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30 10:35: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将细致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相关的比较,最后提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求整体浇筑,由于施工组织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就会在前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槎处形成施工缝。加强对施工缝的技术探讨,对维护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建筑施工缝的设计施工现状

(一)、对施工缝的设计不科学。很多施工多是来源于经验,或几个技术人员的临时决定,而忽视了对施工缝本身材质,尺寸,规格的研究,做出来的设计难以和施工缝的实际状况相符合,使得设计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施工主体,导致后续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返工现象。这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缝的设计施工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后续工程的操作不力。

(二)、准备工作不充分。在进行施工时候,施工缝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失误不断,既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更延误了工时,同时,很多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流程不熟悉,随意性强,前后反复,不断修正,对相关的施工标准,施工规范执行不力。

(三)、在进行切缝开槽等后续工作中,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缺乏监督。一般而言,切槽必须平整,且要结合实际情况,也就是将要开槽的宽度和施工设计来综合考虑,但现行施工中,多半是照搬设计图纸,忽视后续的开槽宽度。而且,实施加水切或者实干切后,对遗留下的灰粉都没有清理干净……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美观,也为施工质量留下了隐患。但这些细节,都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机制。

(四)、很多施工缝在进行型钢安装时候,不考虑型钢的平顺程度,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据国家规定“型钢的顺直度应控制在3mm 以内,平整度用3m 直尺检查应控制在2mm 以内型钢顶面与路面高差应控制在2mm以内”这种规定很多时候没有能够贯彻落实。

(五)、混凝土浇筑是施工缝设计施工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但在很多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砂浆的调配比例不达标,振捣不密实,使得浇筑出的混凝土不平整,不结实,存有蜂窝或者是气泡,没有及时清理缝隙内部的杂物垃圾就开始浇筑混凝土,或者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不力。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施工缝的质量,从而影响了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一)、施工缝设置原则: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二)、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问题、模板支设问题、施工操作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浇筑。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因此施工缝问题,主要是对施工缝处理方法需认真研究,谨慎从事。

(三)、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长度超过40m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宜设置贯通的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cm,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同时做好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

四、工程上由施工缝的问题产生的不同观点

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质量控制的任务和难度大。虽然我国规范已对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仍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对于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

(一)、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对于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主要有两种看法:

1 、不应对施工缝的留设做过多限制,认为施工缝具有客观性和任意性。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 由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施工操作等问题, 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进行施工, 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 就不应当对施工缝设置做过多的限制。施工缝的问题, 主要是应该对施工缝的处理方法需要认真研究, 谨慎从事。

2 、严格控制施工缝留设位置,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的不同状况( 弯矩或剪力等)对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又不同的要求, 处理不好, 极易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 对结构抗剪( 特别是抗震) 和防渗漏极为不利。

(二)、对施工缝危害性的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 由于施工缝的存在, 使混凝土有一道天然的缝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 与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相比较而言, 施工缝必然会削弱结构的整体性能。另一种看法认为, 只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和处理施工缝, 并认真施工, 施工缝的存在就不会对结构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也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以上不同观点,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在抗震设防有要求的地区,建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缝,以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对抗震设防没有要求的地区,在满足规范要求、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根据施工的便利,合理设置施工缝。

五、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MPa。但是, 施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现象, 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还未达到 1.2MPa, 就又继续浇筑了。混凝土初凝后, 过早在上面或附近浇筑新混凝土, 会导致初凝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 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握裹, 严重影响施工缝的质量。

六、施工缝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一)、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 (根据水泥出厂报告或检测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一般不应超过 2 小时),继续浇注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筑好的混凝土,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二)、 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 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1.2MPa 时(根据水泥试验确定),方可继续施工。 同时,宜现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或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大唐国际铝硅钛氧化铝工程生料浆磨制车间 9.5 米平台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夜间由于短时间雷阵雨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工作间歇了将近三个半小时,雨止后,采用上述办法进行处理施工,使得新老混凝土整体凝固,混凝土内在及表面质量均良好。

结束语

建筑施工缝的处理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施工缝的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实施监控,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严格保证设计施工质量,将有益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益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潘润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研究,2008-01-01

[2]魏春明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研究,2008-07-27

[3]程晓威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问题及处理方法,2009-05-05

[4]杨茂盛 科技信息,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2012-03-25

上一篇:商业建筑设计浅析 下一篇: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