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吉林油田木101井区的应用

时间:2022-05-01 09:06:13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吉林油田木101井区的应用

摘要: 吉林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与精细构造解释。选择和应用了多井综合标定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Abstract: Since Jilin oilfield turn into development from exploration, the original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methods have not met the demands of arrangement precision in stage of petroleum development. Detailed calibr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interpretation of fine structures will be conducted as necessary.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nalyzing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well composite calibration and synthesized seismic record composite calibration and 3D visible data correction etc, have raised the efficiency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guaranteed the accuracy of conversion of time-depth and structure mapping. It has formed a set of technical methods meeting interpretation and mapping accuracies in stage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 精细构造解释;层位标定;断层解释;时间切片;合成记录

Key words: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stratum calibration;fault interpretation;time slice;synthetic seismic record

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322-02

0 引言

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是地质构造,储层预测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而层位的精细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前提。在本区块的研究中,首先要做好层位的精细标定和对比,这一环节要通过制作合成记录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解释软件就完成了解释工作。在解释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特别的功能和各个新的解释方法,并且要更多的利用人的视觉,从三维数据中发现隐含的地质信息,最终形成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

1 区域基本地质状况

木头101井区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华字井阶地构造带上,东面与扶余油田隔松花江相望,东南为东南隆起,西为乾安长岭断陷,北为古龙凹陷。区域构造形态为一西倾的被多条近南北向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向北、向南、向西倾,北翼陡,南翼缓。木头鼻状构造上断层发育,且以同生正断层为主,断层两盘地层沉积厚度差异明显,断层走向多为近南北向,也有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层。断层延伸长一般1~3km,最大延伸长度10km左右,断距以10~30m为主,最大达84m。

2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2.1 层位标定 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是构造解释的基础,而开发地震储层精细标定尤其重要[1]。目前主要有VSP资料进行桥式标定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两种方法。在吉林地区我们主要是在VSP测井资料的约束下,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木101井区有钻井1000余口,按照以下方法标定三维地震资料:①借助测井资料分析比较各井层位划分情况,使其分层数据准确一致。②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曲线做单井合成记录(图1),依据钻井分层数据确定主要地质界面及目的层位。③在木101井区58口井的合成记录制作完成之后,加上已有VSP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验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震速度、反射极性、岩性变化、波形特征、波阻抗大小与地震波强度的关系,结合构造特征、地层组合、沉积环境等,对层位、岩性、深度在纵横向上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标定。

2.2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 在此工区的研究中,我们在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本区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并结合本区地震剖面落实本区的构造以及储层变化情况。根据地震层位标定的结果,在discovery上追踪解释杨大城子油层顶界地震反射层。首先精细解释几条骨干联井测线以及过井剖面(图2),在此基础上对本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60m×60m的密度解释,从而准确高效地完成全区三维解释。为保证解释精度,充分利用软件的缩放功能,采用所有的测线横向和纵向均放大的方法,使其平面展布更加合理与准确,避免了对断层组合体系认识不准所带来的混乱,充分保证了断层在剖面解释和平面组合上的双重性,以便发现反射波的细微差别,找准断点的准确位置,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层位对比和断层解释的准确可靠。通过对地震层位和断层的精心解释,使断层平面分布更加合理和准确。

2.2.1 构造层位精细解释 根据层位标定的结果,选择工区内重点井进行解剖,之后以连井剖面为主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工区杨大城子油层顶面层位进行加密解释。利用主测线、联络测线交点处相互投影,通过交点闭合相互验证解释的层位是否闭合,再根据相邻剖面相似性的原理,在软件上开多个小时窗类比解释。当断层两侧层位不易确定时,通过块移动相位对比方法,在断层一盘上开一个小时窗,并可以使它沿断面上下移动,与另一盘层位进行相关解释,以确保层位对比的准确性[2]。

2.2.2 断层解释 由于该区为开发区块,为了提高钻遇成功率,确保开发井不断失油层,除进行常规的构造解释外,还把构造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小断层的识别上,运用多种方法识别小断层,精细地刻画该区的断裂系统。

通过本次研究工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展布及走向,工区内确定杨大城子油层顶面断层数55条。研究区断层按走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3组,即近南北走向、近东西向及近北东走向3组断层。木152断块位于木101井区鼻状构造中段,位于147区块南部,是一个由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断块为北东-南西走向,北东高,南西低。断块北、西、东三个方向均有断层与其他局部构造隔离,内部没有进一步小断层分布,由三条断层遮挡的相对独立的鼻状构造(图3)。

时间切片和时间剖面的交互解释。在时间切片上,同相轴的中断、振幅宽度的变化和振幅轴走向的改变等特征,都预示着断层的存在[3]。在木101井区解释中以主测线时间剖面为主,联络测线为辅解释断裂系统,利用时间剖面断层在时间切片上的投影点平面上来监控断层的走向,在剖面断层不清楚的地方,用时间切片上断层的走向趋势来指导剖面的断裂系统分析,做到剖面和切片相互结合,相互映证,以确保解释的正确性。

3 区块的构造认识

木头油田杨大城子油层顶面构造形态为鼻状构造,走向近东西向,构造呈现北翼陡南翼缓的不对称状。最大的翼部倾角5°左右,整个构造东面高,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倾没。木头鼻状构造上由于断层的发育形成了许多局部构造,既有断块构造,也有断鼻构造,还有断背斜构造。从上下层系上看,构造面的继承性较强。

4 结语

通过本次对101井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方法,在储量计算、开发井的部署和油田开发方案的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地震构造图的精度以及钻井的命中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利用构造精细描述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油藏特征,更好地进行油田后期开发方案的编制。

参考文献:

[1]刘雯林.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2]胡锌波,张贵宾,邢卫新,等.精细构造解释在苏丹Gasab区块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523-531.

[3]李承楚,王宏伟.勘探地震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陈少军.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上一篇:基于PRO/E的工程制图教学研究 下一篇:刍议网络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