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04-27 04:27:47

新疆地区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现职业防护过程中的问题,为干预研究及制定防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卫生状况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12家医院感染科210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暴露方式、种类及其防护措施。结果 消毒剂、抗菌药、血液等体液的暴露是研究对象暴露率最高的三种职业危害因素,暴露率分别为97.1%、91.4%和83.3%;暴露率最高的暴露方式依次为:无保护下折断安瓿87.1%、徒手处理污染锐器83.3%、双手回套针头套76.7%;其中麻醉废气及不戴口罩的暴露频率在不同年限感染科护理人员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感染病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 among n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s diseases in Xinjia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Methods 210 nurse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s diseases from 12 hospitals in Xinjiang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occupation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s,the 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 and their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highest exposure rates among different typ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were contacting with sanitizer(97.1%),antiseptic(91.4%)and blood or body fluid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The highest exposure rates among different occupational exposure modes were breaking the ampoules without protection(87.1%),contacting with contaminative sharp instrument without protection(83.3%)and recapping extended of the needles(76.7%).The different exposure rates of contacting with waste anesthetic gas and contacting with patients or contaminants without shelter mouth-muffles among nurses in different working ag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Department of infections disease;Nurses;occupational exposure;Hazardous factors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如果缺乏正确的个人防护,可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尤其是感染科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体液、血液,或面对一些对其身体有损害的药物和辐射,甚至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如果没有有力的自我防护措施,不但不能履行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职责,反而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甚至危害自身健康,同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和信誉,也给社会增加负担,迫切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本研究对新疆地区12家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以期能掌握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及职业损伤的情况,为干预研究及制定防护政策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新疆地区12家医院感染科工作的2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本研究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传染病护理学》[2],《护理学基础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3]为依据,参考相关的调查而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护龄及年限等);②职业暴露情况(工作中暴露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次数与时间、暴露方式、暴露频率情况);③身体健康损伤情况(常见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锐器伤,不良生育结局);④职业防护情况(免疫接种、防护具的应用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

1.3问卷填答及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调查前取得调查医院护理部的支持;对协助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内容;对各医院感染科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每位调查对象1人1卷不记名、30min内独立完成、填写后收回,由调查者及时核对问卷的遗漏、错误填项并尽可能退回并补填错漏项目。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χ2检验。

2.2.2 职业暴露方式 对感染科工作不同年限间的护理人员所接触的职业危害方式做构成比统计及卡方检验可知:感染科护理人员暴露率最高的职业暴露方式依次为:无保护下折断安瓿87.1%、徒手处理污染锐器83.3%、双手回套针头套占76.7%、近距离(≤50cm)护理患者未带口罩占65.2%、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后未消毒双手占59.5%、手部有伤口下接触患者占57.6%;其中不戴口罩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限感染科护理人员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3 职业危害暴露的防护情况 对感染科工作不同年限间的护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暴露后的防护情况做构成比统计及χ2检验可知,锐器损伤后立即处理占91.9%、了解患者的乙肝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抗原/抗体状态占82.3%、曾接受肝炎疫苗注射占80%、曾经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占75.2%、定期检测肝炎抗体占65.2%、手部伤口接触乙、丙肝或HIV阳性体液后定期检测相应抗体占39%;见表4。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感染科护理人员更是其中的特殊人群。由于感染科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多样的传染病,每天都会常规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加大了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4]。且感染病房是各种微生物聚集较多的场所,病房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呼吸道飞沫等都是病房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来源,若不注意防护可引起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5]。护士在此环境中工作,如果没有有力的自我防护措施,不但不能履行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职责,反而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甚至危害自身健康,同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和信誉,也给社会增加负担,迫切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消毒剂、抗菌药、血液等体液的暴露是研究对象暴露率最高的三种职业危害因素,暴露率分别为97.1%、91.4%和83.3%,其中麻醉废气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限感染科护理人员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科护理人员暴露率最高的职业暴露方式依次为:无保护下折断安瓿87.1%、徒手处理污染锐器83.3%、双手回套针头套占76.7%、近距离(≤50cm)护理患者未带口罩占65.2%、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后未消毒双手占59.5%、手部有伤口下接触患者占57.6%。本调查结果高于谢红珍等[10]的报道,提示新疆感染病科护士的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尚欠缺。而职业危害暴露后的防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锐器损伤后立即处理占91.9%、了解患者的乙肝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抗原/抗体状态占82.3%、曾接受肝炎疫苗注射占80%、曾经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占75.2%、定期检测肝炎抗体占65.2%、手部伤口接触乙、丙肝或HIV阳性体液后定期检测相应抗体占39%。锐器损伤后立即处理的比例增高可能由于近年来对锐器伤的报道及研究的深入[11,12],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该方面的职业防护培训增多所致。同时在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本研究中定期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不高,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未接种乙肝疫苗,缺乏对乙肝的免疫力,均可增加感染科护理人员感染乙肝的风险,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中应加强与完善对其防护的监督与管理。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人数占医务人员50%以上的护理人员在诊疗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作为基本保证。职业暴露不但可造成护理人员的健康损伤,同时也有可能对服务对象构成威胁,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全面的处理措施对减少感染也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和防护设施的完善,做好职业暴露的补救工作,强调双向防护,制定适合感染科护理人员情况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是确保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2]宋江美周兰英林素兰传染病护理学[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2014.

[3]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J].《护理学基础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2002.

[4]薛芬,李新,马梅.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65.

[5]陈洁.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1,28(9):19-21.

[6]赵飞英.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暴露与健康损伤关系的研究[D].中山大学,2006.

[7]吴伟斌,周永红.试论医学职业暴露及其安全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629-633.

[8]范妮娜.感染科护理行为中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兵团医学,2012,32(2):70-72.

[9]张帆.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38.

[10]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锐器伤与护士行为、生理、心理及环境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591-593.

[11]李晓霞.感染科护士锐器伤的分析与防护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3,7(3):72.

[12]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5):14-16.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全麻乳腺癌根治术中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效果比...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快速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