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素质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4-27 05:17:10

聋童素质教育之我见

聋童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与人交往有着严重的语言障碍。使聋童掌握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达到自食其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爱国公民,是聋校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聋校教育要发展聋童书面语言能力,使聋人能与健全人正常对话,解决聋人的语言障碍问题

聋童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指语和手势表情语。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书面语言。因为,当聋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与健全人交往的时候,作为校内交际工具的手势语必然退位,而最具现实功能的交际工具又必须要由书面语言――笔谈来替代。所以,培养聋童的书面语言能力,与他们今后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何培养聋童的书面语言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聋童当作主体,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决摒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言堂”“满堂灌”“包办代替”等现象。尽可能多地让聋生自己去在动脑、动口、动手。使聋生在不间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过程中逐步领会和掌握书面语言的特点,并学会使用书面语言,使聋生终生获益。

二、开展聋人的职业教育

实现聋人自身价值,做到残而不废,是聋校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课题。聋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来能立足于社会,生存于人类空间,达到自食其力。因此,在校教育期间就应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掌握一技之长。比如,利用校田地,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使聋童获得某种劳动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维修专业,如,修鞋、修自行车等适合聋人从事的行业,这些职业技术教育的设置就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走向社会,在校期间掌握一些职业技能,将来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是学校育残成才的需要,也是减轻国家和社会负担的需要。在校实施职业技能教育课时,可尝试打破统一年级学习技术的规定,低年级年龄偏大的也可以参加职业技能训练课学习,在聋童中年龄偏大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实习的课时稍微多些,在条件成熟时,学生毕业无设限,只要文化知识、职业能力达到标准,就可离校,走向社会,去实现自身价值。

三、加强聋人的德育教育

使聋生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成为社会的文明公民。在聋人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大体可分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

聋生因听力、语言缺陷,与外界交往均受到了某些局限,心理品德结构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不能照搬普通学校的做法,又不能进行空洞、简单、抽象的说教,而应选取大量的事实材料,如,庆香港回归活动、观国庆大典活动等教育性活动和教育往来对他们进行教育。要达到爱国主义的目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育性活动与交往过程,这些活动和交往过程要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如,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对这个特殊群体,只有通过在具体事物和交往中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渐做到有爱国之识,生爱国之情,立爱国之志,导爱国之行。

聋生的偷盗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认为这是他们的通病,聋生在校内小偷小摸、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已经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在校内外三五成群偷物盗款。针对这一现象,聋校要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分辨是否好坏的能力,努力改变偷盗行为。因此,聋校班主任直接担负着教育和转变思想的工作,对聋生的偷盗现象,应有超前的教育意识,要充分利用班队会,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聋生的不良习惯应及时批评教育,引导聋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做一个有道德、守纪律的好学生,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的公民。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数学概念后续学习之高三复习 下一篇:论高考文综科目协作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