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时间:2022-05-01 07:53:48

浅谈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态,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因此教学评价互动多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教师不强迫学生去完成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练习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安排不同的教材内容,注重练习过程和兴趣,情感和体验,教师上课更具有针对性。如排球选项教学,排球是集体配合非常强的项目,老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相互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的气氛。又如分组热身游戏比赛,二人,三人,多人一组的相互练习,教学比赛等,同时在课中教师给学生更多空间自由选择发挥。体育课成绩的评价也有原来的教师一人评价,改变为多人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上有生命的体育课

我们的学生就象是一颗种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自我适应环境、抵抗挫折,但又很脆弱。心智发展从幼稚到逐渐成熟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导、表扬、激励、批评,这些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活动包含合作、竞争、尊重、悦纳、守则、宽容、挫折、成功等等,体育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性,要把体育的魅力与学生的生命活动需要巧妙结合,充分挖掘胜负、悬念、展示这3个体育魅力要素,调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激情,让学生的感官和心灵都活跃起来,通过体育表达对生命的关注。

三、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

四、营造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是,教材搭配不当、教师备课不认真、没有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能造成学生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同时,教师要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锻炼,把体育课上活,学生才会喜欢体育课。

五、让课堂充满快乐

(一)充分运动的快乐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二)充分学习的快乐

人天生存在着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三)充分交流的快乐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应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与行为影响。

总之,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立足于课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长发育情况等。同时也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