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环境绿化初探

时间:2022-04-30 07:54:58

城市居住区环境绿化初探

摘要:在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环境绿化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考虑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对居住小区的绿化进行生态的设计,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接近。并且配置的植物尽量达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调节身心的作用。

关键字: 居住小区 生态园林 绿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趋势

1、“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 —— 人的需要,只有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施工,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为立足点,从人的角度去综合考虑,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具有其方向性。

2、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 的理论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二、现代居住区绿化的空间问题

1、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

目前汽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对于居民的汽车,必须建设车库。可以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转向立体停车场,这样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噪音,二是增加交通安全。三是使得小区中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

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因而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2、小区原始状态的改造与保留

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查其现状。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3、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在对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这样就要尽量的使居民能在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 人居 ” 与 “ 人聚 ” 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

三、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1、尊重居民喜好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

2、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乔木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 1 : 1—2 的比率。有些落叶乔木显得古朴,枝干、树形很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景致各不相同;而常绿乔木则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区绿化时应该合理选择树种。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 2—3 种主体树种,选 3—4 种辅助树种。

3、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等乔灌木及草花。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溲疏、黄馨、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四、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 1 :3—6 为宜,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色块布置时线条大方流畅、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其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色块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 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居民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区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结束语

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有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这篇文章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居住区植物造景提出了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以供园林爱好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庄树渊. 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误区初探. 中国园林[J],2002(4).89-90.

[2] 孟兆祯. 共尽园林设计师的天职. 中国园林[J],2003(4).77.

[3] 陈自新.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园林[J],1998(5).4-5.

[4] 郑时龄等 城市空间功能的提升与拓展 城市规划汇刊[J], 2000

[5]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J],1992 No5

上一篇:35kV输电线路设计初探 下一篇: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