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7 02:02:31

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为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文章研究了如何在工程合同管理中运用组织控制理论,并探讨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组织控制理论;工程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模式

工程合同是业主定义承包商工作内容的重要法律文件,也是对承包商实施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展变化,工程合同管理也出现新的变化和挑战。管理理念的快速发展都需要业主转变工程合同管理理念、采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业主的合同管理难题。

一、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输入控制

根据组织控制理论可知,通过控制系统输人的质量能够实现系统的控制目标。对于业主的工程合同管理而言,通过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以及选择有竞争力的承包商能够达到输人控制的目的。

1.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对于业主的工程合同管理而言,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合同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招标文件的质量对以下合同管理目标都有很大的影响:(1)投标文件的质量。如果招标文件能够准确、清楚、详细地定义工程范围和工作内容,投标单位就能够制订更符合实际、更高质量的工程投标文件;(2)合同谈判的效果。如果投标文件不能够准确、清楚、详细地定义工程范围和工作内容,业主和投标单位在进行合同谈判时,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澄清合同所存在的问题,影响合同谈判的效果和进度。所以,招标文件的质量对合同谈判也是非常重要的;(3)合同争端的数量。高质量的招标文件是形成高质量的工程合同文件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双方对合同文件产生的误解少、合同缺陷所产生的问题少,则合同争端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2.选择有竞争力的承包商。通过选择合适的、有竞争力的承包商能够减少业主合同管理过程的压力。特别是对于现代工程项目而言,设定繁冗的合同管理程序、严格监督和控制承包商,已经被证明不是一种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相反,如果能够选择有竞争力的承包商,并充分授权,通过承包商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发挥承包商的技术和管理专长,更有利于节省投资、快速交付工程项目、应对动态变化的复杂外部环境,实现业主和承包商的双赢。

(二)工程合同管理的行为控制

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应用行为控制的方法即是通过规定承包商应遵守的、或合同双方应遵守的各种合同管理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目标的实现。以1999年新版的HDIC施工合同条件为例,这些管理程序包括:(1)承包商提供工程设计的程序(第4.1款“承包商的一般义务”);(2)工程的竣工试验程序(第9条“竣工试验”)和雇主接收工程的程序(第10条“雇主的接收”);(3)工程的缺陷处理程序(第11条“缺陷责任”);(4)工程的测量程序(第12.1款“需测量的工程”和第12.2款“测量方法”);(5)工程的变更程序(第13条“变更和调整”,特别是第13.3款“变更程序”);(6)工程的索赔和争端解决程序(第20条“索赔、争端和仲裁,’)。

(三)工程合同管理的输出控制

根据输出控制的基本理论,工程合同管理的输出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基本途径:

1.定义工程项目的基本目标。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定义工程项目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合同管理目标。对于项目的进度标准、HSE(安全、健康和环境)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予以明确定义。

2.设定工程合同的激励机制。工程合同的激励机制包括,项目的误期损害赔偿费罚款和提前竣工奖金;此外,在很多工程合同中还规定如果承包商采用价值工程理念,实现成本节约,承包商可以获得额外的工程奖励等。此外,通过严格的竣工试验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更长的工程缺陷责任期条件,都是有效的合同输出控制方式。

二、组织控制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组织控制的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业主应根据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环境,选用特定的控制模式。这三种控制模式的应用环境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目标结果量化的难易程度或目标结果是否可以明确定义,以及实现目标所需完成任务的程序化的难易程度。根据Ouchi的研究,可以绘制如下图所示的三种组织控制模式的应用条件。

图1组织控制模式的应用条件

结合上述分析,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应用组织控制的三种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业主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影响组织控制模式的选择

如果业主有稳定的合同管理机构、具有很强的合同管理能力,则应偏向于采用行为控制(程序控制)。反之,如果业主没有稳定的合同管理机构,没有丰富的合同管理经验,则应强化输人控制,通过选择有竞争力的承包商,在减轻业主合同管理压力的同时,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

(二)不同的合同管理模式应采用不同的组织控制模式

按照合同关系或组织结构,工程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合同管理模式、设计一建造合同管理模式、EPC合同管理模式、以及BOT合同管理模式等。对于不同的合同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分配是不一样的。

1.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业主分别选择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工程设计和工程建造服务,业主准备好施工图以后选择承包商并承担主要的项目管理工作。

2.设计-建造合同管理模式下,业主选择一个提供设计和建造两项服务的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承担主要的项目管理

工作。

3.EPC合同管理模式下,业主选择一个提供设计、采购和建造服务的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承担主要的项目管理工作。

4.BOT合同管理模式下,BOT承包商提供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综合服务,在特许经营期满后把工程移交给业主,BOT承包商所完成的工作内容是几种合同管理模式中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

(三)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应采用不同的组织控制模式

按照合同计价方式分类工程合同主要可以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三大类。

1.总价合同(Lumpsumcontract)是合同双方在签订工程合同以前,确定合同总价,承包商在这个总价的基础上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项目内容。对于总价合同而言,合同双方需要对工程范围非常明确。另一方面,总价合同所确定的工程总价在工程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即既定目标是明确的,所以应采用输出控制。而对于承包商实施过程的控制,相对而言不是很重要。

2.单价合同(Unitprieeeontraet)中合同双方以工程量清单。确定工作内容的单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工程单价作为工程款支付的主要依据。单价合同是单价不变、工程量可以变化的一种计价类型,主要适用于工程量或工程范围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工程项目。与总价合同相反,这类合同应明确规定工程量的计量方法。所以,这种合同需要加强合同文件完整性的输人控制和实施过程的行为控制(程序控制),而输出控制就不是有效的控制模式。

3.成本补偿合同(CostreimbuI’sablecontract)是业主向承包商支付实际工程成本中的直接费,并且按照双方商定的方式支付酬金作为管理费和利润的一种合同形式。这种合同形式需要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建立比较充分的信任关系才可以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控制控制理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组织控制理论的三种组织控制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业主合同管理的效率、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上一篇:园林的施工与养护管理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中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