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 培养能力

时间:2022-04-29 06:33:4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郾认识射线、直线,以及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郾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名称。

3?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

电脑显示一条弯曲的线。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

生:这是一条曲线。

化曲线为直线,并向两端逐渐延伸。

师:现在是一条什么线?

生:是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师:你能测量出这条直线的长度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生2:直线是无限长的。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1:直线是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生2:直线没有端点。

电脑显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引导学生观察两点之间的部分。

师: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什么呢?

生: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师: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1: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量出长度。

生2:线段也是直的。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观察并思考,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电脑显示一条线段,然后向一端逐渐延伸。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线段的一端延长了。

师: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

生1: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是射线。

生2:汽车车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生:华地百货楼顶的射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电脑演示射线,如手电筒光、太阳光线等。

(设计意图: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给学生创造动手、观察、想象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各种活动中清晰地认识到射线的特点。)

师:请大家练习画一画射线。

(学生独立画射线,教师巡视。)

师:能说说怎样画吗?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1: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

生2:射线也是直的。

师: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小组合作填表。小组汇报后,教师小结三线的区别。(课件出示。)

师: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区别,那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动态演示,学生交流讨论。)

生1:射线和线段都来自直线。

生2: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经历了概念的形成后,“三线”的特征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所以,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辩、表达,是辨析概念的有效途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活动,教师设计图表让学生填写,既便于学生比较,又使小组操作学习更加有效。)

画线练习:

1?郾经过A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2?郾经过C、D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师: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学生试画。)

生:我画出了7条射线。

生:我画出了9条射线。

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很多条射线。

师:讲得真好!(课件演示无数条。)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弗赖登塔尔也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在的”数学。基于以上的认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画一画,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终生难忘。同时,通过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角的形成。)

二、认识角

师: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射线图(图略),里面藏着什么呢?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生:有我们认识的角。

师:哪里有角?请指一指。那么,究竟什么是角?怎样来表示角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看一看,把相关的内容画一画。

(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有关角的知识。同桌交流自学心得。)

师:谁来说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师:这一点叫做角的( ),两条射线叫做( )。

(教师边讲边填空。)

师: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角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师:在角的两边加一条弧线,写上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学生画一个角,在角的两边加一条弧线,写上数字2。)

师:这个角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集体):记作∠2,读作角2。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与相互交流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科书获取知识,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请同学们用硬纸条(同桌)制作一个角。按住角的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师出示课件。(两个角一样大,边不一样长。)

生:第一个角大。

师:为什么?

生:它的两条边比较长,看上去就比较大。

生:我觉得第二个角大,角的大小要看边张开的大小。

师:我们看这个角,它的两边是什么线?

生:射线。

师:射线可以怎么画?

生:可以无限延长。

师:所以看上去好像整个角变大了。那么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没有变啊?

生:没有。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没关系?

生1: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生2: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小结收获,运用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略)

四、拓展延伸

1?郾找一找,下面图形(图略)中有哪些线,各有多少条?

2?郾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教学反思:

1.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由于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从直线——线段——射线逐步递进,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角的教学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吃力。整个课堂贯穿了“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的思维训练主线。

2?郾注重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课上,教师让学生深入感悟学习材料,并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也就明白了。通过操作,学生对原先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对这个知识点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3?郾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学汇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交流、汇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学效果,分享成功的喜悦,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完善对新知的理解。如,在教学角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一点引出的许多条射线中找出角,通过比较这些角的共同之处,揭示了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中有关角的知识,并相互交流自学的收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如,在比较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上一篇:对版课标中写字教学的认识 下一篇:抢占先机是对外经济战略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