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爱上数学

时间:2022-05-01 10:01:28

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爱上数学

摘要:兴趣指兴致,是人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一种情绪,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有需求,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要想让幼儿爱上数学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只有让幼儿从心里对数学感兴趣,教师才有可能上好数学活动课。

关键词:教学;兴趣;激发

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数学,总是以枯燥、艰涩、抽象、深奥来形容,无形中也深深影响着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对于如何上好数学活动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疑惑。特别现在教育部又下发了有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文件,老师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有所顾忌。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只要正确对待数学活动,不要出现刻意的反复练习、计算等一系列活动,正常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教学,适当进行一些是可以的。其实这样的文件更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学的重视,我们更应该上好数学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活动呢?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兴趣”。

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芽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让他们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这么多年数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兴趣

1.教学要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学数学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罗杰斯认为:幼儿对于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会非常大。只有当幼儿感觉到学习内容是他所熟悉的,才会全心投入。

2.教学要创设环境

《纲要》中提到:“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好情境的创设比教师生动的讲述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感知。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5的分成”中,我布置了一个糖果店,里面有草莓糖、巧克力、棒棒糖、牛奶糖、QQ糖等等。让幼儿去买糖,怎样买5颗糖,而且要买两种不同的糖。逼真的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玩得不亦乐乎。在玩后请孩子来讲一讲买了哪两种糖,它们分别有几颗。这样达成的效果远比枯燥的分成要来得好,而且幼儿也更感兴趣。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适合的情境,对激发幼儿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要融入游戏

《纲要》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但“玩”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着手。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兴趣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刚工作的那几年,我总感觉上数学活动很吃力,往往很卖力地告诉幼儿怎样怎样,然后问孩子懂了没有。孩子们一派认真地说“懂了”,可是一到练习时就一个个说:“老师,我不会!”那种挫败感真的很沉重。我一次次地反思,我想到了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我发现每次上科学活动的时候,幼儿的兴趣总是很高,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总是能很好、很快地发现秘密。我就在想,数学同样属于科学,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科学活动的一些探索、操作加入到数学活动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进行“8的加法”活动中,我把班级的创造性游戏搬了进来。一开始就说:今天我们的嘟嘟停车场只能停8辆车,现在已经停了3辆了,那么还可以停几辆呢?请你们把小车停进来吧!教师给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停车图和若干辆小汽车(画好的),请幼儿根据要求把自己认为可以开进停车场的车子放进停车图中,从幼儿动手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能了解还可以开进5辆小汽车。明白3+5=8……在活动中,孩子们非常投入,很认真地把小汽车一辆一辆地放进停车格里。并且上课的纪律也好了很多,那些上课常讲话的孩子都非常专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内容。

4.教学要添加科技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被视为幼儿园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直观生动的、富于动态感和交互性的,十分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产生的这种教学效果,不但让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幼儿在鼓励的氛围中增添自信心。

二、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制作准备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对于操作材料的投放,我们的方式往往都是单一的,没有新意,因此也让幼儿觉得很厌倦,没有兴趣。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1)游戏棒,用来拼搭长方形,帮助幼儿体验长方形的外部特征,知道长方形的多样性。(2)数字连连看,让幼儿根据数字一一相连,感知变长方形的途径。(3)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形象,如房子、小动物等,让幼儿找一找其中的长方形,帮助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多样性。以上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和作用也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这样不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丰富性,也引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数学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发端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这种兴趣越浓,幼儿探索活动就越持久。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喜欢上操作材料,操作材料就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制作,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幼儿玩“智力摸奖箱”做加减法的过程就充满趣味性,因为自己摸出的数字各不相同,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做自己摸出的题。又如,为了增强加减法练习的趣味性,我根据幼儿喜爱拼板游戏的特点,设计了难度不同的智力拼板,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玩耍中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数学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操作材料应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教师可按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逐步达到发展目标。让每位幼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量力而行,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例如数学活动“拼板”,目的是让孩子根据图示用各种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板。教师可以在每组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图示,让孩子自己根据情况选择想拼的图案。这样既能很好地上好数学活动,又能保护不同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只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做到“玩中乐,乐中学”,才能让幼儿真正爱上数学活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找寻自我教育的春天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