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述评

时间:2022-04-29 02:10:38

三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述评

[摘 要]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今热点问题。本文将现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三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思考意见。

[关键词]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指标体系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就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定量的诊断。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和体系的建立的基本原则学者们已达成许多共识,这些共识包括“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可行整体性”原则、“可行可比性原则”等等。但总的说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目前尚属于分析阶段,没有形成综合的局面。因此对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将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实践的深入。

一、三类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1.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环境容量是20世纪30年代由比利时生物学家P.E(P.E.Forest)提出的一种衡量景区极限使用量的一种测度方法。Mathieson和Wall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最大值。旅游环境容量实际上是一种衡量景区使用量的测度方法。这种测度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延长景区的生命周期,但由于容量指标本身是可变的,因此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评估区域旅游可持续的方法。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是一个由社会、环境、经济、自然环境构成的复合体系。在旅游环境容量的量化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环境是一个阙值,这个阙值范围就在其最大环境容量和最适环境容量之间,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旅游地应在此范围内开展旅游活动。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遵循“最低因子定律”,即决定旅游环境大小的容量因子不是其中容量最大的因子,而是其中的“瓶颈”因子,容量的大小由此因子决定。

2.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指标体系评价法是以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为核心,试图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描述或解释或预测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指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般需要四个步骤:首先,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其次,确定指标权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次后,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处理。

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确定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通过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综合评价值越高,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就越高,相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区域,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值也越低。

3.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1992年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首先提出生态足迹概念,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的分析是通过测量人们用于自我维护的生物面积来完成的。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简单的事实:(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大部分废物;(2)能够将这些资源和废物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足迹计算中用生态性生产土地的概念来代替自然资本。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可以分为6大类:化石能源地、牧地、林地、建成地、水域。将生态足迹同国家或地区范围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进行比较,就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旅游区域是游客实现旅游体验价值的主体,其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直接影响到旅游区域的持续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域的生态足迹是旅游区域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旅游区域支持的地区人口包括地区常住人口和旅游者。前者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可称为“区域本底生态足迹”,后者则称为旅游地旅游生态足迹。两者叠加,进而对旅游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二、三类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1.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旅游环境容量作为单一因子类指标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地各个侧面的基本特征。由于其是一种理想的静态结果,因此也不可能反映其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轨迹。现在建立起来的旅游环境计算模型绝大多数是针对具体旅游地或景区所作的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无法反映个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实际上,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应用相当少,旅游容量更多的应用与旅游景区规划中。

2.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在这种模式中,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权重的大小,表明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直接决定着评价的结果。现有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如特尔菲法、专家打分法等,这几种方法需要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进行。由于不同专家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所建立起来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的判断矩阵可能各不相同,分析所得数据有差异。

虽然目前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由于理论基础薄弱,技术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状态,存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整个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机理、本质的认识。如果说单个指标的偏误机会较大的话,那么指标体系的评判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偏差的可能性是较小的。因此,随着相关理论、方法的发展完善,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将是评价方式中的主流。

3.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考虑了旅游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宏观影响。研究表明,交通尤其是航空是长途旅游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超过90%的旅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而现有的有关可持续旅游模式关注的是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理念和计算方法解决了这一局限性。但是生态足迹本身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用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上还有些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第一,旅游业的复杂多样性使其生态足迹的计算比较困难。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计算旅游生态足迹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第二,目前国内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故对旅游要素中“行”的生态足迹的估算具有重大意义。按照旅游流的特征,要素“行”可将旅游的过程分配到客源地、转换地、旅游目的地等三个区域。旅游的跨区域性导致旅游生态足迹对区域的贡献不能准确确定。第三,旅游生态足迹指标忽视了了区域经济、社会、技术方向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对现有的消费质量的满意程度的考虑。在现有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中,也没有对环境系统的污染废弃物的消耗能力进行评价。

4.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思考

目前各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发展的状态或进程。旅游者的流动是跨区域的,旅游的发展不但对目的地环境造成影响,而且会影响到区际乃至全球生态,因此,笔者认为要综合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应从地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评价。按目前是否处于可持续、处于怎样的可持续状态,可以把旅游可持续状态分为四种类型:

(1)地方可持续-全球可持续,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全球层面都是可持续的;

(2)地方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层面是可持续的,在全球层面是不可持续的;

(3)地方不持续-全球可持续,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层面不可持续,在全球层面是可持续的;

(4)地方不持续-全球不持续,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和全球层面均不可持续。

判断旅游在地方层面是否可持续,采用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较为适宜;判断旅游在全球层面是否可持续,可以采用生态足迹评价法。如果旅游地人均生态旅游生态足迹不超出全球生态标杆(其值为1.8公顷/人)即可判断区域旅游生态活动不危害全球生态安全,在全球层面是可持续的。反之则不可持续。而对旅游发展来说,地方可持续-全球可持续是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翁钢民 杨秀明: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评述[J].燕山大学学报,2005,6(3):39~43

[2]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研究,2002,21(3):237~248

[3]李利锋 郑 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研究,2002,21(3):237~248

[4]Colin hunter:S 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enviorment,D 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4,4:7~20

上一篇: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