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教学要重视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7 08:07:25

文化史教学要重视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跨文化”是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混杂和相互参照形成的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差异需要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特别是文化史教学中,极为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关键词: 文化史教学 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培养策略

“跨文化”是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混杂和相互参照形成的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差异需要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研究和培养,但是目前的跨文化研究多从语言层面,如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或者从企业的文化管理角度进行研究,而实际上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和传统,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特别是文化史教学中,极为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一、全球化发展需要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人类不可阻挡地进入到全球化时代,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科技、信息、服务,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中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外国公司、外国产品蜂拥而至,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产品大量流往国际市场。国际化的教育、旅游、就业乃至移民日益增长。星巴克、麦当劳、咖啡屋、英语热、好莱坞、韩日剧、圣诞节、沃尔玛,这些外来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种文化频繁地接触、混杂,由此不断地发生着碰撞、融合,并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去应对。如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去了解和适应;经贸合作上的许多新名词、新事物,诸如跨国公司、世界市场、国际标准、国际公约,等等,需要我们去熟悉;在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商务谈判等经贸活动中,诸多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

二、新课程理念中包含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就是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对中华民族命运具有责任感。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生活”;能够“很好地表达和交流,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所谓“理解”、“尊重”、“合作”、“协调”、“交流”、“解决”这些具体要求,在跨文化背景下就是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在教育变革上的反映。

三、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更丰富的跨文化教学资源可供利用

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核心是学会理解和妥善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促进个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这方面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上可谓俯拾皆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善加利用,适时引导和提升,在潜移默化和有意无意中,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典型例子有哪些呢?看世界史,无论是古代希腊还是古罗马,皆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接纳众多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们,吸收多种的文明和智慧,从而创建绚丽多姿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美国的强大也来自于其开放的文化性格,伴随着源源不断的移民进入美国的是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如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犹太文化……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鲜养分,使之成为美国社会持续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强大动力。日本经济腾飞则更是在跨文化交往交流中获益的典例:古代的日本曾经广泛地吸收包括律令、科技、建筑、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学制度、风俗习惯在内的唐朝文化;明治维新期间,大胆地吸收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欧洲近代文明;二战后日本又学习借鉴了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时至今日,几经飞跃终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亚洲“四小龙”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一方面它们吸纳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科学、民主、开放理念,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儒家文化与价值观念中的合理因素,如重群体、重和谐、重伦理、重勤俭,从而创造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奇迹,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学历史学科可供跨文化教学利用的资源很多,以上所谈也仅是从精神文化角度,还有物质文化角度、制度文化角度,在此不再赘述。无论是哪个角度,也无论正面启示或反面教训,教师都必须在跨文化问题上把握引领学生的关键理念,那就是:多元的文化视野;开阔的文化胸怀;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文化的包容、理解、尊重、欣赏,直至鉴别、取舍;以平和冷静的心态平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会理性而智慧地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刍议初中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