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折射出更亮丽的光彩

时间:2022-04-30 08:45:22

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折射出更亮丽的光彩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它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强大的功能,为现代校园教育增添了亮丽光彩。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清它的利与弊,扬长避短,结合实际,勇于钻研与创新,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有价值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激发兴趣,快乐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比较有限,而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快捷的方式等等,为课堂创设了轻松的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愉快的境界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

在大屏幕前我们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古人,游览名胜,感受人类的伟大,走进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美好境界。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配了一段《春之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境界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动听的音乐姗姗而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也油然而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丰富内容,节省时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容量,减少时间,无需板书,问题无需重复,长课短讲已经成为可能。如: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使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感受到鲜明人物性格,鲁提辖扶弱济贫、嫉恶如仇、胆大心细、行侠仗义的性格,镇关西弱小、欺软怕硬、横行霸道的丑恶嘴脸,该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屏幕的效应,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对主体的理解也就自然全面深刻。结果往往需要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节省了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合作备课,共享资源

集体备课,共同探究,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在集体备课的同时,共同制作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使学生都能感觉到其中的乐趣。收到了齐头并进的好效果。多媒体的这一优势既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又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更多机会。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必然存在他的不足之处。

(一)盲目追求,只求新颖,不求实效

多媒体进入校园后,学校及有关部门围绕多媒体教学推出各种比赛。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活动,于是课堂上把“好看”,“新颖”当做最高标准,只要界面好看,新颖独特就大功告成,结果学生看的津津乐道,头脑反应跟不上,课本不用看,纸笔不用动,一节课下来,晕头转向,不知记什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多媒体教学是知识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把实事求是作为最高标准,切忌盲目追求,玩花样,不求实效。

(二)框架模式,交流受阻

传统的教学,教师可灵活的改变教法,可多媒体教学,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路子发展,教师成了“播映员”,学生成了“观众”,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师生的互动受到了阻碍,师生情感交流也就省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三)忽视基础,舍本求末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门功课,可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后就忽视了这一基本能力的训练,变成“听说读写”为“看”让路了。一节课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本笔记反而该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文章了,如此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何赏析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

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的更为突出了。诗歌是用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有的老师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美的诗歌变成一杯白开水。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多媒体一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关键在于,我们利用它,既不能把它神秘化,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应排斥他,我认为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清他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扬利去弊,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折放出更亮丽的光彩。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浅显认识,我认为对它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分为二的看清他的利与弊,扬利去弊,让多媒体这一高科技手段折射出更亮丽的光彩。

上一篇: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价值 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