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实验器材使小学科学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时间:2022-04-27 06:45:38

合理利用实验器材使小学科学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摘 要:实验器材是科学探究的主要工具,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显性支柱。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教学仪器的配备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教学经验,介绍了一些新颖又实用的方法,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器材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47-01

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学习方式面前,实验器材真的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吗?笔者个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只要科学教师能积极开动脑筋,拓宽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用好实验器材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它们物尽其用;最重要的,用好它们,可以以更广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技巧,为《科学》教学锦上添花。

1 发挥实验器材的操作特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实验的成功率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实验现象、引发对现象的深层思考,不会停留在实验现象表层纠缠不清,浪费时间。

在《科学》课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新的演示或分组实验,但有部分新实验由于缺少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还不是非常成熟,因此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操作的难度和精细化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改进或者替换。有时,用以前的仪器、以前的实验方法,反而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如在《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教学中,教材设计了“观察两个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接触的状况”,来使学生感知“同种电互相排斥”的概念。这个实验虽然取材于生活化的材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比较难操作,因为气球是很轻的物体,要固定位置不动就比较难,而且也不能使用蛮力摩擦,否则气球易被挤破,所以大部分兼职老师都反映实验做不好。笔者就指导学生使用原配备的“毛皮摩擦起电棒”(或丝绸摩擦起电棒)来进行实验,将毛皮在烈日下暴晒后再进行实验,一根摩擦后悬挂在架子上,另一根摩擦后去接近前者,两者就会玩起追逃游戏,现象生动有趣,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很好。而且操作简单,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要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也很简单。

2 发挥实验器材的结构性作用,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沉浮、光、热、声、电等知识属于比较难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矛盾,使他们在一次次的矛盾撞击中积累智慧、开发潜能。因此,笔者在教具箱中设计了很多与此部分教学相关的材料。如在五(下)“沉和浮”单元的学习中,就可以把教具箱中各种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塑料球、轻重一样大小可以调节的圆柱体与原“沉浮实验盒”结合使用,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原实验盒中同体积的塑料圆柱体、木质圆柱体、铁质圆柱体、铝质圆柱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吊桶的容积、浮力圆筒在水中测出的重力读数变化等,来深刻地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最后用玩潜水艇(原实验盒)的活动来进一步掌握浮力知识。

这样新旧材料的整合,既迎合了学生的年龄喜好,显得生动有趣,同时又有层次性,能较好地理清学生的思路,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可以充实课堂,用有结构的材料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能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 更新实验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后续发展

课外小实验是学生课堂实验的必要补充,主要是在家庭中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简单易做的实验。这是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真正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体现。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难以找到的器材,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落实学生实验情况,从而保证这类课外小实验的顺利开展。

比如,学习相关星空知识时,课堂上基本是画饼充饥。笔者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星空的作业,并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注意点,由于对此作业没有信心,笔者就强调有兴趣的学生去观察,并提供了仪器室配备的四季星座卡片(比课堂上学生自制的星座卡片结实、精美、准确,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过了几天,逐渐有人来汇报观察到的一些成果,尽管发现不大,但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要求提供器材,一直到把仪器室里的星座卡片全部发完为止。

在平时,也会有一些学生在进入仪器室后要求外借仪器,在不影响教学,保证人、物安全的情况下,笔者总是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学生可用这些仪器在课外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仪器能大展身手,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科学教师更要注意研究各类实验器材的特点,挖掘这些仪器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积极地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方式、时间、场合等进行拓展,根据传统实验器材的优缺点和科学课发展方向,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继承与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有结构的专门材料来进行实验,在“探究”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上一篇:浅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一篇:小学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