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通过平衡情绪保护学生兴趣

时间:2022-04-30 07:00:13

【前言】教师如何通过平衡情绪保护学生兴趣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情绪与兴趣的关系 (一)负向情绪会降低学习兴趣,正向情绪能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不良的学习动机能败坏学习初衷,且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些只为分数、父母、工作学习的学生,容易出现失落感、挫败感,会降低学...

教师如何通过平衡情绪保护学生兴趣

摘 要:情绪是一种能量,它可以是正向、负向或中性的。情绪一旦生成,就可能转化为行动,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情绪能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善于通过平衡情绪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绪;情绪平衡;情绪能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7-03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内心冲突和矛盾较多,情绪起伏较大。情绪变化大,是教育的危险也是契机。在“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政治教学的三个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得到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情绪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心理能量,只要教师具有掌握情绪平衡能力,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再在与学生的情绪传递和互动中引导学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生的情绪就能被利用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享受求知欲得到满足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使学习变得轻松。

一、情绪与兴趣的关系

(一)负向情绪会降低学习兴趣,正向情绪能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不良的学习动机能败坏学习初衷,且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些只为分数、父母、工作学习的学生,容易出现失落感、挫败感,会降低学习兴趣。例如,笔者的一个学生,高一时,父母在外打工,他住校,对学习挺有兴趣。到高二,父母为照顾好他,促使他专心学业,放弃打工从珠三角回到家里。但父母却经常盯着他的成绩,成绩稍微下降,就如临大敌。结果使他不胜其烦,以致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无奈地弃学务工了。

当老师、家长的压力变成学生对自己的压力时,学生就会产生内心冲突:如果顺从了他人的愿望,专心学习自己则显得不独立,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愿望十分强烈;如果不专心学习,又觉得对自己的确不利。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内心都不平静,于是就形成了身体紧绷感,导致失去专注力而难以学习。

学生如果能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欲的满足,那么良好动机引起的成就感、价值感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仿佛人们在享受美食时则有好胃口;而若有人不断提示其吃东西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心、为了工作,那么就会减弱吃的兴趣。

可见,适度压力能够让学生保持觉醒状态,保持刺激感和踏实感。而过度压力或过分功利目的则会令学生厌烦,演变成负向情绪并降低学习兴趣。

(二)负向情绪也可以被利用,为学习提供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心理感受的情绪是一种能量,只要我们觉察到它,就可以利用它,作用于我们的行为,即使是消极的情绪同样如此。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生气的力量去打扫卫生。这样做不是要表达愤怒,而是为了一个更有创造力的目的,利用愤怒所激发的活力,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悲伤的能量让自己的生活节奏缓慢下来,阅读或者静心,更好地省察、了解自己。又如,在考试期间,学生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这种能量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应试状态,提高专注力或阅读速度,间接地为日后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情绪能量互动

(一)情绪能量互动的必要性

课堂由师生共同组成,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换个角度说,即学生和老师同处一个能量场,彼此进行能量互动。教师和学生,既是能量信息接收器,也是发送器。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课堂活动都是一段重要经历,是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情绪是生命的社会性意义所在。所以,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主要是以情绪作为载体进行交互干预和影响,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主体间情绪能量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借助于一定的客体,产生情绪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心灵激荡、思维碰撞、生命体验的过程。

有些课程,由于其特殊性,教师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绪能量互动。例如政治课程。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门课要关注学生道德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干巴巴的知识点、枯燥的说教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触动,没有情感认同更无法让学生信服教师所讲的观点。学生对这门课之所以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原因正是很多政治课堂缺少情绪能量的互动。

比如,关于中华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灵魂碰撞,教师只按部就班地罗列一个个问题,只举书上已有的例子或者一些老掉牙的例子,学生就会觉得老师讲得“假、大、空”,因而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不可能促使他们树立“民族精神常青永在”的信念。反之,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若能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或者举学生所熟知的例子,就比较能得到学生的认同,若再能动之以情,在阐发中融入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就可能使学生动容,此即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当教师所讲感染了学生,才能唤醒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二)师生情绪能量互动的主要形式:传递和吸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及语音、语调、语气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其中除了有意识传递的知识外,还有很多无形的情绪。如果其情绪是正向的,输出的能量就是正向的,得到的回应也就是正向的。这样营造出来的无形的磁场会让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受到感染,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情绪是负向的,输出的能量就是负向的,就容易引出负向的情绪和能量,这只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同时,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它的振动是有频率的,相同频率的情绪能量会相互吸引。教师如果拥有高频率的正向情绪能量,就会吸引学生的正向情绪能量,从而达到共振,引起正向情绪的共鸣,也就能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和能量场,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共情”。可见,“教师的教育要与学生的情绪发展同步,理性问题理性解决,情绪问题就针对情绪来解决”。

无论哪一门课程中,都有其自身的情绪能量互动规律和契机。而有些课程的这种功能、功效更加明显。例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很容陷入易沉闷和说教。如果师生能够启动情绪能量互动,且师生情绪平衡,教师就能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并吸收正向情绪能量,师生双方内心就会相互欣赏、认同和肯定,课堂就会生气蓬勃,师生就会感情充沛、活力无限,教学相得益彰。

三、平衡情绪,保护兴趣

(一)爱和接纳,师生情绪能量流通顺畅

一个教师,首先作为个人存在。如果他热爱自己,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有高度认同,那么他就会认同学生作为个人的存在价值。教师若热爱自己的职业,就会努力去享受教学本身的乐趣,经常微笑,亲切互动,声带磁性。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感觉,接到的正向情绪能量,会内化为自己学习的正能量。

对学生在课堂上输出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教师可能会排斥,也可能会接纳。如果教师在接纳自己本来状态的情境下,也能接纳学生的所有情绪,这就十分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若能自然接纳学生的消极情绪和状态,学生就不会对教师和学习反感、对抗。比如,当学生说话语气不好时,老师若能告诉他,“我感觉到你的状态,虽然不太好,但我一样会接纳,正如前天我接纳了你的笑容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平静下来,就能把能量放在学习需要的地方。

教师如果排斥学生的负面情绪,其实就是在抗拒自己负面的那一部分。师生之间的排斥和抗拒,会促使情绪能量阻塞。那么,被抑制的情绪能量则转为压力,对身心造成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情绪的排斥,是对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极大的伤害。批评就属于一种排斥,虽然有些批评方法很科学有效,比如“六步进阶法”,但还是会引起学生反感。爱和接纳,是教师平衡情绪的最基本底色和理念。学会爱和接纳自己及别人,是人生通向健康幸福的“黄金法则”。

(二)承认和自我肯定,负向情绪能量变为正向情绪能量

情绪是一股能量,能量总在移动和变化。把负向情绪转为正向情绪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可以做自我肯定的陈述:“我接纳现在的恐惧,我现在虽然感觉到恐惧,但我还是爱我自己和学习。”只要自我肯定陈述与我们外在形象一致,就能将负向能量转为正向能量。但如果某个学生的自我想象和价值观偏低,则要慎重。最好先肯定他的存在,讲讲他以前的成功,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他缓解、消除恐惧,促使其实现情绪平衡。因为自尊是情绪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学习必将是一场痛苦煎熬,也会错失很多乐趣和美好体验。

(三)关注我们的身体,利用正能量。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是集中精力去讲解,即用教师的头脑作用于学生的头脑。脑力劳动过多,容易引发身心不平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在课堂上有意识关注自己和学生的身体。

呼吸可以平衡我们的情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度地使用一些呼吸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平静和放松,更好地投入学习。

运动是消化负向情绪能量的一个好办法。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做甩手保健运动,自己平时也要多运动并鼓励学生课后参加运动。笔者就经常与学生一起打羽毛球来促进师生和谐及身体健康,这对教和学都有帮助。

睡眠对师生的情绪平衡很重要,而“失眠不会对我们有太大影响,对失眠的恐惧担忧才会影响我们”。当学生失眠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喝一杯热牛奶或吃一个苹果等来消除失眠。这些交流本身就能促进彼此身体健康,而健康正是师生情绪平衡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如果能从“关注头脑”转向“关注身体”,就能身心平衡,能量共振,教学相长。

总之,在教育领域里面,如果教师具有情绪平衡的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就能很好地保护、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这仿佛为学生装上了核动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提得上方法和技巧。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与家庭教育和父母影响有关系,家长若能够合作,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美好的体验,就可以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勇闯难关。

参考文献:

[1]迟 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3.

[2]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5-79.

上一篇:河北省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文本思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