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在膝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应用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8 04:43:55

中药熏蒸在膝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应用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熏蒸在膝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 方法 将120例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拆线后均Ⅰ级愈合)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于膝关节镜术后第3天给予养血、袪风、活血、通络方药为基础的桃红四物汤加减,熏蒸膝关节30 min,每日1剂,2次/d,15 d为1个疗程,每次熏蒸膝关节后再循序渐进行膝关节的弯曲活动等功能锻炼;对照组于膝关节镜术后第1天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循序渐进行膝关节的弯曲活动。 结果 术后2、4周及3、6、12个月治疗组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12个月,治疗组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膝关节;中药熏蒸;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28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36-03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而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副作用少的特点,以及方便、快捷、精确、直观等优点[1],便于被患者接受。本科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早期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熏蒸膝关节,再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促进了患肢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减少肌肉纤维组织的粘连,增加了关节的活动度,使患者能早日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医院骨科的住院患者120例(拆线后均Ⅰ级愈合),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7.32±10.91)岁;平均病程(10.76±5.48)个月;均单膝。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44~75岁,平均(58.6±10.46)岁;平均病程(10.10±6.12)个月;均单膝。两组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提出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临床加放射学检查的两套标准,即必须有膝关节痛,骨赘2项中的1项,以及至少有下列3项中的1项:年龄>44岁,晨僵

1.3 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ACR标准者;年龄44~75岁;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膝关节软骨无明显的损伤(排除Ⅲ~Ⅳ度损伤);120例患者均实行膝关节镜手术;随访时间≥12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膝关节肿瘤、结核、感染、类风湿等疾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功能衰竭而不能耐受刺激者;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确定疗效者;患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察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本中草药过敏者;有精神病患者[5]。

1.5 方法

1.5.1 治疗组方法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20 g、红花20 g、当归25 g、生地20 g、川芎20 g、赤芍20 g、鸡血藤30 g、青风藤30 g、豨莶草30 g、制附片15 g、细辛10 g、 川牛膝12 g、白芷15 g 。

中药熏蒸治疗法:将以上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先加凉水6000 ml,浸泡30 min,煮沸后再煎45 min后离火(药渣保留于煎汁中),患者平卧于治疗床,将患肢膝关节距药面20~30 cm,温度控制在41~44℃[6],盖上治疗巾,进行熏蒸,每日1剂,30 min/次,2次/d,15 d为1个疗程。中药熏蒸治疗法于膝关节镜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该方法具有疏通关节经络、疏通气血、活血止痛、加快微循环、清除血凝块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功能锻炼仍然按照对照组方法进行。

1.5.2 对照组方法 术后第1天,患肢行髋、踝、趾关节的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运动;术后2周,患膝关节在无痛状态下行被动屈曲、伸展运动训练;术后5~6周,加大患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角度,逐渐过渡到助力、主动训练,并行股四头肌等肌肉渐进性抗阻力训练及肌耐力训练。

1.6 疗效评价及方法

术后2、4周及3、6、12个月定期嘱患者门诊复诊,术后3、12个月复诊时按照Kujala评分标准[7]评价患者的关节肿胀消退程度、行走疼痛缓解程度、膝关节的活动功能,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方法[8],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比较

术后2、4周及3、6、12个月治疗组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下蹲困难、行走疼痛情况的比较(n)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术后3、12个月HSS评分的比较

术后3、12个月治疗组疼痛、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患者长期受风寒湿邪侵袭以及外伤、频繁活动等急慢性损伤,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等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进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出现无氧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引起组织缺血,损害肌肉组织,肌组织变性挛缩,导致局部内压过高,引起疼痛、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老年女性发病率常高于老年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通过膝关节镜手术可恢复骨与软组织间的动态平衡,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恢复张力。

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熏蒸膝关节,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供给,带走致痛物质,降低骨组织与软组织间的高压,有效祛除疼痛,同时促进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物对末梢神经的刺激,使无菌性炎症得以控制,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提高痛阈,减轻疼痛,起到了消炎止痛的作用,且上述药物普遍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指标的功效,使用这些活血化瘀药物,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通畅,及时清除代谢废物,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有效防止了纤维组织粘连的再次形成,从而提高了手术疗效。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方便、经济、有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疗效确切,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1.

[2] Lange AK,Vanwanseele B,Foroughi N,et al.Resistive exercise for arthritic cartilage health (REACH):a randomized double-blind,sham-exercise controlled trial[J].BMC Ceriatr,2009,9:1.

[3] 胡炯,杜宁.早期骨性关节炎客观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骨伤,2009,22(5):402-40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0-94.

[5] 梁朝,余志勇,闫立.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2,58(17):1478-1481.

[6] 唐刚健,靳贺,靳嘉昌,等.不同温度熏洗药对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8(17):1472-1474.

[7] Kujala UM,Jaakkola LH,Koskinen SK,et al.Scoring of patellofemoral disorders[J].Arthroscopy,1993,9(2):159-163.

[8] 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

(收稿日期:2013-08-23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一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