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时间:2022-04-29 04:12:14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驻马市店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市场综合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和该地区的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愈偏离充分竞争时,农村金融深化水平愈低,反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愈充分时,农村金融深化水平愈高;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农村金融深化水平,反之,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市场绩效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057-04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

一、指标选取

(一)市场竞争程度指标:赫芬达尔指数

本文选择赫芬达尔指数(HHI)即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作为描述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赫芬达尔指数(HHI)即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是指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表示市场总规模, Xi表示市场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Si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为企业数目。HHI值的范围有两种表示:0-1或0-10000,取决于市场份额的数值表达方式。HHI=0时,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HHI=1或10000时,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状态,HHI值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大。HHI不仅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而且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映特别敏感,因此HHI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本文用1994-2007年驻马店市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作为X变量,计算出1994-2007年农村金融市场HHI值。计算结果如表1。

表1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1994年―2007年HHI值

通过对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可知,该市农村金融市场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总体上呈现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金融机构瓜分了信贷市场。

按照国际上常用的以HHI指标为基本划分市场程度大小的标准来看,当HHI大于1000时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低于1000时为竞争市场。高于3000则处于高寡I型。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的HHI指数在1994-2007年均大于3000,所以,该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寡头垄断状态。

二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呈现先降后又缓慢上升的趋势。

由图1更直观地看出,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趋势,在1994到2007年,竞争程度先下降,到2003年后又缓慢上升,总体上呈现“L”状。原因是,在1994年到1997年间,驻马店市县域农村放贷金融机构以农发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其他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很小,而且,农业银行的放贷量又明显高于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所以HHI系数较高,市场竞争程度很低。在1998年到2002年间,HHI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农业银行、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放贷数量比较接近,改变了农业银行放贷一枝独大的局面。在2002年至2007年,市场竞争程度减弱,原因是:一方面工行、建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放贷萎缩,导致市场只有农信社、农发行和农业银行三家;另一方面农信社的放贷量大于农发行和农业银行。导致HHI系数缓慢上升,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有所下降。

(二)金融综合绩效的指标:农村金融相关率(RFIR)

农村金融相关率(RFIR)是指一定时期的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RFIR=Fr/Wr,简易计算公式为一国地区全部金融资产与同期的GDP比值。金融资产应包括广义货币(M2)、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项目等。

由于没有可以利用的比较准确的农村有价证券数据,并且农村居民所持有各种有价证券及保险等金融资产数量较少,本文忽略农村有价证券的数据。另外在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统计金融资产和M2,故本文使用农村存贷款的数据来设计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一个窄的衡量指标。因此,农村金融相关率(RFIR)为:

其中RD表示农村存款余额,包括农业存款余额和农户储蓄存款余额。RL表示农村贷款余额,是农村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与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之和。根据上述公式以及整理的相关数据,计算出驻马店市农村金融相关率,以此表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金融的综合绩效。

指标的基本描述如表2和图2

从驻马店市农村金融相关率(RFIR)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金融的综合绩效呈现“M”形状。

张兵、朱建华等人设计FIR的模型中,农村地区金融活动总量(Fr)包含了通过农村定点观察统计的农户持有现金总量和农村存款,经济活动总量(Wr)采用农业增加值代替农村GDP,初步估计农业增加值仅占农村GDP的1/4至1/2,这显然低估了农村经济增长的水平。由于分母过小,导致其最终结果比本文RFIR测算结果大2-3倍。除去指标选择的差异,对比后发现,本文计算的RFIR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大致在相同水平上,而且变化周期一致。可以判断,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绩效很低,远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和其他国家金融发展水平。

二、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揭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赫芬达尔指数衡量(HHI)市场结构,农村金融相关率(RFIR)代表农村金融市场综合绩效。样本时间为1994-2007年。因为赫芬达尔指数和农村金融相关率均为时间序列,所以,本文将按照时间序列的要求进行统计建模分析,主要方法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而时间序列分析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虚假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或伪回归,即如果有两列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但进行回归时也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择使用更为常用的ADF检验,即单位根检验,作为检验时间数列平稳与否的主要方法。

对RFIR序列和HHI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

由以上分析可得RFIR和HHI均为I(1)序列。所以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二)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和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协整分析

本文研究的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竞争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之间的变量,使用EG两步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对RFIR和HHI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括号内为对应系数的t值,显然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可决系数R平方等于0.5376,D―W检验为1.001。

然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ADF值为-1.8189,P=0.0671,5%显著性的临界值为-1.9740, 10%显著性的临界值为-1.6029。所以,在10%的显著性下,RFIR和HHI存在协整关系,即农村金融市场程度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存在长期均衡状态。

HHI前面的系数为负,说明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程度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存在反向的影响,即HHI每增加一个单位,RFIR就减少0.0733个单位,这种负的相关关系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对当地金融深化产生阻碍作用越明显。这正如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市场竞争中所说的,垄断降低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经济社会福利的缺失,对整个国家的行业不可避免地带来危害。

(三)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格兰杰(Granger,1969)从时间序列的意义上来界定因果关系,把因果关系定义为:“欲判断X是否引起Y,则考察Y的当前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Y的过去值解释,然后考察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改善解释程序。如果X的滞后值有助于改善对Y的解释程度,则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一般来说,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形:即单向原因,双向原因和二者之间没有原因。根据变量个数的不同,又可将格兰杰因果检验分为二元因果关系和多元因果关系两种,其检验思想相同。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许多学者采用格兰杰检验来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从统计意义上来进行定义和研究的,若两个平衡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那么二者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反之则未必成立。” 本文在对变量之间进行经济意义上分析之后,适合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表5可知,在滞后四期时,HHI是RFIR的格兰杰原因,而RFIR不是HHI的格兰杰原因,说明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的大小会对农村金融深化的程度带来影响,而驻马店市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对该地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是否产生影响尚需要进一步证明,至少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或者说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关于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和该地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和该地区的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和农村金融深化水平之间呈现反方向的影响,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偏离充分竞争时,农村金融深化水平越低,反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是充分时,农村金融深化水平越高;三是驻马店市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农村金融深化水平,反之,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综合绩效关系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

明确各金融机构职责和分工。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商业化小额信贷、非正式金融都可以成为竞争性商业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探索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农村金融。一是对私有资本、外资进入或参股农村金融市场后的权利保护问题。二是对私有资本、外资进入或参股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问题。发展多种类型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应制定有关监管细则,解决监管粗放问题,解决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无人监管的问题,在推动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设立、运作、监管、市场退出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二)用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行为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积极推进农村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进行管理。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利率浮动范围、加大贷款浮动利率政策的落实,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区别贷款性质,调整相应利率基数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拉大利率差距。控制存款利率上限,规范不合理的定价行为,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农村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必须更新放贷观念,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确定贷款周期,真正实现农信双赢的目标。合理引导农村资金流向。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议对邮政储蓄银行加快改革进程,尽快扩大贷款权限,让其吸收的农村资金能够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强化商业银行在农村的信贷投入。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给基层银行以一定的信贷自,国家应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当地信贷的投入规模不低于当地吸收存款的50%以上。

(三)推动农金制度创新,提高金融经营绩效

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从制度供给方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使其朝着有效的制度方向变迁。要自上而下地对现有政策进行清理,重新对农村金融政策进行整合,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政策,保证政府主导型的诱致性金融制度变迁能使农村金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制度需求方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如何为微观金融制度的需求主体留下制度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从满足微观金融需求出发促使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金融制度创新、自动协调和平衡制度创新供求的体制安排,为农村金融创新留下空间。

(四)构建公平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

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改变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重新塑造为国有股、企业股、个人股组成的多元化结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农村金融产权制度。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考虑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监管权,特别是要规定在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时地方政府应承担的救助比例。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尽快成立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支持的县域信用担保中心,以有效解决“三农”经济融资担保难问题。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应尽快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引导或吸引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投保模式。尽快建立适当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应组建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机构,解决农业贷款风险大的问题。建立财政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政策机制。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要在农村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经济、金融和财政政策,加强政策交流,避免政策制定和政策自身的矛盾和不协调。各部门在改善农村金融制度的过程中,避免过激的行政手段,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锡良.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绩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永龙.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5]陈军,曹远征.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路径和实证研究 下一篇: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助推商业银行优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