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合同范文

时间:2023-11-11 10:54:51

评估合同

评估合同篇1

土地评估委托合同范文1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电 话: 法定代表人:

兹有甲方委托乙方对以下土地项目进行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定本协议。

一、评估项目名称

土地名称、位置: 。 土地宗数、面积: 。 (具体以甲方提供的产权资料为依据)

二、评估目的

受委托方委托为其了解估价对象规划条件下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三、评估基准日

四、双方权责

1、甲方负责提供委托估价对象的合法资料,具体如下:

(1)、《土地评估委托书》;

(2)、《湖南省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单》( )政国土字第 号;

(3)、《 县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4)、《 县国有储备土地挂牌红线图》;

2、在乙方对委托估价宗地进行实地踏勘时,甲方应负责领勘,并为估价人员工作提供外部条件并负责与本估价项目相关的第三人协调,介绍各宗地的有关规划开发和使用情况;

3、甲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向估价人员提供与本估价业务相关的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任,如有不实,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负责;

4、甲方有权向乙方询问工作进展情况,有权阐述对具体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当甲方认定估价专业人员不按协议履行其职责,有权要求更换估价专业人员;

5、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所需评估资料完整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科学、公正、合理地对估价对象进行估价,在 个工作日内提交初步估价结果, 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估价报告 一 式 叁 份。如甲方提供的资料不完整,则乙方交付报告的日期顺延。

五、评估费用及付款方式

1、甲方同意支付乙方本项目评估咨询费用为

2、在本协议签定后,甲方预先支付乙方定金人民币元整。甲方在收到正式估价报告的同时,一次性支付乙方剩余费用。

六、协议的生效及有关事项处理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更改。

2、甲、乙双方在本协议履行中,如有未定事宜,应友好协商解决。

3、因单方违约或终止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和损害的赔偿,甲方与乙方之间应当协商解决;如未能达成一致,可提交有关主管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则提交: 仲裁机关仲裁 人民法院诉讼。

七、公司账号

八、其他

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土地评估委托合同范文2 委托方(甲方): 。 单位名称: 。 法定代表人: 。 办公地点: 。

联系人及联系号码: 。

受托方托方(甲方): 。 单位名称: 。 法定代表人: 。 办公地点: 。

房地产估价资质等级: 。 资质证书编号: 。 联系人及联系号码: 。

根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的相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签订以下征收委托评估合同,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委托评估项目的名称、对象

乙方受甲方委托,按照公正、客观、独立、科学的原则,对以下项目四至范围内的房屋进行评估:

(一)项目的名称: 。

(二)项目的四至范围

东: 。 南: 。 西: 。 北: 。

(三)项目的户数及面积: 。

二、评估的目的:

为甲方与被征收人确定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提供依据,评估被征收房屋的价值。(为甲方与被征收人确定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价值的差价提供依据。评估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价值。)

三、评估的时点:

为 项目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即 年 月 日。

四、房地产估价师:

负责本评估项目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一)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二)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三)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四)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五)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六)姓名: ; 注册证书编号: 。

五、评估报告交付时间:

乙方应在收到甲方提供委托评估对象相关资料后 日内完成评估工作,并于 年 月 日向甲方提供被征收房屋的整体评估报告和分户评估报告。

六、评估费用及付款方式:

评估费用严格执行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建设厅《关于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皖价字[2004]286号)文件规定的标准,累进计费率有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详见下表。乙方向甲方提供整体评估报告和分户评估报告后30日内,评估费用由甲方向乙方一次性付清。

七、甲方的权利义务:

(一)甲方应在本合同生效后 日内,将征收项目的调查摸底资料和其他的相关资料提供给乙方,并对所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甲方提供资料包括:

1.对已登记的房屋,应提供房屋权属证书或登记簿的复印件,以及反映房屋用途、结构、建筑年代、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权等信息的材料。

2. 对未登记的房屋,应提供依法确定的调查认定处理结果,该结果反映房屋用途、结构、建筑年代、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权等信息的材料。

(二)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现场工作时所必要工作场所。

(三)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现场工作,协助乙方开展房屋征收评估时的实地查勘以及分户初步评估结果的现场说明解释等工作。被征收人拒绝在实地查勘记录上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甲方应邀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见证。

(四)甲方负责将分户初步评估的结果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示,并向被征收人转交分户评估报告。

(五)甲方对乙方评估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评估过程中有不当行为的,有权向乙方进行投诉并要求及时处理。同时甲方有权要求有利害关系的乙方评估工作人员进行回避。

(六)甲方不得干预乙方正常的评估工作。

八、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乙方在评估工作上,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对提供给甲方的评估报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乙方安排约定的房地产估价师按时开展工作。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更换人员。

(三)乙方不得擅自转让或变相转让评估业务的。

(四)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供分户的初步评估结果。在分户的初步评估结果公示期间,乙方应安排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进行现场说明解释,并对存在错误的进行修正。

(五)乙方应在分户初步评估结果公示期满之日起5日内,向甲方提供委托范围内被征收房屋的整体评估报告和分户评估报告。双方办理报告交接手续。

(六)在评估过程中,甲方对约定的合同评估对象、评估范围和评估目的提出重大修改的,需要乙方调整工作内容,乙方有权要求另外协商评估收费和提交评估报告时间。

(七)乙方对甲方提交的有关资料负有合理使用、妥善保管的责任,对甲方提出资料和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九、其他约定

(一)双方均应严格遵守本合同各条款。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整体评估报告或分户评估报告的,按评估收费的每日千分之 承担违约金。但因甲方未及时提供资料导致延迟的,乙方完成上述事项的期限相应延迟。甲方在收到乙方整体和分户评估报告后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的,自应当支付之日起,按评估收费总额每日千分之 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二)因乙方的原因,致使评估工作不能按时预期完成的,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委托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法律责任由乙方承担。

(三)因甲方的原因未按约定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评估所需资料,或者不配合乙方开展评估工作,经乙方书面催办仍不能履行相关义务的,乙方有权单方终止委托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

(四)以上约定的违约金如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向守约方赔偿损失。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合同权益而支付的诉讼费、律师费、调查取证等费用。

(五)本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的,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六)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七)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八)本合同一式五份,双方各执两份,由乙方按时报市房屋征收办公室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土地评估委托合同范文3 委托估价方: (以下简称甲方)

受理估价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办理 需要,现将坐落于 ,土地面积 ㎡,土地使用证号 ,地号 的土地委托乙方进行评估,双方将有关事项协商如下:

1、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评估所需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

2、乙方应根据甲方的估价需要,保证对上述地产以客观、公正的估价。

3、乙方向甲方提供评估报告书时按评估业务的标准及时、足额向甲方收取评估费。

4、乙方交付评估报告书的日期为 年 月 日,评估报告书一式 贰 份。

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评估合同篇2

关键词:工程合同 后评估 内容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78-02

一、合同后评估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日趋规范,建筑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要有的放矢地搞好工程项目管理,就必须对工程项目签订的施工合同进行全面的评估。

1.工程项目合同后评估是实现合同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直接影响项目的利润实现,要在认真研究合同对工期、质量、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确保质量工期和安全目标的各项具体措施。

2.工程项目合同后评估是搞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施工企业在保证质量工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把成本控制在合同范围内。

3.工程项目合同后评估是制定管理计划的基础。只有以中标合同价为基础,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为目的,以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为前提,对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组织、施工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测算与估价,才能搞好合同管理。

4.工程项目合同后评估是确定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深入进行现场和市场调查,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施工方法,并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编制责任成本预算、项目部管理费支出计划。预测工程项目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情况,才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项目的利润目标。

二、工程合同后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全面了解施工范围内气候、地理特点、运输能力、劳力市场、机械租赁价格、钢材、水泥等主要物资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才能搞好评估。

2.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原则。因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支出,所以必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之既要满足合同工期、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合同价格条件。

3.预算编制详细、精确的原则。要根据现场调查的人力、材料、机用费的价格,先进行分块预算测算,确定分包单价的合理价格。再是自行施工的部分,详细计算需使用的人工数、各种材料消耗量和使用量,机械种类数量。注意要与施工工艺相适应,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核算。

4.依据业主的规定。依据业主在招标时的招标文件,答疑文件,中标通知书。

5.依据施工企业投标承诺。即施工企业的投标文件、投标承诺、合同单价、合同价。

6.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计图工程量、招标确定的各部分项工程单价或调查的市场单价、施工定额,企业内部掌握的有关劳务、材料、机械成本价格,资金占用费,现场各种费用标准和间接费用开支标准,现场技术调查和市场调查资料,固定资产折旧和周转材料摊销标准,以及施工企业内部的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办法等。

三、工程合同后评估工作

1.明确评估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责任主体应是施工企业主管经营的领导和主管部门。应在工程中标后,工程开工前,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合同后评估,由施工企业法人下达利润目标。

2.成立评估组织。组建评估工作小组,制定评估工作计划,明确人员分工,保证评估工作有序地进行。成立由施工企业主管经营的领导、主管部门、项目经理、项目部的工程、设备物资、核算、财务等部门参加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分部、分项工程和大宗物资、周转材料的招标工作。由上一级的主管部门派人参加招标、定标工作。经营开发部门,负责提供招标文件、答疑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图纸、报价的基础资料或说明。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工程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施工现场的调查,并据此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复核施工图纸,核实工作量,对临时工程进行计算及核实,编制各工序施工组织,确定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投入,计算工料机的消耗数量,制定降低工程成本的技术保证措施。物资部门,负责调查资料、便道、便桥、水源、电源的设置情况,各种材料价格及运距、运价、运输方式的市场调查,掌握市场料价动态,编制各种材料价格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周转料摊销标准,提供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名称、型号、原值、净值、实际单价即基本折旧和大修折旧标准,提供对分包单位的机械设备配置和各种材料的价格,调查并提供机械设备和周转的社会租赁价格。财务部门,负责计算项目部管理费、间接费及财务费用开支,以及施工队伍调遣费用,调查并提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收取的费、税项目及标准和总额。核算部门,根据招投标文件资料,掌握中标价格构成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负责地方劳务工资标准,租用土地及临时房屋等市场调查,汇总,核对各业务组提供的基础资料,编制责任预算,计算施工成本,确定工程项目总收入和评估期的各项施工生产经营指标,提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等内容的措施和建议,编制工程项目评估书,下达工程项目生产经营责任书。

3.收集评估依据和进行现场调查。(1)研究招投标及合同文件,确定合同目标。业主发出的所有招标文件及图纸、规范、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及投标报价的基础资料及隐含的报价信息。重点掌握工程概况及业主的要求条件,细化合同风险,领会合同精神,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了解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工料机用量,并为现场调查做好准备。(2)合同中对施工企业有利条款及内容。(3)合同中对施工企业不利条款及应规避的内容。(4)不利条件应采取的措施,即索赔方案和目标。(5)现场调查、市场调查及公开招标,收集数据资料。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及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以及临时工程的位置和规模、当地民宅、劳务、生产设备等可以利用条件及价格等状况,公开对大宗物资和专项工程项目单价招标,作为编制责任预算的基本依据。(6)确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责任预算的原则。应在研究招投标文件和进行现场、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应根据工程特点、业主要求、内外部队伍的施工能力以及选择施工队伍的方式等因素,分别不同情况来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责任成本编制原则。

4.编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要结合现场调查、工期、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法、实际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状况。充分考虑每个施工队伍所承担工程的施工组织方式、施工顺序、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等因素。按分项工程单个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工料机的用量计划。

5.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依据确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计图数量或实际工程量、公开招标确定或调查所得到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价或人工、材料等费用,按有关文件规定计算,按分项工程单个编制责任预算并汇总。责任成本预算由直接工程成本和项目部管理费两部份组成。

6.分析评估。分析与评估。根据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与中标合同价对比分析。当责任预算总费用大于中标合同价时,应进一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取降低成本措施,调整计算方法和不合理因素,使其合情合理,不留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分部分项工程对比,寻找不同和差异;根据合同条款,制定索赔方案、目标。在工作过程中,有目的地收集、整理相应的证明资料和履行有效的签认手续。在进行分析、对比、调整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及费用。

(作者单位:温州中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评估合同篇3

地址: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 乙方名称: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乙方向甲方提供资产评估信息资料事宜,经协商达成一致,确立本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双方共同执行。

第一条 合同内容

1.合同内容:

甲方向乙方购买: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及描述

数量

成交价(元)

1

2

3

4

合计金额

2.合同总金额(人民币大写):rmb_________。

第二条 交货方法

1.乙方应在收到甲方电汇传真后的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甲方所购所有产品交付甲方所指定地点。

2.到货地点:_________

第三条 付款方式

1.甲方应将合同总金额(人民币大写):rmb_________以_________结算方式一次付乙方。并同时将受理回单,传真至乙方公司,乙方在收到汇款后立即发货。

2.户名:_________

4.帐号:_________

第四条 乙方责任

1.乙方确保所交付的产品是符合国家和甲方规定的正版产品,且包装完整。

2.若乙方所交产品的品牌、规格、内容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应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由乙方负责调换,并承担退货而支付的费用。乙方不能调换的,按不能交货处理。

3.乙方不能按时交货的,从最迟交货之日起乙方应当支付给甲方合同金额的_________%的违约金。

第五条 甲方责任

1.甲方违返合同规定拒绝接货的,甲方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和运输部门的罚款;

2.甲方违反合同未能按时付款的,从应付款之日起甲方应当每日支付给乙方合同金额的_________%的滞纳金。

第六条 其他

1.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由_________所在地的_________进行仲裁。

2.本合同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本合同及附件内容,以确保双方的商业机密。

3.本合同共_________页,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持_________份,传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合同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传真件有效),合同执行期内,甲乙双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签字盖章后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其它未尽事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如出现合作中双方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甲方将原货退还给乙方。

第七条 合同总金额

合同总款项(rmb):_________。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评估合同篇4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克罗米芬刺激试验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志码]A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4%~12%,不排卵或排卵稀发是PCOS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造成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75%。一般认为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女性生育潜能在35岁前无显著性改变,而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迅速下降,但是PCOS患者由于特有的卵巢体积、窦卵泡的数量,PCOS的一些特征可能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PCOS患者可能会出现更长的生殖寿命,因此研究不同年龄段PCOS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功能,对于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此本研究评估了189例不同年龄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目、CCCT与卵巢储备的关系及促排卵后的妊娠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不孕症患者中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89例,年龄范围为20~46岁,平均年龄(33.25±11.32)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PCOS的诊断符合鹿特丹修正的2003年标准: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雄激素水平升高或有高雄激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示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为2~9 mm的卵泡数量≥12个或卵巢体积在10 mL以上。以上3条符合2条,同时要排除由于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可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2)子宫输卵管通畅试验证实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3)男方大致正常;(4)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科合并症;(2)因高泌乳素血症、卵巢早衰、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引起的排卵障碍疾病;(3)B超检查提示为子宫内膜异常病变,或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及附件包块;(4)接触致畸量的射线、毒物、药物并处于作用期。

1.2 方法

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出血第2-4d晨空腹测定血清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阴道B超下计数窦卵泡数目。

CCCT及结果判定: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出血第5-9 d,口服克罗米芬100 mg/d,在月经第10d再次抽血测定FSH。若月经周期第10d血FSH≤10lUlL为CCCT正常:月经周期第10d血FSH>10 IU/L或用药前后FSH水平之和>26 U/L为CCCT异常。

促排卵治疗方案:患者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d开始口服CC 50~100mg/d或来曲唑(letrozole,LE)(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5 mg/片)2.5~5 mg/d,连服5d。月经周期第10d开始阴道B超下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若没有优势卵泡发育则开始加用HMG(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75IU/支)肌注,自每天37.5 IU开始,每7d递增37.5IU,最多增至225IU,如仍无优势卵泡发育则放弃本周期。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4 mm时开始监测尿LH,当出现尿LH峰或至少有一个卵泡直径≥18mm时,肌肉注射HCGS000~10000 IU,48h后B超监测卵泡是否排出。

妊娠判定:生化妊娠为排卵后14d测尿妊娠试纸阳性或抽静脉血HCG>5mIU/mL;临床妊娠为排卵后4~5周B超证实宫腔内有孕囊,有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PCOS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189例PCOS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46岁,平均年龄(33.25±11.32)岁,其中20~34岁患者120例,平均年龄为(27.56+0.30)岁;35~39岁患者56例,平均年龄为(36.91±0.20)岁;40~46岁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41.0±0.44)岁。体重指数在各年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和继发不孕患者所占比率在各组之间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PCOS患者相关参数对比

20~34岁组和35 39岁组基础状态下LH、FSH、E,对比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40~46岁组和其他两组相比FSH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而平均窦卵泡数目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龄组CCCT反应和妊娠结局对比

20~34岁组和35-39岁组的CCCT异常率、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40-46岁组患者CCCT异常率大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卵巢储备功能(ovarian reserve)是指卵巢皮质区卵泡生长发育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的能力,包括卵巢内存留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前者反映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后者则决定女性绝经的年龄。若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或出现过早绝经的倾向,称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年龄是影响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逐渐下降,卵泡数量急剧减少,卵母细胞细胞核异常、纺锤体和非整倍体发生率明显提高,卵母细胞质量下降,颗粒细胞凋亡率升高,卵泡闭锁加速。年龄、基础FSH、窦卵泡数量,CCCT实验能很好的评估女性患者卵巢储备功能。

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育能力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卵巢储备功能随年龄增加不断下降,导致卵泡池中的卵泡不断耗竭、卵泡数目下降直接相关,≥40岁年龄阶段的女性终生不孕的概率是30~35岁女性的2倍。但是以往的研究显示PCOS的一些特征可能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善,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患者往往会失去一些PCOS不排卵的特性,研究显示PCOS患者可能会出现更长的生殖寿命。这一研究的结论的理论基础是:PCOS患者卵巢体积、窦卵泡的数量和其它卵巢储备标记物如抗苗勒管激素在30岁以后下降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妇女,因此PCOS患者在高龄以后可能还保持良好的卵巢储备功能。在本研究中40~46岁组的患者FSH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CCT异常率和周期取消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导致妊娠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例如Ja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22~41岁的PCOS的妇女在IVF中保持稳定的卵母细胞数和活产率。输卵管性不育的患者这一时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下降。这个发现支持PCOS的妇女和对照组相比有持续的生育力。Hudeco-val等认为PCOS人群的卵巢储备能力和生育能力可能优于一般人群。PCOS的妇女有持续生育能力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首先,由于排卵障碍自发性怀孕的年龄晚于一般人群,同时绝经年龄也晚于一般人群。第二,和对照组相比,20岁至绝经期的PCOS患者卵巢体积大和卵泡数量多,AMH水平和对照组相比下降较慢。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组不依靠FSH刺激,单纯体外培养能够收集到的卵母细胞数量增加,活产率比对照组高。

而在Suleena等的研究中,40岁之前各IVF年龄组,P-COS组和输卵管因素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出生率没有差别,40岁以后研究对象均没有妊娠者。但PCOS患者和同龄正常健康人相比是否有更好的卵巢储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对于PCOS患者40岁是一个重要的生育节点。因此,通过PCOS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对患者卵巢反应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其促排卵方案及临床妊娠有指导意义。

评估合同篇5

│ │  破产清算组  │

│ ├──────┬─────────┬─────────┬─────────┤

│委│ 代表人│ │联系电话 │ │

│托├──┬───┼─────────┴─────────┴─────────┤

│方│开 │ 银行│ │

│ │户 ├───┼─────────────────────────────┤

│ ││ 帐号│ │

├─┼──┴───┴─────────────────────────────┤

│ ││

│受├──────┬─────────┬─────────┬─────────┤

│委│法定代表人 │ │联系电话 │ │

│托├──┬───┼─────────┴─────────┴─────────┤

│方│开 │ 银行│ │

│ │户 ├───┼─────────────────────────────┤

│ ││ 帐号│ │

├─┼──┴───┼─────────────────────────────┤

│ │依据│ │

│ ├──────┼─────────────────────────────┤

│委│内容│ │

│托├──────┼─────────────────────────────┤

│ │要求│ │

│ ├──────┼─────────────────────────────┤

│ │ 费用及│ │

│ │ 支付方式 │ │

├─┴──────┼─────────────────────────────┤

│ 争议解决方式 │ │

────────┴─────────────────────────────

受委托方_______

委托方:__________破产清算组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评估合同篇6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评估机制;中外合作办学

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高职学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浪潮中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大国的德国,其职业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德国经济在战后的崛起,职业教育功不可没。而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高质量,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根本原因在于其职业教育保障体系,而评估是该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德国职业教育评估机制能对中国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质量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介绍

(一)OES质量评估体系

德国很多职业学院都采用OES(Operativ Eigenst ndige Schule)体系来进行质量评估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该评估机制有两个重要方面:学校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德国教育评估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在接受外部评估之前都要进行内部评估。内部评估定位于分析院系、学科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收集资料,为下一部的外部评估作好准备工作。内部评估以书面形式记录,内容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学框架条件、组织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组织、学习流程、毕业生就业情况、本专业的优势与弱势分析等。

外部评估:德国的职业学院每五年就要接受一次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的主体是各地区性评估中心。在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还是以政府为主导。联邦政府从宏观上制定各州都要遵守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然后各州再根据联邦法律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本州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负责监督实施,而具体实施评估的就是各地区性评估中心。

评估流程:在德国,一次完整的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外部评估、评估结果的执行、后继性评估等4个阶段。首先,学校要进行自我评估。在此期间学校还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使命等进行自我评估,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一些重要的指标,然后要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估和反馈体系,有针对性地对质量管理进行自我评估。此外每五年还要接受一次外部评估。学校的质量管理讨论部分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内部监控学校教学质量,并且对教育教学进行反馈,这样最终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还需通过外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并被认可,在外部评估结束后评估机构会向学校出具一份评估报告,被评估学校会依据评估报告的内容制定改进措施与计划,在整改完成后再撰写一份整改报告提交,同时接受后继性评估,并在本轮评估结束后5-8年接受新一轮的评估。

(二)德国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特点

1.评估主体多元化

在德国,州政府或高校并不直接管理职业院校的评估组织。对职业院校的评估是通过各地区性评估中心来进行,但其他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参与对职业院校的评估。如德国科学会议、德国高等学校校长会议等半官方的评估机构,各州文教部建立的各学科委员会及评议小组,北德大学协会等民间评估组织,以及有影响力的企业与媒体等都可以作为评估的主体来参与评估。

2.评价标准有区别

地区性评估机构在遵循统一的标准前提下,可以根据各地方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各地方评估机构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有区别性的质量监控,为各地进行质量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3.评估内容全面

评估内容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涉及院(系)使命、远期和近期目标、专业培养计划的组织和结构、课程体系、教学研究的完成、考试的组织、学生建议、对学生的监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学校的一些基础数据(如新生人数、基础设施、师生比等)等学校的方方面面。

4.评估参与全员性

德国职业学校内部评估中,不仅是学校管理层,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校质量的讨论当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校内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大大提高了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评估活动,加强了管理层、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高职学院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了学校的自治能力。

这样的评估体系能让各职业学院找到自己的优势,有利于学校开展对外公关工作,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同时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工作中加以改进,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国内高职对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现状

教育部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总计2491所,其中1321所为高职高专院校,高职教育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中的半壁江山。近来中外合作办学在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中发展起来,这些合作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进步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内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现状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管理问题。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此来规范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同时针对中外合办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育部也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厘清。直至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组织开展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工作,评估才正式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系中确立下来。现行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都是在《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的。

《方案》中提出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式应采用“单位自评与实地考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先进行内部评估,然后再由专家进行评估做出正式的评估结论。在合作办学评估中规定应设立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确立了特定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规范了合作办学评估中的专业化评估操作流程。对于社会所关注方面,《方案》还制定了开放的评估结果公告制度。同时评估方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国内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体系的不足

1.评估主体单一

在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各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主体只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或是经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其他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和媒体在现行的评估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2.评估标准缺乏区别性

《方案》确立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其中涵盖9项办学机构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另外还有8项办学项目评估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涵盖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个体系,体现了教学各工作方面的逻辑联系,注重了标准化的考核体系,但未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异性。

三、建立符合我国高职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学校进行的评估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评估标准都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无差别地应用于所有被评高校的评估过程中,在重视共性的同时忽略了学校的个性化与特色,忽视了高职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层次的实际发展需求。由于高职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借鉴德国经验,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建立符合高职特色的评估体系。

(一)评估体系中应由企业参与

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基本集中于行政管理部门,而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职与本科学校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高职学校的职业性,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理应将企业纳入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体系,作为评估主体中重要的一员。

(二)建立标准化之下的差异化评价指标

我国《职业分类标准》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的高职学校的对外合作办学具有不同特色,以同一标准对不同职业定位的办学项目来进行评估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标准化的评估指标下如何体现出不同职业学院的差异性应当成为高职合作办学评估体系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三)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参与

教师是一线教学工作的实施者,而学生是合作办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发现合作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改进与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评估中扩大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是必不可少的。

(四)坚持非行政化的评估形式

高职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应立足于政策咨询,评估机构与被评估机构之间应形成合作关系,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与指导关系。评估的目标应建立在帮助学校找准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与特点、找到改进之处上。

参考文献:

[1] 黄令.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识和启示[J].宁

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2] 刘芳.试论基于学生参与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的构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

(7).

[3] 王玄培,王梅,王英利.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及

其对我国职教评价体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

(32).

[4] 吴艳如.德国高等教育评估体制及其特点[J].高校教学

管理,2008,(5).

[5] 曾繁相.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历史与现实成因及其对我

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5).

收稿日期:2015-03-22

作者简介:邓冬至(1977-),男,硕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英语

评估合同篇7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本实现了全球性流动,国际分工细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拥有统一市场规则的“世界经济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已经形成,标准将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入该经济领域的潜在规则。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在一个行业中,凡是已经有了国际标准的,其成员国就要尽量采纳该标准,而不得找借口回避。为了达到增加可比性、透明度的目的,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完全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对这类财务报告的审计应当完全遵循《国际审计准则》;至于允许或必须进行的评估则应当遵守《国际评估准则》。 自欧盟宣布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以来,各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对准则的实施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并没有完全遵守该准则,而各国在评估准则上的差异是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发展趋势看,国际社会对资产评估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评估准则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评估取向的重要视点和张力。

一、评估准则国际化:协调、趋同、统一

资产评估国际化的核心是评估准则的国际化3。评估准则是指导和约束评估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有效化方面发展的标准,是一种能促进评估结果可靠性、降低交易费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评估准则国际化是指各国在制定评估政策和处理评估事务时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评估惯例,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资产评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这里所谓“国际通行的评估惯例”一般是指由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IVSC)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IVS),评估准则国际化实质上是各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协调、趋同和统一。这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评估准则》的宗旨是相符的,按照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表述,《国际评估准则》的目标是在世界各国之间统一评估准则,满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制定本国资产评估准则的需要,促使《国际评估准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遵守,促使其他专业领域理解专业评估和评估师的作用。我们认为,评估准则国际化应该包括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化、趋同化和统一化,具体分析如下:

1. 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化。协调(harmony)就是意图归纳不同的制度,并把多样化的实务融入和组合成能产生合作结果的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减少差异的过程(Samuels & Piper,1992)。评估准则国际协调的目的是促进评估的可比性,为削减差异提供参考,以便参与协调的国家均能接受,实现评估标准各国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多年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致力于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2006年6月19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评估促进会(AF)签署了合作趋同备忘录,双方承诺采取措施促进现行评估准则趋于一致,并协调各国今后的准则计划,促使其以后的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兼容。

2. 评估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国际评估准则》作为公共产品,其学习、利用、借鉴成本要低于研究、制定成本,长远来看,各国评估标准将趋于收敛。评估准则的国际趋同(convergence)是对评估准则国际协调化更深层次的描述,是长期协调的必然结果。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逐渐掌握了国际经济发展与评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各大洲、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已参与到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事务中,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成为覆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公认评估专业组织。目前,原则导向的《国际评估准则》易于被各国评估界接受,支持或认可《国际评估准则》的会员国(地区)己达53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已将部分甚至全部《国际评估准则》纳人了本国评估体系。

3. 评估准则的国际统一化。评估准则的国际统一(uniform)是指通过特定世界性评估专业组织的有意识行动,吸收各国评估文化的精髓,制定出各国共同遵守的、可监督实施的全球通用评估准则,以达到全球范围内财务报告透明、评估结果可靠的目的。1985年以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七次修订了《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现已发展成为一部综合性、国际性评估准则文件,其指导性、普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越来越期望,《国际评估准则》能够在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公认评估准则的基础上,成为全球通行的统一评估准则,实现从趋同到统一的转换。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继续实施或制定本国的评估准则,转而采纳《国际评估准则》(约翰•埃居,2005)。例如,巴塞尔委员会在其为各国监管机构和计划向《新巴塞尔协议》过渡的银行所的指南中,强调采用《国际评估准则》。

与协调相比,趋同就是因不同而求同,是存异基础上的同,是发展趋势中的同。对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而言,趋同决非评估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接受和应用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核心准则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认为,评估准则国际化时代已经来临,而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实现,协调是手段,趋同是过程,统一才是结果。

二、评估准则国际化的障碍:文化冲突、经济后果、政治寻租

评估准则国际化并非朝夕之功。因为,评估准则在形式上表现为评估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实际上,评估准则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则就是适应环境,是各国文化、经济利益和政治博弈的结果,文化冲突、经济后果和政治寻租成为阻挠评估准则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1.文化冲突。任何一个国家的评估活动都有一个传统沿袭问题,文化因素是导致评估准则国际化难以施行的成本。评估文化是特定国家传统文化对评估影响、渗透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评估特征必然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亨廷顿的文化冲突理论指出,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冲突(Huntington,1993)。评估准则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过程,各国评估准则的差异是不同文化间价值或价值体系的冲突表现。

2.经济后果。评估作为资本流动的媒介,其发展状况对经济利益的实现有重大影响。评估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种“经济后果”一方面将导致资本的跨国流动,另一方面也会使评估准则的制定、人员的培训、政府管制等方面产生巨大成本。评估准则的发展是资金发展以及利益团体的博弈过程,是一个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一份“社会契约”。 寻求更多使用资源的经济人遇上了资源稀缺的限制,就发生了资源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样的机制实现分配的问题。我们认为,各经济利益集团围绕着《国际评估准则》将展开较量,最终的《国际评估准则》将更多地体现强势集团的利益。

3.政治寻租。评估准则国际化是一场利益之争,经济的一体化需要政治的一体化推动。在评估全球趋同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根据寻租理论,评估准则国际化是一个政治过程,为了避免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缩小本国评估准则变迁的幅度,各国将尽可能对国际评估协调施加影响。有人认为,缺乏政府间的合作,国际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改变都将是一个政治性的,无论其是否是由全球化引起的。由于各国都希望将世界上的所有资源聚集到本国之中,因此,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各国之间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

三、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从“劣等均衡”到“优等均衡”

“自增强理论”指出,在边际报酬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机制(Arthur,1995)。按此理论,如果外界不输入能量的话,一个国家的评估系统将长期处在一种相对低效的均衡状态,因为该系统是自增强的,它本身有能量来源(如文化、经济和政治等),从而使得这种选择处于“锁定”状态,以便与制度变迁路径相吻合。要使各国评估系统从这个劣等均衡退出,转移到另一个潜在的优等均衡,关键是要积累充分的能量,足以克服劣等均衡自身所积累的“选择优势”。就评估准则国际化而言,如何摆脱阻挠各国评估准则协调、趋同和统一的障碍,实现从“劣等均衡”到“优等均衡”的转变,已成为摆在国际评估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1.促进各国评估文化的融合与同化。文化冲突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矛盾双方融合成一对新范式。只有各国把最具“特色”的评估经验与实践贡献给国际社会,用优秀的文化影响《国际评估准则》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国际评估准则》永保活力。评估准则国际化不仅仅表现为各国评估准则向《国际评估准则》的单向靠拢,而且表现为利益两方面或多方面的互动和融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需要各国及其他国际性组织的支持和努力;各国评估准则制定机构应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达成共识,明确双方对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基本观点以及实现路径。

2.评估准则的制定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变革准则制定模式必须对现实成本和预期效益进行权衡,而社会公众接受与否是判断准则制定模式是否可行的关键。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应本着“为公共所需、为公众所信”的原则,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致力于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全球性评估准则,以利于社会公众决策。评估准则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制定者为中心,这样才能实现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实质性转变。在国际化过程中,国际评估界将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要求和主张,以便使《国际评估准则》成为“最好中的最好”。

3.评估准则的实施应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法规的多样性影响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且阻碍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我们认为,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评估规范全球或区域的统一化;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各国现有法规有着间接的影响,评估准则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评估准则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必须在各国评估法律框架中进行综合,各国应排除不利于经济合作的法律方面的障碍,使评估准则国际化的问题具有法律的保障。

4.构建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的组织结构。评估准则国际化并非竞争性的,而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现行《国际评估准则》是以发达市场经济为背景制定的,决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博弈中力量是不对称的。由于评估准则变迁成本的存在,各国都会寻求在《国际评估准则》制定中的主导权,谁掌握了《国际评估准则》制定中的主导权,《国际评估准则》将更多地体现它的利益,从而减小《国际评估准则》和本国评估准则的差异,最小化准则变迁成本。我们认为,制度与组织的关系是互动的,各国均应为改进《国际评估准则》提供支持,构建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的、合理科学的、兼顾各利益群体的组织结构。因此,《国际评估准则》不是少数国家的评估准则,评估准则国际化还需要大量具有较大影响力或实际管制权力的国际组织的参与和认可,还需要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支持和配合。

四、结语:启发与思考

《国际评估准则》不可能完全代替各国评估准则,也不可能完全约束所有的评估行为。一方面,评估准则国际化具有潜在的强制性,另一方面,绝对的统一是不现实的,评估准则“无国界”尚为时过早,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国际化可以先实现“区域融合”,再完成“全球融合”。在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范式转换过程中,学习和交流是推动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基本机制,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制定全球统一评估准则的基础理念,路径依赖是评估准则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随着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影响力和《国际评估准则》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加快了评估准则国际化步伐。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已经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评估准则。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具有庞大的评估实体。中国是《国际评估准则》的参与者与借鉴者,在评估准则国际化问题上,“借鉴”、“协调”、“一致”等的提法开始成为我国评估界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评估接受《国际评估准则》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出乎世界的意料。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2001年起,经过十几年融合、吸纳,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己制定并了7项评估准则,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评估程序、业务约定书、评估报告、工作底稿、价值类型、机器设各评估等项准则。(刘萍,2006)1995年3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经批准加人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成为正式会员(王诚军,1999);1999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当选为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常务理事,并成为其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委员;2005年4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正式加入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WAVO)并当选常务理事。

面对《国际评估准则》的发展取向,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动向;积极参与评估准则国际化的活动,促进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比如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评估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评估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格局,实现双向协调;大力支持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工作,对《国际评估准则》应采取吸收借鉴、为我所用的态度;争取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发言权,参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使其能够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

评估合同篇8

【关键词】 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企业价值评估

在评估界,关于不同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趋同论”,一是“不同论”。“趋同论”认为,在某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不同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甚或可以对不同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法来求取最终评估结果。“不同论”认为,评估方法不同,评估结果必然不同,那么,评估结果就不具有可比性。本文认为,在任何理论研究中,持有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观点交锋可以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但在资产评估中,资产评估理论是用来指导评估实践的。如果在理论上有一些东西比较模糊,会导致实践上的迷失与困惑,造成评估资源的浪费,并有可能带来评估风险。本文持“不同论”的观点,并就有关问题论述如下。

一、几点理由

本文认为,不同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其理由如下:

(一)不同评估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决定了评估结果不可能具有可比性

目前公认的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有三种: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本文先从三种方法的产生及优缺点来分析。

从资产评估的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来看,市场法是三种方法中最容易满足这两种假设的方法,因此,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中最早出现的评估方法,也是最能够直接体现资产价值并能被当事人接受的评估方法。但市场法也有缺点,比如:有的资产找不到或难以找到可比参照物,如某些自制设备、某些专门订制的成套设备和大多数无形资产等;有的资产没有市价,如在产品、构筑物等。在这些情况下,市场法就无能为力了,于是,成本法出现了。可以这样理解,成本法是在市场法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或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够采用市场法的,都采用市场法,市场法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便采用成本法。这样就印证了本文要说明的问题:不同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由于市场法和成本法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其评估结果当然是不可能具有可比性的。也许有人会说,成本法采用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市场价格的反映,只不过市场法是直接从市场上取得价格,而成本法则是通过变通的方式或间接的方式取得市场价格,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法与成本法评估的结果可以具有可比性或“趋同”。本文认为,正是因为一个是“直接”取得市场价格,一个是“间接”取得市场价格,因此,运用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完全不相同了,就决定了两种方法的结果不可能具有可比性。 成本法的优点是克服了市场法的不足,但成本法本身的主要缺点是在评估时只能考虑资产现时状况下的价值,而不能充分考虑被评估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这是成本法的致命弱点。在这种情况下,收益法应运而生。收益法的运用要满足几个主要条件:一是评估对象必须是持续经营(指企业)或继续使用(指具体资产),二是必须有未来收益,三是必须能够单独计算出收益。收益法的着眼点与市场法和成本法不同,市场法和成本法的着眼点在现在,而收益法的着眼点在于未来。由于着眼点是未来,因此,运用收益法要考虑的假设与市场法和成本法相比,有所不同。而评估假设不同,评估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评估结果就不可能具有可比性。

(二)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同,客观上只存在一种相对最为合理的评估方法,而不是各种评估方法都同样合理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中技术性比较复杂的评估,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现以拟上市公司的评估为例。公司上市前需要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如果将拟上市公司分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两类,则评估方法的选择就会不同。

1.资金密集型企业

资金密集型企业是指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所占比例较大或资金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 其特点是:投资大,占用资金多,现代化技术装备程度高,容纳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如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力等,均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

如果被评估企业是一家较大型的资金密集型制造企业,那么,可选用的评估方法大致有收益法、成本法(在公司上市以前,市场法难以采用)。如果采用收益法评估,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1)评估价值不真实。当该企业的未来收益情况(有收益,但收益率并不高)并不能足以体现该企业的价值(或称内在价值)时,企业的内在价值可能会大大低于采用成本法评估出来的价值(或称外在价值)。

(2)不动产如何评估。由于该企业是较大型的制造企业,可以设定占有大量的有形资产特别是不动产,这些不动产的价值如何评估,如何在评估报告中反映,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在《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2004) 第十七条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与委托方进行沟通,获得委托方关于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状况的说明。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对被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这段规定说明,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需要单独评估的资产只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 而在《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2007)中,专门设置了“第五章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估”。 可见,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不动产是有可能要单独进行评估的。那么,不动产在什么情况下要单独评估?为什么要单独评估?单独评估后其评估价值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有待探讨。由此可见,采用收益法对资金密集型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成本法评估,可能能更方便、全面、合理地反映该企业的整体价值。

2.技术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是指技术装备程度比较高,所需劳动力或手工操作的人数比较少的企业。如果拟上市公司是一家技术密集型的创新型企业,可以设定该企业是没有多少有形资产的,该企业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无形资产上或表现在未来获利能力上,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成本法则不能反映该企业的真实价值,采用收益法才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该企业的整体价值。

由此可见,如果被评估企业分别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那么,其评估方法只有一种是相对最为合理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举例的前提是对拟上市公司的评估,如果是公司并购,则要依后面的内容来认定。

二、几点建议

(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继续探讨,但在行业规范及教科书方面则要慎用

在评估方法与结果的关系方面,无论是“趋同论”,还是“不同论”,都是学术探讨与观点的展示,是需要而且值得大家讨论的。讨论得越充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更清楚。但建议在业界达成基本共识之前,关于“趋同论”的观点,在行业规范及教科书方面,一定要慎用①。

(二)在评估实务中,最好不要将两种以上的评估结果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

前已述,每种方法都有自己运用的前提条件,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在特定的评估目的、评估假设、评估对象下,总是存在一种相对最为合理的评估思路及评估方法。这在做评估方案时就要事先加以考虑。即使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其目的也不应该是在评估后期采用加权平均法所用,而是要满足评估当事人或评估报告使用人的特定需求。如果将两种以上的评估结果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受评估师的主观判断及个人素质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让评估报告使用人搞不清楚评估结果的真实含义。

(三)在评估实务中,评估方法的采用要事先征求委托方或评估报告使用人的意见

在评估实务中,评估机构一定要将评估思路及评估方法不同会导致评估结果不同的道理事先告诉委托方或评估当事人,使他们对评估方法与评估结果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评估方法的采用,除了要遵循特定的评估目的、评估假设、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外,还要充分征求评估委托方或有关当事方的意见。比如,在公司并购中,如果委托方或评估当事人需要得到被并购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价值,特别是投资价值,则可建议采用收益法;如果评估当事人需要得到被评估资产和负债的明细资料,则可建议采用成本法。向委托方或评估当事人主动说明评估方法与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充分征求委托方或评估当事人的意见、向其推荐相对最为合理的评估方法并说明其理由,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四)在评估实务中,评估机构一定要事先制定包括评估方法在内的评估预案

比较大型的资产评估项目,特别是企业价值评估,一定要先做好评估预案,包括评估方法的采用。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假设、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委托方或当事人的基本意图,选择出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如果这种方法能够达到本次评估目的的要求,则尽量回避采用两种以上的评估方法。如果委托方或评估当事人需要评估机构采用两种及以上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那么,评估人员也有义务事先向对方讲明两种及以上评估结果的经济含义以及在评估报告中的处理办法。本文认为,两种及以上的评估结果在评估报告中的处理办法大致也就是三种。

一是在评估报告中将不同的评估结果分别加以反映,并说明每种评估结果的经济含义,让评估结果使用人自己去加以分析、判断及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评估结果多样化,可供评估结果使用人充分选择使用;不足之处是如果评估结果使用人并不具有理解各种评估结果经济含义的专业能力,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使用或正确使用评估结果;这种处理方法也不能满足某些法定评估业务(如:国有企业改制、公司上市、公司设立等)的要求,因为法定评估业务的性质要求评估机构给出一个确定的金额,而不是几个金额供选择;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评估方法运用越多,评估机构与被评估单位所花费的成本开支就越大,如果评估结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是将不同结果进行加权平均。这种方法看起来是将各种评估结果充分运用了起来,又进行了加权,看似合理,但由于采用加权平均法,主观意图太强,理论上不容易讲清楚,受评估师个人素质影响太大,评估的风险很大,因此,加权平均法最不值得推荐。

三是由评估师选择相对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结果在评估报告中加以反映。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有利于评估结果使用人使用评估结果,特别是那些对评估专业并不熟悉的人使用评估结果;需要探讨的是,既然在最后只使用一种评估结果,那么,为什么不事先在做评估预案时就制定出相对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呢?需知多采用一种评估方法,无论对评估机构,还是被评估单位,都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开支。

综上所述,在评估实务中,如果能够做到事先制定出相对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则两种以上的评估方法就会很少出现在评估实务中,所谓评估结果的“趋同”也就没有多少机会出现了。

【参考文献】

[1] 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1996]23号.关于转发《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

[2] 2010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汪海粟,张世如.关于专业判断原则与资产评估方法的辨析[J].中国资产评估,2010(7).

[4]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S].2007.

[5] 潘学模.企业价值评估与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比较[J].财会月刊,2006(5).

上一篇:家政合同范文 下一篇:买二手房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