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学生厌学谈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10:09:46

从农村学生厌学谈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内容提要:从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入手,通过厌学心理的剖析,指出厌学的原因:①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缺乏理想信仰;②家长学生不能直接明显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回报;③就业难,难就业,影响价值取向,读书无用论仍是潜在影响中学生;④现行评价体系,导致学业负担重;⑤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严重。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首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抓好“引言”的起步教学;三是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四是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实践精神;五是重鼓励和赞许。

学生痛苦,家长头痛,老师心痛,这是当下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困扰和疑惑。学生厌学,是现实社会难以回避的的话题,更是一个急待破解的难题。

总的说来,农村中学生的厌学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对知识经济的信仰

“读书为了什么?””为什么读书?”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学生来说,一直很迷惑。没有理想、信念和追求,难促使自觉学习。混天过日成了农村部分初中学生的思想主流。

2.“读书无用论”潜在地影着响家长和学生

由于农村家长和学生不能直接享受物理知识的的价值回报,“读书无用论”仍然潜在地影响着农村家长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现代农村,物质财富的日积月累,人们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品质的价值取向,左右着学生和家长们对求知的是非判断。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的收入,远不及当地矿工和进城挣钱的农民工的收入,这种读书学知识投入而与其相应待遇的倒挂,这无疑会促使家长及学生对求知理解为“无用”。

3.读书少同样就业挣钱现状影响读书积极性

农村学生家长相对来说,受教育水平较低,目光相对短浅,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也较肤浅,着眼点在于看待问题片面,追求利益更着眼在眼前经济回报,读书获取知识的回报过程漫长,而且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得不让家长和学生放弃对学业的追求,而是选择尽快就业或者外出务工。而忽视了知识获取对人自身素质与修养的提升。

4.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由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厌学心理。

基础教育仍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素质教育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教师的教学工作仍是以知识的强化训练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没能很好地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因而在这样的背景和动力驱使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心里健康的引导和帮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长期积聚的结果,让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丧失殆尽。厌学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5.社会诸多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令人困惑

网络不是罪过,网络的普及,无疑增长了学生见识,拉近了城乡距离。但是也无疑掠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农村学生,对网络的痴迷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学生通宵达旦上网已经屡见不鲜,近些年网络诱引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刑事案件也频频见诸报端,还有媒体的节目导向也潜在地误导学生,学生早恋现象也的确存在,这些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成为学生厌学的诱因。

现在,农村学生厌学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是无意识记为主。要从这样严峻的现实状态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不得不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来决定。破解这一难题的任务,只有靠农村教师来承担。对学生无兴趣及厌学物理这一难题怎样破解?

兴趣的培养和克服厌学着力从以下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感情交流;教师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名家说:“没有对学生关爱情感的教学,没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学是徒劳和失败的教学。”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所学学科是否感兴趣,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也是起着很大作用与效果。学生可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厌学,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急燥情绪,这样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一定要擅于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进行自我情感调控,使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饱满、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情感处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乏味。正因如此,物理教师得修练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己朋友。

二、抓好“引言”的起步教学,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多数课程学习兴趣和动力来源于第一印象。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就为兴趣的恒久奠定坚实基础。

《引言》的教学,本身就是认识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每一细节都与物理相关联。一老师在上《引言》时先不动声色表演了以下动作:

1.手抓粉笔,松开手,粉笔落下;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

3.用力将手作用在课桌上,老师急忙收起疼痛的手掌;让学生思考现象的成因。继而再让说出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学生热情很高就像如数家珍一一道出,然后物理老师一句总结,“这些现象都与物理学有关,都可用物理学相关知识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将准备的实验:(1)杯子“倒”提水(2)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3)透过圆柱形玻璃杯看对面的书报上的字(4)用湿抹布擦黑板,一会儿湿黑板变干了(5)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放一火柴,不一会儿火柴燃烧起来了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学生们看的很仔细,讨论也热烈。这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支撑。

三、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物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物理学本身就是体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物理现象处处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在上《生活用电常识》时,把家庭电路上的每一原件都展示出来,先演示电路连接,然后再分组让学生动手实践连接。连接正确后再接通电路。紧接着,教师把一些常见家庭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依次呈现,让学生动手帮忙解决。这些尝试有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实的践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来求知的科学,除了大量的演示实验还不乏大量的分组实验,这安排本身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每一个结论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得出的。学生不能以纯粹的记住知识结论,更应该知道这些知识,结论得出的理由和根据。只有亲身实践操作才不至于对知识似是而非,反之,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才更加牢固。

五、重鼓励和赞许。

兴趣需要持久。处于现在形势下,学生学习的效果还得经过知识的检测来判断和检验。学习了物理,并不意味着就能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考试成了现阶段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经典法宝。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很浓,但是一旦考试结果不理想,与其期望值相去甚远,也会本让有兴趣而变得兴趣全无。所以,教师的鼓励与赞许是维系学生兴趣持久的有效措施。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得学会说话,会说更多的好听的话。

总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育人过程,只有有目的对学生实施兴趣激发和培养,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达到既“传道”,又“授业”。不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作者单位:四川省沐川县幸福学校)

上一篇: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 下一篇:托克逊县第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