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4-30 04:21:28

浅谈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对我科2004~2009年47列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其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8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颅内肿瘤5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肺部感染发生在入院后7天~1个月,平均时间10.4天。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体温和白细胞升高,肺部音,X线胸片见点片状阴影。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

2相关因素分析

2.1排痰不畅及误吸

(1)ICU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于吞咽或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2)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3)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4)ICU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

2.2机体免疫力下降

急性期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因过度消耗、脱水、高热等因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易蔓延。

2.3侵袭性操作及污染

ICU病房众多患者集中,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医护人员的密切频繁接触,通过手及污染器械造成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

3护理对策

3.1加强呼吸道管理

3.1.1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改善呼吸[1],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1.2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2]。

3.1.3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对颅脑外伤致脑脊液漏者不能做冲洗。

3.2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

年老体弱、昏迷患者,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性隔离。物品专用,呼吸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减少人员进出,探视人员戴口罩、帽子,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在整个护理操作环节中,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无菌观念与责任感,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的消毒,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宪荣,冯华.实用神经外科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2-43.

[2]马廉亭.实用神经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83.

上一篇:一例放射性核素131I-MIBG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突发... 下一篇: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