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背景下消费主义的遏制与科学消费的促进

时间:2022-03-31 10:07:38

扩大内需背景下消费主义的遏制与科学消费的促进

内容摘要: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扩大内需不是提倡消费主义,更不是提倡浪费,要扬弃与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消费主义,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关键词:扩大内需 消费主义 消费方式

扩大内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成为拉动经济迅速增长的“三驾马车”。 其中,与消费相比,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长期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凭着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汇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与日俱增,从而使我国形成了对外需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的特色经济。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波及,仅靠单纯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本国经济的长远和跨越式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扩大内需是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的经济最终仍需通过拉动内需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战略时期,已经进入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关键期,国内市场存在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无论在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方面,还是在改善和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暗藏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需求,党的十报告也明确地提出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因为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统计,我国的消费率即消费额占GDP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只有48.2%,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也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落后了30 多个百分点(赵振华、尹依灵,2012)。内需乏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之一,只有加大消费需求力度,才能实现消费与投资、进口与出口的良性循环,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我国当前的消费实际来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率,也要视具体情况做出科学选择,提倡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节约资源。值得强调的是,扩大消费需求不是提倡消费主义,更不是提倡浪费,无论是政府消费还是居民的个人消费行为,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适可为止。

我国当前的消费主义倾向

消费主义始于19世纪,随着物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告别短缺经济而进入生产过剩时代,逐步从以生产为核心的社会过渡到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对消费的依赖越来越重要,消费不仅决定生产,还决定着循环和再生产,资产阶级为了刺激消费,攫取更多利润,不断更新各种促销手段,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进入消费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强大影响力,消费主义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国角落,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20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随着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消费主义逐渐开始影响我国。

消费主义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在行动上强调占有的实践方式,是观念与行为的结合,其核心在于过度的占有和消费,并以此获得社会身份的认同与文化的认同。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消费的目的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身的需要和满足,而是幻化为一种不断膨胀的欲望与消费热情,消费的对象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符号象征价值。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主义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基础都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按照西方消费社会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国现在仍未进入消费社会,消费水平是由国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来决定的,那么从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人均GDP来看,有数据显示,美国早在189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3396美元,到2012年已经达到36300美元,而中国在2012年才达到4700美元,再加上我国广泛存在的城乡差距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国内的人均GDP并不能够反应人们真实收入水平,但是在中国,消费主义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单就拿奢侈品消费来说,中国已俨然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称,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孙郁婷,201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消费主义不是在大众层面上发生的,而是由一些特殊群体推动的。

笔者认为,中国当代的消费主义主要是由三类群体构成的:

第一类群体是由各级党政机关的中高级官员和重要行业的国企管理者,以及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亲属等构成。对于这类群体而言,体制性的漏洞造成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及权力向利益的转化,从而造就了腐败性消费的基础。特别是公款消费领域的腐败,不仅助长了整个社会的的奢靡与享乐风气,更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消费不公,激起民众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与长久。

第二类群体是由目前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行业中的私有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以及投资者构成的。对于他们而言,各种形式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及浪费性消费都是屡见不鲜的生活方式,在对全球的奢侈品消费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价值达到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25%,位居世界第二(孙郁婷,2012),全球的奢侈品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消费市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富豪特别热衷于奢侈品消费。

第三类群体是国企中、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会计师、律师、医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并且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或是海归人员。他们是中国目前规模还不算大的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者,由于他们有文化资本的优势,又处于身份区分的需要,也更加容易接受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同时,大众传媒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着和新的阶层结构、新的消费模式相联系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他们是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实践者。

如上所述,中国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主要存在于高收入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群体中,但是他们所推崇的这种生活方式正在被其他社会民众所接收和效仿,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正在由高收入群体向其他社会群体所扩散,给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

由于消费主义是由中高收入者所推崇和实践的,社会上的相当一部分居民并不能维持那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落差,有些收入不高者甚至是青少年因为痴心于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实施犯罪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我国媒体报道的相关荒唐事件就足以说明消费主义给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冲击。

而且,由于消费主义所推崇的是一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挥霍型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使消费突破了需求的有限性,形成过度消费,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进而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此外,消费主义风气的盛行更加剧了人们的精神危机,消费主义将人生的意义价值与他所占有与享有的物质财富等同起来,必然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个人的物质享受而造成精神世界的空虚,这实质上是否定人的内在价值,把人变成没有灵魂,只知道追求物质的单向度的人,所以,面对消费主义潮流,我们应该少一分盲从,多一份清醒和思索。

遏制消费主义的同时促进科学消费

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大众消费的兴起而发展的一种将消费看做是满足自我和实现人生最高目标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上一直都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无论是早期的“圈地运动”“羊吃人”等残酷剥削,还是今天的生态环境危机、消费害人等现象,无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重经济轻社会、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利益的结果,当前,全球化浪潮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独领,经济贸易高度繁荣,然而,“一派繁荣美景下却暗藏着资本主义危机: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和失衡,全球财富分配日益不均,少数精英追逐巨利,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由于过分追求效率,公司大幅裁员,社会福利制度面临崩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文明的根基发生动摇,道德沦丧,既有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理查德·隆沃思,2002)。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也使消费主义发展成为必然,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陷入了深层危机,消费主义的肆虐更加剧了人的异化,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消费模式,已经进入了死胡同,使人类陷入了奴役之境。

当前我们提出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方针,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内需并不等同于多消费、多浪费,将扩大消费需求等同于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是对扩大内需的极大误解,我们应彻底扬弃与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以人的真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扩大内需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原则。要顾及自然的承受力度,从人与自然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侈浪费行为归根结底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一年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的行为任其泛滥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必然会损毁人类生存的根基,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大厦的倾覆。

扩大内需要坚持以为民、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内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扩大内需的目标应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的,扩大内需尤其要注意改善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状况,要满足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之过上更好的生活,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建设等措施,在全社会中构建消费政策体系,扩展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等,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事,杜绝公费浪费和政府浪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扩大内需要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消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消费满足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扩大内需的需应该是合理健康之需,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有利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消费方式,充分合理利用自由时间,进行精神文化的需要,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愉悦心情,增长见识,扩大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少群.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现象:消费革命抑或过度消费?[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黄茂兴.扩大内需:从权宜之计到战略基点[J].经济学家,2012(10)

4.赵振华,尹依灵.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5.本报评论员.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N].人民日报,2012-12-16

6.理查德·隆沃思.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孙郁婷.买入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商品[J].新财经周刊,2012(1)

上一篇:物流集装单元托盘共用系统的各参与方利益分析 下一篇:论快速消费品在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