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4-29 08:23:16

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由风险源、风险载体以及风险接收者等要素组成的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分析框架,分析了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形成及传染机理,以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等作为载体,系统总结了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 违约风险传染 影响因素

根据金融领域对组合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如果将供应链视为一个由成员企业所构成的信用组合,那么违约传染对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影响要远大于因果传染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在探究供应链风险时,以定性分析供应链外部系统因素和企业特质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为主,尤其关注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等外部因素所引发的供应链断裂风险,而忽略了违约传染因素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违约概率的影响,这往往会低估供应链断裂及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进而低估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提出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分析框架并分析违约风险形成及传染机理的前提下,以风险载体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违约风险形成及传染机理

如图1 所示,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主要组成要素是:

风险源。是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的不确定因素,是企业违约的前提,主要由因果传染因素、企业特质因素和违约传染因素组成。因果传染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行业环境等;企业特质因素包括管理因素、财务因素、物流技术水平、信用水平等;违约传染因素主要有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企业依存度、信息共享程度等,以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存在关系的形式加以体现。

风险载体。由于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当风险形成并超过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的风险承受阈值时,该风险便会借助一定的载体向供应链中其他成员企业传递,所以说风险载体是供应链风险传染形成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为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和企业依存度等。

风险接收者。它是供应链风险的承担方,从风险接收者可以了解风险的去向,如果没有风险接收者,则不会产生风险传染现象。确定风险接收者有利于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有效的控制供应链风险。

在供应链具备以上违约风险传染要素的前提下,由于供应链企业间存在关联,当企业之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贸易行为时,各独立经营的企业主体都存在决策不全面、有限理性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之间存在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一个企业发生违约,会通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风险传递渠道即违约风险的传递载体传递给其他关联企业,使其面临风险。

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所述,结合图2供应链的违约传染因素产生于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和企业依存度中,通过这五种因素在企业之间的传递,使得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产生违约传染现象。同时,这些本源性因素在对供应链的影响过程中又衍生出一系列交互性因素,这些交互性因素存在于企业间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当受险企业的风险超过其风险阈值时,则会导致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相互传染,甚至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断裂。

(一)资金因素

资金作为企业间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违约传染风险中属于主要风险因素;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会导致企业无法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给其关联企业带来违约风险。

第一,资产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是指那些用于特定用途后很难再作为其他性质使用的资产。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中,如果企业甲是企业乙生产所需原材料的独家供应商,当乙生产规模增大时,甲必须同时增大产量来满足乙企业的需求,在甲企业只生产该原材料的前提下,如果乙企业经营困难、产品滞销,则甲企业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较高,很难及时分配资金,将会受到较大的价值损失。因此,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可作为影响供应链违约风险的一项重要的资金因素,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企业违约风险传染概率越大。第二,货款的偿付能力。表现为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产来支付货款。货款的偿付能力低则会导致债务的产生,为其关联企业及时收到货款带来风险。第三,账务的处理能力。良好的账务处理能力能规范企业的资金利用行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形成对资金利用的内部监管,降低企业违约风险的发生;反之,则会使企业的违约风险概率增大。

(二)信息因素

信息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关键因素,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顾客购买,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同时,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等特点又使得信息成为供应链违约风险因素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共享程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各产业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将各个企业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信息共享程度低,则会导致供应链企业间的衔接与沟通不畅,甚至产生“牛鞭效应”,使得供应链下游企业对需求等信息产生错误判断,增大其违约风险。

资源、知识的交换程度。由于供应链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供应链上企业在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资源、知识等方面的交换成为供应链上企业互相沟通、学习的重要因素,资源、知识的交换程度低会导致不同企业对同一现象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指的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因素,良好的合作伙伴有利于降低企业自身发生违约风险的概率,包括:

第一,合作伙伴的信用情况。良好的信用记录、履约意识、信誉状况将为交易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合作伙伴的违约风险,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第二,合作伙伴的选择。它是指企业对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企业进行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合作伙伴的产品质量、交货提前期、库存水平以及在产品设计方面都对关联企业能否正常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绩效优良的合作伙伴不仅会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同时也能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第三,合作伙伴的自利行为。由于供应链上企业是具有独立经营权的决策个体,其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置于决策的首位,当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和其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合作伙伴的自利行为会促使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这将会提高其违约概率,对其关联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第四,成员企业的道德水平。在企业对自身行为不必承担全部责任的前提下,因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优势,企业会采取损害供应链整体利益或者其它成员利益的行为,由此严重损害了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利益,导致供应链竞争力下降,严重时会使整个供应链断裂、解体。

(四)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间技术、生产流程中所涉及的与违约传染相关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供应链流程的协调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在生产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协调配合程度,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技术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日新月异,使得需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相互沟通、协调一致,才能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企业的生产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如果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生产柔性差,当风险来临时,其风险的应对能力弱,则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很快超过其风险阈值,风险将以传染的形式传递给其关联企业。所以,企业的生产柔性是影响供应链违约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因素。

(五)契约因素

契约是保障供应链上企业间交易能够安全、高效实现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均由契约来体现。因此,契约的完备性以及解除合作程序的难易程度是影响企业间违约传染的重要因素。契约的完备性。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契约不完备成为一种必然,但当出现冲突时,较高的契约完备性会为交易双方带来有理可循的依据,降低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反之,契约完备性较差,使得企业有可乘之机,会使其关联企业面临较大风险。解除合作程序的难易程度。解除合作程序的难易程度是指当一方违约时,企业与其解除合作关系的难易程度。如果程序复杂,则会使企业在继续受其违约影响的同时错过弥补损失的最佳时机,增大损失程度。

(六)企业依存度因素

企业依存度因素是体现供应链上企业间存在关联关系的关键因素,体现为某一企业对其他企业在交易、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依赖程度,强调关联企业的变动对该企业产生的影响效果。资金的依存度是指企业对其直接或间接关联企业资金投入的依赖程度。在持股或控股型关联企业中,持股或控股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对其关联企业资金投入的突然减少,会对该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带来威胁,甚至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资金的依存度越高,企业受到的威胁越大,进而导致企业的违约概率增大。技术、贸易的依存度是指供应链上企业在技术服务和交易上对其他企业的依赖程度。如果企业在生产技术、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对其他企业的依存度高,当技术提供方或原材料提供商违约时,该企业就会面临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使其正常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甚至对下游企业造成违约。因而,企业间技术、贸易的依存度越高,企业间违约风险传染的概率越大。

综上,由于供应链企业在交易、资产、债权债务等方面存在普遍的联系,当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时,供应链违约风险便会通过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企业依存度等载体在供应链企业间进行传染,同时在各载体传染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一系列交互性违约传染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发生。

结论

本文分析了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形成、传染机理,对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认为为了降低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概率,供应链成员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对其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企业依存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科学评估其风险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抵御供应链违约风险的传染,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S. Tang. Perspectives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3(2)

2.王倩,T.Hartmannwendels. 信用违约风险传染建模[J]. 金融研究,2008(10)

3.刘久彪. 违约传染组合一致性风险量度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Shashank Rao, Thomas J. Goldsby. Supply Chain Risks: a Review and Typology[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20(1)

上一篇:论快速消费品在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 下一篇:中国东盟贸易的依赖度与不对称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