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

时间:2022-04-27 03:36:09

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

【摘要】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理应得到最好的爱护,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的虐童事件表明儿童虐待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普遍问题。那么,法律该如何保护被虐待儿童的合法权益?本文拟以美国法为视角,分析其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试探讨我国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儿童虐待;法律保护;美国法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37-01

近年来触目惊心的虐童事件不断曝光,儿童遭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虐待,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儿童本应在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虐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儿童生存问题。各国针对虐童问题形成了各自的法律保护体系,本文以美国为视角,对比分析我国虐待儿童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

一、美国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

震惊全美的“玛丽案”后,美国社会开始重视“虐童”问题。八岁的玛丽在被继母虐待长达八年之久,在各方力量准备营救时,却遭遇了尴尬――美国当时“没有防止虐待儿童法,却有防止虐待动物法”,对儿童的保护竟不如动物。于是在玛丽案审结后,美国迅速开始了建立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的进程。1874年,全美第一个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于纽约成立。美国国会分别于1974年、1984年通过了《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案》和《儿童保护法案》。美国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立法确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美国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儿童虐待的具体界定,并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在美国大部分州,虐童都被视为一项重罪,处罚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及各州具体规定来决定,轻者父母接受教育,暂时剥夺监护权,孩子被带走保护;重则被判刑;最严重者还会面临终身监禁的严惩。

(二)实行强制报告制度

强制报告制度是美国联邦及各州法律对儿童虐待均要求实行的,该制度规定强制报告者(包括学校工作人员等能经常接触儿童的人员)向当地的法律执行机构报告虐待儿童的案件。法律执行机构接到报告二十四小时内将展开调查,若有证据证明存在虐待等现象,政府会将受虐儿童及时迁出家庭,安置在专门的监护机构。对于强制报告制度的要求以及虐待的标准,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非常严格,甚至规定了对虐待儿童现象知情不报者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我国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不足

我国虽有相应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规范,但对于儿童虐待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保护体系,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制,对被虐待儿童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

(一)纲要式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宪法》第49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民法通则》第104条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这些规定均是纲要式、宣言式的规定,缺乏有力的执行保障,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犹如一纸空文。

(二)具有补充性的刑法保护的局限性

《刑法》第260条虐待罪的规定为亲告罪,而儿童为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很难自己告诉;近亲属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选择不告诉,且因未强制规定第三人的告诉义务,虐待行为难以被揭发。其次,虐待罪规定情节恶劣才属于刑法制裁范围,不利于保护受虐儿童。

(三)防止虐待儿童法律法规的缺失

我国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没有专门的防止虐待儿童法。儿童虐待不仅需要事后的惩罚,更重要的是事前预防。虐待对儿童所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对儿童最好的保护就是将虐待提前预防。

三、借鉴

儿童健康成长,国家才能茁壮发展,完善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是国家稳步前进的保障。然而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缺乏对儿童权利的有力保护。我国应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尽快完善我国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制度。

(一)刑法增设虐待儿童罪

现行刑法中虐待罪的规定不足以保护被虐儿童,可考虑增设虐待儿童罪:规定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对犯罪情节要求设置为只要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就构成本罪;不再规定为告诉才处理。

(二)制定专门的防止儿童受虐法律

仅有制裁性的刑法规定难以防止儿童被虐待,制定专门的防止儿童受虐法律,建立预防体制。如规定强制报告制度,规定与儿童经常接触的相关人员具有强制报告义务,以确保虐待出现能及时发现;设立专门调查机构,将调查职责赋予除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外的单位,确保被发现的虐待情形得到及时处理。

(三)制定儿童福利法

未来社会的品质和繁荣取决于当今儿童权利的实现程度,制定儿童福利法,切实保障儿童权利,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鸿巍.儿童福利法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

[2]孙林.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实用全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尚晓援,张雅桦.建立有效的中国儿童保护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胡巧绒.美国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5).

[5]崔海英.美国虐童防控对策研究[J].政法学刊,2013(6).

上一篇:创投潮,一场明星圈的颠覆性变革 下一篇: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境及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