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时间:2022-04-28 07:05:38

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摘要: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构建因子分析模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和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是对金融业的一种仿生化概括,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考察金融体系。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经济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是金融系统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

一、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考察

(一)基于全国争建“金融中心”背景下的定性分析

近年来,国内中心城市“金融中心”之争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7月,国内提出建设国际、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至少有31个。除河北省外,京津冀都市圈两大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凭借诸多优势“当仁不让”地参与其中,大大提升和优化了两地的金融生态,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而“负载”。具体地,京津争建“金融中心”相对于河北有着以下几方面优势:

从行政级别上看,北京和天津属于直辖市;从区域定位上看,北京于2008年5月明确提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且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而天津则自新世纪初就开始打造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旨在将自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从功能定位看,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天津则致力于建设成为与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从对后台服务态度看,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均普遍予以重视;另外,北京还有经济优势、金融优势和潜力优势这三个独有的依托优势。总之,京津都有各自政治或政策优势,即北京系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且建有许多国家级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天津拥有一项特殊政策优势,即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在金融企业、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拥有改革“试验”权。

北京和天津凭借着经济基础优势和政策推动优势等诸多“先天”优势,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相比之下,河北省作为欠发达且毗邻京津的地区,其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二)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常用指标的定量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一采用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信用和法制环境等多指标来评价某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多指标评价体系当中,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几何平均法。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最简单的因子模型为X=AF+e,其中X表示随机变量,A表示因子载荷矩阵,F表示公共因子,e表示特殊因子。本文对于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两个指标则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以期反映区域内主要城市的金融状况。

1.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研究以河北省与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的比较研究为横向对比。因此,在假设石家庄能代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既定条件下,本文将石家庄与毗邻河北省的北京、天津两个城市作对比研究。研究选取了其中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生产总值、农林牧副渔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社会消费品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降维,通过对9个变量进行的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抽取法和最大方差法,获得输出结果。

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的解释贡献率为79.38%,第二主成分的解释贡献率为12.69%,两者结合可以解释随机变量92.07%的变化。第一主成分主要在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8个指标上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金融环境指标。第二主成分则在农林牧副渔总值上载荷较大,因此将其认定为经济发展指标。根据统计结果的因子得分项,得出七个城市在两个主成分F1和F2的各自得分,结果参见表1。

F=F1*79.38%+F2*12.69%

最后在SPSS软件计算变量一栏中输入公式F=F1*79.38%+F2*12.69%,得到综合得分,计算可得:北京1.569542319,天津0.398822265,唐山0.025932663,石家庄-0.097606674,沧州-0.507915036,廊坊-0.58883517,秦皇岛-0.799939098

另外一方面,本文定义石家庄与沧州、廊坊、唐山和秦皇岛这五个分别位于河北省不同区位的城市之间的对比为纵向对比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同样,结果可参见表1,此处不再赘述。

2.结论分析

从与京津两地的横向对比来看,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综合得分排在最后,表明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尤其是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水平低下,在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等指标上和京津两地差距还很大。但同时石家庄在第二主成分经济发展方面的得分很高,为1.27076,在农林牧副渔总值这项指标上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城市。通过对比,总体上看,石家庄的城市金融环境处于落后状态,但其未来发展潜力仍旧存在,即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农业经济基础。

从纵向对比结果来看,虽然石家庄在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水平两项主成分得分居全省第二,均仅低于唐山,但在一些重要指标上石家庄并无明显优势,如生产总值一项唐山就略高出石家庄。此外,石家庄实际利用外资也低于唐山和张家口,且差不多仅为张家口的一半。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石家庄位于第三名,人均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以上指标的评价都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此外,城市的金融环境分析还有赖于信用和法制环境等定性指标,而这又恰是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不够突出的地方。这从2008年和2009年的全国100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廊坊排名位居河北省第一位,而作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的石家庄却无此殊荣。

以上虽是对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但如前所述,鉴于在假定前提下所具有的代表性,石家庄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及背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第一、作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核心要素的经济基础还不够牢固。第二、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不强。第三、金融生态社会法制和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第四,该省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第五,与京津两地相比,金融配套服务体系发育程度较低,落差较大。

二、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比较优势

首先,紧紧围绕产业链建设,对地区的产业资源和产业链进行充分整合,协调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和本地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与京津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正是河北省深度发展的突破点。其次,集中有限资源,突出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最后,需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及产业配套规划。在具体产业着力点方面,一要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积极发展以畜牧、渔业和种养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尤其是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和旅游等与京津联合较好的产业。二是应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并突出沿海经济特色。推动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加速以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发展。通过积极申办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格,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等多渠道力促港口建设,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

(二)借势京津,加快金融发展

充分发挥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 加强与京津互动,借力京津金融资源,促进利益分享机制加速向河北传导。首先,可以以毗邻天津的曹妃甸为合作跳板,加强与天津在后者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借鉴共享方面的金融合作,实现自身金融机制体制创新。其次, 政府可从各地区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详细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鼓励科技创新紧密贯穿于加快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结构等全方位经济发展过程,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方有可能。最后,还可以尝试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依托, 申请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打造离岸金融聚集区,将曹妃甸建设成河北省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平台。

(三)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河北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育不健全,多数中介机构服务信息透明度不高,且存在违规甚至违法操作等问题,培育和改善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势在必行。第一,由政府金融办或由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共同牵头,建立针对涉及金融活动的中介评估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以此规范中介评估市场和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第二, 加快培育中介服务业。对内政府税收部门需从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发展, 加快构建规范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 规范担保机构准入、退出和内控制度。对外须以开放以利于竞争的姿态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较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中介服务水平在竞争学习中提高。第三, 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重点是关注对作为省内经济组织主体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

首先,加快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政府需发挥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核心推动力作用,将建立健全诚信文化作为本地改革和发展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另外,政府应该通过划分职责,明确各部门在维护社会信用环境中的责任,协商组织成立一个由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参与合作建立的,包括信用征集、评估和公开的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议由人民银行依托并健全当前征信体系,尽快着手整合个人、社会企业以及涉及金融活动的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和资料,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或档案系统。其次,鼓励发展独立的第三方资信评估机构,规范发展社会信息中介体系,帮助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信用评级机制。最后,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工作者和被执法者双向约束,包括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和实施对国家工作人员纵容、包庇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

[2]万兰茹.河北应对“金融中心”之争的几点建议[EB/OL].河北金融网,2008-08-01.

[3]敖惠诚.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是超越“马太效应”的关键环节[J].中国金融,2005(24).

[4]李扬,张涛.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汤荣敏.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探索[J].特区经济,2010(1).

[6] 李志军.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经济特色[N].经济日报,2011-11-21.

[7]解春苓,张国平,王维鸿.构建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3).

(作者单位:丁丽,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宋殿清,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

上一篇:浅谈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下一篇:“凤凰男”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