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07:33:11

浅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个体自觉,主动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是一个训练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的综合的、有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以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总结的学习方式。

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中,都是由依赖性向独立性层递发展,这个规律存在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生活、学习、为人、处事中。从身心发展角度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再到创造的提升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出学生独立性自主学习素养。

一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一生。在学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但以后在社会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再有老师来为他们解答,只能靠自己对外界资料的自主学习、理解,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阶段,不仅要教会他们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要以“会学习”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自觉性、独立性、开放性和自控性。自觉性是学生是否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否愿意、是否自觉、是否积极,是自主学习中自觉性的水平表现。独立性是指学生“能不能”从事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其在于学生是否独立思考、主动思考,这也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实践历练。开放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方法是否多元化、思考问题是否多角度、解决问题是否多渠道,主要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灵活性。自控性是指学生对于整个学生活动是否做到自觉策划、独立思考、自主调节,以完善整个过程,这是体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水平。

自主学习主要体现的模式为“少教多学”,而这一模式分为老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

一、老师的“少教”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脱离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表现出对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认识、思考和解答都予以最终裁决,直接予以对错的判定,而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只会接受知识、不会思考,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老师应该是一个“促进者”,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性的认可和尊重,使学生自由学习,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自主的表达和观点,而老师对于正确的引导,就能使这种自由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多学”

首先培养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全能性人才,而成为这种人才,就要能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信息中学会自主学习。

其次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想法的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其有想自己学的欲望,有条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其把自主学习带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鼓励学习的自我探索,使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地去自我思考,自主学习。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培养,学生不但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行之有效的在学习方法,更能在学习中找到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育是文化创新的典... 下一篇: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