡廉大讨论、为学生献爱心、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和先进人物做报告等。同时,制定了师德评估细则,坚持每学期进行自评、学生评、他评和总评,并和优秀教师评选挂钩。四是树典型。经过评估,树立师德典型,使教师学有样板。

3、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改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展现,为了把培训工作落实处,我校以新课改为中心,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利用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通过看光盘、听讲座、学习典型课例,引导教师进行积极地探讨。坚持开展每学期进行的“五个一”评选活动(每人设计一篇优秀教案,上一节素质教育创新课,承担一项科研课题,总结一篇科研论文,出一份体现新理念的试卷),并结合自学的教育书籍,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运用,听课教师依据创新课堂教学评析标准填写评价,进行互评反思,共同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向市、区内开观摩课,进行课堂升华,找出课堂闪光点,推广典型课堂经验。积极组织推荐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大赛,涌现出一批在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好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年,我校4位老师获得市“教坛新星”荣誉称号。孙老师在省小学科学学科评优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孙健老师继代表淮南市在全省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中摘得桂冠后,又代表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从而使我校乃至我区的数学教学水平不断取得零的突破。浓郁的教研氛围,调动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教改的进程。

4、综合技能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把培训的内容同本校承担的一个市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上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说课、评课等)。80%的教师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多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

5、综合素质培训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近几年我校加大了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投入,先后构建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并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前,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全会使用课件上课、上网查阅资料,60%的教师会自己制作课件,20%的教师会制作个人网页。近年来,我校教师在电教活动中屡屡获奖,10人次的课件制作分别获国家、省、市级奖;多篇电教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1人个人主页获市一等奖。

(二)对教学能力薄弱的中青年教师采用:1、听示范课;2、与骨干教师结对子;3、上互动课。即把这一层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纠正,使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进步。经过培训,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骨干教师培训走培研结合之路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又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为了在培训中做到因人而异,各得其所,使其不断提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建立机制,科学评估

为了加强培训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登记表”,详实地记录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把教师校本培训的等级及分数登在“继续教育手册”上。并把教师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在综合评优中采取“一票否决”。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五、规范管理,成绩显著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不断吸收先进学校的经验和自身的不断探索下,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师受训率达100%。年学校被评为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先进集体”,市“先进党组织”,区“示范党支部”;年在“省家教名校”复查验收中居全市第二,同年被评为市“思想政治先进学校”;年被评为“市校园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年被评为“省电化教育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市文明单位标兵”;年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园文化先进集体”,“市文明行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教师学生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现在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评估汇报范文第10篇

我乡共有5所小学,其中4所完小,1所初小,下设2个教学点。共有学生686人,分30个教学班,其中3个蒙语教学班。在职教师55人,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30人,教师队伍年青化;现有小学高级教师36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8人。现有十五期间省省级骨干教师1人,朝阳市骨干教师6人,北票市骨干教师10人,乡级骨干教师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全面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和速度、规模、质量、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三满意”工程确定为长期的工作目标,把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

为保障行风建设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担负起行风建设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全面领导负责;汇同少先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承担具体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各部门密切配合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了行风建设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做到行风建设、依法治校和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

学校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实现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我校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最后确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在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班级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优秀生、优秀小干部和三好学生评比办法》等;在教职工管理方面,有《教师学习制度》、《年度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作业批改规定》、《学科教学常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和校长、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为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头绪井然有序,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我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都能带头执行教育局制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学校能严格按规定征订学习用书,没有任何形式的向学生推销辅导材料>!老师们能认真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

,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进程,我校校风、教风、学风积极向上,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着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3、提高素质,崇尚师德,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我校把德才兼备,教师信得过的同志担任学校各个层面的领导,在培养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的原则。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是推进行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进程。为此,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心中的师表形象”演讲比赛和“我的教学反思”学术沙龙活动等,使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交往时大方,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崇尚师德的观念,为全力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工作和依法治校奠定了良好基础,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

其次,加强校务的公开工作。学校设立校务公开栏,评优、评职、收费、基建维修等重大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向校内或社会公布办事依据、标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4、服务学生,规范收费,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共振点

现在,教育收费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使用规范的票据并及时按实际收费额开具收据。每次收费前后我们都能向学生和家长详细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文件依据,并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公示,同时还下发《告家长书》广而告之,使收费标准学生家长人人皆知。

在收好费的基础上,我校还严格按规定范围合理使用代办费,学期末向家长公布代办费结算清单,并在坚持“多退少补”原则的基础上退还余款。我们坚持这样做,就找到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共振点,广大家长对我校的做法非常满意。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

1、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

刚才已经提到,不再细说。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由少先队组织牵头,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抓了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在今年进行了“学规范做合格少年”系列活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小学生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在活动中把抽象的“规范”守则内容变成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纯朴的道德情感。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见成效,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操行评定合格率达到了100,优秀集体达到了50。

(三)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课程改革,以质量求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狠抓校本教研,探索适合我乡发展的教研模式。

过去,提起教学研究,我们的思想局限在大课题的研究或单一的观摩教学上,实施课改以来,针对校本教研,学校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校本教研从小处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改变落后的观念,降低教学研究的重心,真正走向教学实际,务实教学中所遇的细小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新思路,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我们要求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自己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教学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积月累的记载、交流、研讨,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个人研修---小组研讨---集体研究---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

例如我乡的北票市级科研课题《教案书写改革》就是校本教研的产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书写教案费时、费力,并不能完全代表备课的成果。于是经过教师小组研讨和集体研究,我们确立了这一试验课题,经过一段的探索,教师们总结了多种实用的教案书写方式:如书上备课、卡片式备课,以反思为主的备课、评改式备课等。教案书写方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备课方式的改革,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促使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断提高,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与师范学校领导沟通,又申报了部级实验课题《小学语文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和省级实验课题《小学数学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课题都在试验中,力求出成果。

2、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我校提供各种机会,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各地参加各学科教研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0__年我们先后派教师到丹东、沈阳、锦州、朝阳、北票等地学习,达30余人次。为了使外出学习人员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我们要求外出教师在学习中做到认真听、细领会。学习归来后先在本校内谈学习体会,搞讲座,上公开课;中心校在听完讲座,看完课后,在全乡范围内选出各学科优秀讲座稿,优秀汇报课,在指导小组审定后在全乡进行辅导讲座,上公开课,引路课。保证了外出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外出学习教师的辐射作用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在学习体会的基础上,我们又适时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活动中,有18名30周岁以下教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科学、英语课。18节课全部由教师自己设计,各有特色。课堂上师生互动,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展示我乡青年教师的风采。

3、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我乡的《教案书写改革》实验课题,我们改革听课的方式,加强了领导听课,杜绝不备课上课。我们采取了推门听课的方式,即在教师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时听课,以检查教师是否提前备课;又如课前说课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充分的备课,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深化课后辅导,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过去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后辅导上,而轻视课堂教学的效率,轻视学困生课堂的接受量,导致学生课后消化不好,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今年我们学习了洋思“堂堂清”的经验,要求教师上课做到课课目标明,课课测验实,课课问题清,真正做到堂堂清。这一做法首先在20__年7月六年级的毕业检测中得到了检验。学生毕业成绩由去年的全市

第14名,提高到了第7名,居南片第二名。

4、改革评价方法,探索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实行了评价方法多元化。第一注重了平时的形成评价,第二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三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平时的形成形成性评价:我们建立家校联系册、跟踪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活动测试、书面阶段测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在期中期末的测试与评价,我们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克服了一些技能难以用笔试测试的弊端。在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介和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式、开放式得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通过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获朝阳市优秀课2节,北票市优秀课6节,省级优秀论文3篇,市级优秀论文4篇,县级优秀论文8篇。

(四)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1、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校文化生活的开展。我校召开了田径运动会、校园歌曲演唱会各两次,这已成规律。在教师节召开了教职工卡拉OK比赛。开展了小学生手抄报展、成长记录展等活动。积极参加朝阳市少年艺术节活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加北票市男教工篮球赛,在比赛中我校克服队员少,年龄大的困难,努力拼搏,获全市第七名的好成绩。

2、常年坚持校园艺术化工作。在加强校园环境硬件的基础上,注重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内涵和品位的提升,注重了校园文化与校园经济相联系,今年全乡利用校园空闲地种植了蓖麻、玉米、地瓜作物,既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又在能加了收入。

3、坚持进行大课间活动,今年在保证形式、时间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4、加强卫生保健工作。首先投资4000元购买了仪器,装备了卫生室,各校设了兼职保健教师,学生体检率达到了100,。学校不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教育,有效防控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五)创造条件,努力办好学前教育。

今年我乡顺利通过了朝阳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验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投入力度,创建优质的育儿环境。

优美的育儿环境,必备的教学设施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必备条件之,孩子走进幼儿园,他们快乐的一天就开始了。我们多方筹措资金,节约其他开支,把资金投入到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上,今年,我们购置了四套大型玩具:转椅、滑梯、秋千、翘翘板,仅大型玩具购置一项,全乡就投入近六万余元。另外又购置了标准桌椅,彩电、影碟机、电子琴、录音机等设施。仅中心园就投入1.8万多元。除此之外,我们还购置了小型玩具,以中心园为例:购积木、十二生肖、皮球、毯子等五十余种,购置了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和幼儿教师用书等。师生一起动手自制玩具一百余种,使幼儿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发现,在玩中创造。

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以及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室的布置。在幼儿教师的努力下,各个教室焕然一新,充满儿童节气息,幼儿一进教室就置身于愉悦的环境中,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

2、强化管理,办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

(1)、以制度为保障,以竞争、激励机制促发展。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幼教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如:《安全制度》、《家园联系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教育教学考核制度》等,以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幼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强化队伍管理,加强师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我们多次组织幼教教师参加朝阳、北票的培训,组织教师到东官中心园、北票市第二幼儿园参观学习。我们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做到研训一体,定期组织乡内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做到了科学化、情趣化,贴近幼儿的生活。

(六)、以远程教育省级验收为契机,发挥设备的作用。

1、加强了技术装备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针对技术装备工作召开会议,不断完善设备和管理制度,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实验开课和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情况。务实的工作,使得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学生实验能力不断提高。

2、加强各室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设备再先进,不利用也等于没有。为了提高各室的利用率,我们要求教师能到实验室去上的课必须到实验室去,不要怕费事,并要求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后写出总结,做好实验记录;为方便教师的借阅,我们按时开放图书室,为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适时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实验开出率的提高、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以远程教育设备使用为依托,开展教研工作。

我乡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二校4所,模式一3所。自去年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非常重视。首先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按设备安装要求安排专用教室,配备桌椅,为每个教室安装了标准日光灯、窗帘、防尘罩等。并为每个教室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定做电视柜、配备电脑桌等,确保设备万无一失。其次,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职的农远教管理员,负责农远资源的接收、整理和教师培训,光盘播放教室的日常使用及维护,做到责任到人,为农远工程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及教研效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花费上百亿资金惠及农村千百万师生的民心工程,它为师生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设备一开始,我们就召开了远程资源使用动员会,让参加省培训的教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向大家介绍农远工程,而且以后的每一次教师会,学校都强调教师学习使用,一次次鼓励教师去查阅资源、尝试着使用资源。逐渐地,到微机室查阅资源、用资源备课、借助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多了起来。可以说,20__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一个转变,即领导和教师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从主观上为进一步开

发、利用远教资源奠定了基础(2)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0__年春季我校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研”研究课题,我校确立了以课例研究为抓手,精心设计了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研基本操作流程,力求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基本的流程如下:(1)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一起观看,边看边议论,结合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并把远教资源上的课件根据实际加以修改,形成第一次研究课教案。(2)同伴互助,不断改进。由做课的老师上研究课,教师们听课后一起评课修改教案(3)反思小结,内化实践。将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下一轮课例研究专题,让我们的校本研究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从远教资源中汲取精华,又再生远教资源。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办学条件需要大力改善。尽管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艺术化建设和教学装备的完善,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2、课改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力度,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细节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空中课堂、人教论坛等方式拓宽交流的空间,提升研讨的深度和广度,在精深上下功夫。

上一篇:经验汇报范文 下一篇:分析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