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语言在肺结核大咯血病人抢救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30 08:58:06

形体语言在肺结核大咯血病人抢救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的急症之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等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探讨对抢救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新举措――形体语言沟通方式。方法按病区将15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试验组设立家庭式病房,由父母亲人陪伴,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护病人,用形体语言形式进行沟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其他采取相同的治疗路径。结果试验组患者情绪稳定,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快速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家属满意率99%,住院时间为2-3周,无医患纠纷发生;对照组家属满意率仅为93%,患者中断治疗者为7例,住院时间平均为3-4周,有1例因发生窒息死亡而发生医患纠纷。结论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当患者出现大咯血时,用形体性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它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得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形体语言;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家庭式病房;医疗纠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例152例,均合并咯血等症状,临床已明确诊断,为20-76岁患者。按病区将病人分为两组,各76人。

1.2研究方法

1.2.1肺结核咯血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2.1.1分离性焦虑和恐惧,患者要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离开熟悉的家庭和亲人;当发生咯血时,病人首先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和恐惧,患者可出现寝食难安,孤独,担心被传染上其他疾病,不安心住院等现象。

1.2.1.2咯血症状促使病人出现焦虑、烦恼,担心病灶扩散,预后不良,产生绝望心理。

1.2.1.3当大咯血发生时,病人心悸、头晕、胸闷、乏力,感到绝望、无助,产生濒死感。

1.2.1.4反复咯血的病人会疑心自己得了肺癌。

1.2.1.5由于大咯血病人病情危急,生死未卜,处于被动卧位,求生心切,往往要求更多的关心照顾,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

1.2.2针对以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对策

1.2.2.1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咯血时嘱咐其正常呼吸,鼓励病人轻咯将血排出,不要屏气,要将血块吐出来,不要咽下,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

1.2.2.2设立家庭式病房,患者咯血时要陪在病人身边,保持镇静,给予安慰和关怀。对有濒死感的病人,安排亲属密切配合,让家属多做一些的动作和行为,如抚摸、亲近患者;大咯血时护士轻抚或轻握患者的手,通过帮助病人擦去面部血迹,帮助漱口等形体语言来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消除患者的无助感。让其感到被关怀,被尊重,消除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抢救及护理。

1.2.2.3体态方面,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应表现得大方得体,态度要和蔼可亲。如遇大咯血时,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丝毫不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话语和表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疑虑,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4窒息解除后,专护人员要使病人充分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安静。

1.2.2.5神情、行为方面,当抢救肺结核咯血时,医护人员,神情坚定,操作技术娴熟,准确,行动敏捷干练,显得比较庄重、谨慎,病人感觉心里踏实,见了我们就有了寄托,就看到希望;而当病人病情平稳时,患者愿意看到我们面带微笑的脸庞,身穿粉色或暖色的工作服,这样他们感到心情轻松,愿意和我们医务人员亲近,易于沟通;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感动式服务。通过形体语言,能较好地解决咯血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并发症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两组病例均选择成年散居患者,试验组76例,其中45岁以上60例,45岁以下16例,男60例,女16例;对照组76例,其中45岁以上60例,45岁以下16例,男50例,女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效果观察我们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自行编制20道题目,每题5分,共100分,题目内容有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服装特点,对病房的管理,卫生,环境,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方面问题,每题分四个等级,优=5分,良=4分,一般=3分,差=2分,大于(包括)90分为满意,80分(包括)至9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通过问卷调查,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9%,对照组为93%;对照组有7例因对治疗、护理效果不满意而办理退住手续,有1例因窒息死亡而发生医患纠纷。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

3讨论

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1],这给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治疗压力。肺结核咯血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体大都比较瘦弱,营养缺乏,抵抗力低,传染性大,陪人少,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差,当患者出现大咯血时,用形体性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治疗、抢救是诱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在急、危、重患者的救护过程中,如果服务不到位,极易引起纠纷[2]。

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以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精神等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根据患者要求发展重点、综合的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3],设立家庭式病房,实行人性化管理,以有声语言和形体性语言(仪表、着装、仪态、情绪)与患者进行沟通,重点加强形体性语言沟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使不利因素转变等为积极因素,配合治疗和护理。临床实践证明,此研究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节省住院费用,增加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加了社会效益,同时又可以吸引病源,增加床位使用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琼.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004,5(8):91-92.

[2]张秀云,孙阌敏.论护患纠纷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医院,2006,10(4):39-40.

[3]张崇,郑玉玲.老年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2413-2414.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产妇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下一篇: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