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4-29 06:39:47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编号:O1(2016)12-03-01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在数学学科,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一定的要求,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就连小数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应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加减乘除法的横竖式的书写顺序要一致。四则混合运算的递等式,要注意整齐,美观,清楚。在脱式计算时,等号前移一格对齐书写,开始可借助用直尺划线,直到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

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数学书没有东西读,其实阅读数学课本很有必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可先引导学生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对阅读课本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 718200)

上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检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试论如何加强危化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