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

时间:2022-04-28 12:29:40

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

研究性学习不仅在文化课得以开展,在体育教学中也能开展,而且有很大的空间。《体育与健康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要重视体育的基础知识,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最终目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体育学科能力的形成及其发展,这些都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有创造性地学习,生动活泼而又主动地学习。体育课与其他文化科不一样,是要求有身体的参与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实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及过程简介

(1)实验研究的对象:高二学生100人。

(2)实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

(3)实验研究过程:高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运动锻炼计划的制订方法与如何制定运动处方。

第一步,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自学。

第二步,实验前的健康及身体素质测验,目的是了解实验前的身体机能情况。

第三步,教师向学生说明如何发展身体素质,如何进行自我监督等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验前的情况给学生制订计划,开出大的运动处方,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的内容。

第四步,根据教师的大处方来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小运动处方。

第五步,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实验前的数据分出锻炼小组(7~9人为一组),再整合成这几个人的共同小组锻炼计划。

第六步,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对计划进行调整。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性别、体型、认知等差异,在不同的学习时期认真设计教学方法,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进一步分层教学,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完成动作,以提高他们自我体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在实践中探索

1. 学会进行自己锻炼的方法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体育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积累的经验。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也可把全班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目标分成几个与之相应的小组,分配给他们学习任务,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小组的协同学习,使全体成员协同努力,共同参与学习与锻炼。在小组内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互相评价,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产生共同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满足大部分具有个体差异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 发展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但也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处于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然后再有确定的结论,那么就会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非常单一,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以致他们的思维品质停滞不前。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不要过多,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如果讲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没有了。比如,在短跑的教学中采用发现教学法,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一步,设问。即给学生提出设想,你在100米跑中,能用多步跑完呢?第二步,观察。这里是让学生观察你到底多少步能跑完。第三步,启发。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多少步好呢?第四步,讨论。大家讨论,揭示问题,可以给学生播放录像,教师根据挂图,说明步频与步幅能给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再提出一个数学公式,步幅/身高=1.20,告诉学生在跑的时候步幅要与步频的合理搭配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绩。第五步,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在跑道上设置多个标志,跑一下试试,再调整,最好调整到自己满意为止,得出哪种步长比较适合自己。第六步,实践提高。学生已经对前面的工作进行了实验,就可以反复地跑,把自己的技术提高到最佳状态。另外,每项技术都是有迁移的,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项活动创新也会给另一项活动带来创新。教师在教会学生各种基本技术、技能后,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在练习方法、形式及动作的组合上进行选择,使活动在教材的内容上不断得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或者身体素质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我们的教学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运动带给他们的。比如在篮球的学习时,我们可以把能力强的分成一组,能力弱的分成一组,给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学习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分组方法,有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体育技术或者游戏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如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我按能力把学生分成了4组,每组一个场地,但每个场地的学习目标不一样,4个组的人员可以是动态的,自己的成绩提高了,他可以到更好的一组去,如果觉得很吃力,就回到稍弱的一组去。这样,教师就会很容易对他们分层指导。同时,教师对差的层次的学生要多鼓励,帮他们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使他们消除恐惧心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成绩也就上来了。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体育课堂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比教师一味地讲解示范更有效。

(2)传统的那种一刀切的组织形式彻底改变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他们都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3)高年级体育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新课程标准》也为体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条件。

2. 建议

(1)《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观念要先行。体育教师的观念如果没有转变,那么新课程改革也就会难以进行下去。体育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本着“健康第一”的新思想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大胆地尝试,有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挑战的勇气与决心。

(2)角色需要转换。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当权者,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起决策作用,学生没有发言权。《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学生有主动权,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运用既有选择权,又有监控权,教师与学生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

(3)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成长,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体育运动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也要有不断学习的决心,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体育课怎么教都行,不求上进,不创新,应从多方面选用新的、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晋.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创设

[J].吉林教育,2011(13).

[2]程攀.体育研究性学习策略初探[J].长

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李英,邵黎明.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研究性

学习意识的培养[J].体育教学, 2001(6).

[4]吴业思.浅谈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J].科技信息,2010(7).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改进技工院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创建体育生态课堂氛围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