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的孩子更需用心

时间:2022-04-27 08:52:27

摘要: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作为专业教育者,我们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我们需要承认并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需要将自己的爱平等的给予每一位幼儿,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41-01

人最需要的是重要感的获得,包括我们的幼儿。然而,在教学中幼儿教师会因为各种原因不经意间忽视了个别幼儿情感的微妙变化。或许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但却有这样一种情况客观而真实的存在着。如果班级中有一部分能力特别强的幼儿缺席,我们会觉得集体活动少了很多生机,如果一部分能力比较弱或者特别调皮的幼儿缺席,我们无形中会觉得一日活动轻松了不少,但也有一部分幼儿缺席的话对一日活动似乎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教师都不会察觉到他们缺席。也就是老师往往会更多的注意是各个方面发展比较出色的孩子和能力较弱或者比较顽皮淘气的孩子。而各方面表现比较平凡,性格又比较内向、乖巧的孩子不但受到教师的忽视,更会受到同伴的忽视。如果用同伴提名法进行社交地位评定,这些被忽视的儿童就是那些既得不到积极提名又得不到消极提名的儿童。他们既不被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在同伴中往往不被注意到,在同伴群体里经常被描述为“害羞的和退缩的”。然而一项追踪五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对这些被忽视的幼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他们被忽视的人际交往地位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及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甚至会出现自闭倾向和抑郁倾向。非但如此,这些幼儿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长期下去,这些被忽视幼儿成年后发生偏离社会的行为比较多。如此看来改善这些被教师和同伴忽视的幼儿的人际交往现状就显得刻不容缓。

1 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案例一)静静是我们班上一个比较内向乖巧的女孩。有天早上,她很不高兴地来到了幼儿园,她奶奶说:“今天早上她不想来幼儿园,说老师没有表扬她。”我很吃惊地问:“静静,是这样吗?老师什么时候没有表扬你?”静静始终不好意思说,而且把头埋得低低的,我又回想了前一天的情形,也没想到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这时静静奶奶说:“就是昨天画画的时候,您表扬了别人……”听了静静奶奶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回想起了前一天的每个细节,心里很是羞愧,为了表示歉意,我赶快摸了摸静静的头,并给予她“迟来”的表扬。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静静平时很乖巧,温和、安静又懂事,不和同伴争吵打闹,也很少告状,不需要老师操心;而我表扬的扬扬相对来说就比较淘气,在绘画能力上稍差一些。那天他们一起交绘画作品,我发现扬扬画的作品与以前相比进步比较大,就很好地表扬了他,鼓励他以后继续加油,而静静的画总是那么好,所以我就没有评价,因为作为老师,我有这方面的体会:为了维护良好的集体秩序,使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会常常为了那些行为问题较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思,以求得他们的转变和进步,但往往忽视了那些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心里,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不关注他,所以上幼儿园都不开心,心里压力大。这些像静静一样让人“省心”的孩子,使我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每天都会有针对性地关注一些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赏识。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自己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及时的进步补救。因为只有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发现、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才能使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2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二)晨间户外自由活动的时候,几个小朋友自发的组织玩起了网小鱼的游戏,中途不停的有人要求加入,游戏的阵容也就越来越强大了,大家玩的欢声不断。这时我看到媛媛站在旁边羡慕的看着游戏中的同伴,但似乎又不知道如何加入。于是我走进她,问她:“媛媛,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网小鱼吗?”她点点头。“那你去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呢,她们肯定会同意的。”听了我的话她显得很为难,脸上露出了羡慕又无奈的表情,但仍然只是站在边上看着没有行动。

造成被忽视幼儿被忽视的现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主动和人发起交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儿人际交往的情况和技能。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同伴关系,接纳孩子的同伴交往,并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先结交一两个相对稳定的朋友,再逐步扩大交往范围。家长要尽可能帮助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允许孩子把自己的小伙伴带到家里玩,允许孩子拿自己的玩具和食物与同伴分享,多带孩子到公园等小朋友多的地方玩,给孩子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孩子有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和孩子讨论交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孩子提供建议。

(案例三)静静是领养的孩子,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此家人对她非常疼爱,尤其是她的奶奶。记得小班刚入园的那段时间,她奶奶经常都要等到我们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为静静选择好游戏器材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学进入正轨之后早上来园进入区域活动时,她奶奶经常会为她选好区域,准备好游戏材料才放心的离开,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中大班,我们多次和她交流却也不见效果。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静静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由她的家长帮忙完成了,而这样的包办代替在家庭中肯定更加习以为常。因此我认为家长除了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教孩子学习自己解决冲突,而不能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从而形成事事依赖的行为方式,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则是被动的交往,这样会不利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马拉古奇曾说过: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作为专业教育者,我们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我们需要承认并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需要将自己的爱平等的给予每一位幼儿,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平等对待与尊重幼儿,这既是幼儿的权利和成长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

上一篇: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PPT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交互式课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