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春之篇

时间:2022-04-27 03:45:41

中医养生?春之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只有身为中华儿女,才有机会可以体会。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里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目前传承下来的,在现今社会被广泛接受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医养生依据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按照五行生克的哲学观念,在人们生活,工作,饮食,住宅,甚至兴趣爱好方面,都有着相当深入系统的思路和方案可循。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段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古人根据四时变化,把一年划分为四季,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段是关于春季行为方式的一个基本概论,虽然只有简短的六十六个字,但是明确的讲出了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宇宙环境的状态,生活作息的方式,还有利弊关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古人的哲学思维里,春三月五行属木,代表的是生发之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而五行属木的时辰卯时,是在早晨5~7点,为了让生发的更好,应该在五点钟起床,这样在接下来白天的一天时间里,生机才能够充沛。这也是那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因为春天时生机刚在萌发的时候,故而做事情不要着急,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和束缚,“被发缓行”是表达一个散着头发在闲庭信步的状态,也是古圣先贤观察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人们在一天的生活工作中的状态和行为,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中医又认为肝脏在人体五行里,也是属木,而肝藏志,每一年的春天,正是需要立志做事的时候,也是天地刚开始生发万物,播种耕耘的时候,若在此时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去生活,必然可以建立高远的志向,并在秋收的季节有所成就。“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此时应该做的是播种,应该付出辛劳不必计较回报,应该多给自己信心和尝试的机会,不要轻易去做放弃的决定。在中医的理论里,除非必要,春天不要轻易去做一些切除性手术,在饮食上,应该多食蔬菜,清淡为主,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医圣张仲景曾说:“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春不食肝者,为肝气旺,脾气败。若肝旺补肝,脾气败尤甚。”这是中医根据四季里,天时的五行的生克平衡,来断定饮食喜忌的一个思维逻辑的体现。

根据春季的生发特点,春季适合养生的运动不应该是剧烈的,而是舒缓的,有生机的,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风筝。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说,放风筝“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的确,放风筝时,极目碧空,看风筝随风飘逸,在蓝天白云间摇曳翻腾,可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放风筝可以健身的认识,国外诸如“风筝疗养所”也应运而生,医学专家认为,“风筝疗法”对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等病有疗效。民俗又谓放风筝为放病气,放晦气,是不无道理的。归纳起来,放风筝有四大养生好处:一是运动身体,气血畅通;二是仰望远视,最能明目;三是万虑俱消,怡愉情志;四是张口呼气,随风送病。人称“风筝魏”的近代风筝艺术家魏无泰推崇“五福捧寿放风筝法”,这种方法在医学界被称为“风筝延寿法”,以其自然而又内涵的养生哲理,无一不体现了中华人民传统的天人合一思维理念。

食色性也,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对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古代养生专家根据四时季节的交替提出了“春二夏三秋一冬无”的理论。春天每一个七天节律可两次,另外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夫妻在情绪和美、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受孕更容易生出身体好、高智商的“优质宝宝”。古人不仅仅对环境和温度有讲究,在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情绪不佳时也杜绝,那些渴望怀孕生子的夫妇则尤其应该选择好天气。像醉酒、大喜怒,大风恶雨、地动、雷电霹雳,大寒暑、忿怒、恐惧、金疮未愈、新病,远行疲劳时,都不应该播种生命。

春之养生,就如苗之播种,衣着捂,食之简,行动缓,一切均要小心翼翼,以谦卑的心,把自己像种子一样埋在土里,静静的等待发芽、成长!

上一篇:喜训语言文字 乐看学生成人 下一篇:“力学之父”阿基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