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4-27 01:01:21

浅析当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摘 要】我国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便是“育人”,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从队伍建设、领导机制、职能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问题;青年大学生

我国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便是“育人”,长期以来,我国众多高校的共青团都围绕着这个根本任务在工作,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领导机制、职能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

一、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共青团的队伍建设上的问题主要是指有一大批团干部有很多兼职,导致共青团的干部队伍在整体上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由于高校人事制度和机构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高校的一些职能的工作部门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使高校共青团的干部队伍一直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势。在有的高校中,为了精简干部队伍,共青团的干部还会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很多高校的团总支书记等基层主要团干都会兼任辅导员,专职的共青团干部在高校极为少见。这种不专职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很难保证其在业务素质和工作精力,要是在很多时候,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就会存在落实比较难的问题。

二、领导机制问题

高校共青团的领导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毫无疑问,高校共青团的实际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和高校领导是否重视或是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领导越是重视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工作就越是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领导如果不重视共青团工作,就会导致共青团工作开展的资源和其他保障条件很不到位,于是就会引起同其他工作开展的水平较低、效果也较差。我国很多高校的领导都比较重视共青团的工作,但是还有待提升的空间。在共青团的制度建设上,我国众多高校的共青团都按照上级指示制定了十分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是还存在下列两个问题值得改进,一方面是共青团制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另一方面是要始终坚持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不能懈怠。

三、职能建设问题

职能建设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高校共青团对职能转换存在认识误区,认识有点模糊不清。比如,高校共青团要么就是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为学生提供学生实际需要的服务;或是单纯的强调为学生提供服务,淡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要不然就是成天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而让人觉得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缺乏稳定工作职能的假象。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包括组织一般活动积极性高、组织教育性活动积极性低、组织的娱乐活动创新节目很多、陈旧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手段、严重忽视团的教育引导工作。于是就导致很多高校的共青团干部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已经被学校边缘化,口头说起来十分重要,但是在做事的时候却总是做次要的事情,这已经严重局限了团干部的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管理机制问题

高校共青团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简单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运作形式比较单一,其共组的有效覆盖面正在逐渐缩小,很多高校的青年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正在逐渐下降,所以高校共青团的影响力和队伍的凝聚能力也因此相对弱化。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共青团基层工作是复杂多样的工作,但是共青团的管理体制确实自上而下,充满浓郁行政色彩的,这种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市无法适应基层情况的变化的。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团干部总是只听上面的、不看下面的,忽视了青年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官僚气息比较浓,工作运作效率低下。这种管理机制问题严重削弱了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导致一些基层团支部功能失效,比如班级团支部难以发挥其基本职能等。

五、评价激励问题

评价与激励制度管理的核心问题。尽管我国的很多高校共青团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评价和激励机制。但是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共青团的评价形式化太严重,激励效果也不怎么好,这主要是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激励体系不科学、人为操作不严格等因素引起的。所以在团干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方面,共青团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服务机制问题

在服务机制上,高校共青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针对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还显得比较散乱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虽然很多高校的共青团已经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在拓展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是他们在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来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方面有待加强,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七、其他方面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组织形式上的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组织形式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滞后、工作手段薄弱、工作创新有待加强。还有就是经费保障方面的问题。另外,高校团建工作创新动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工作手段薄弱和特色文化缺乏,导致高校共青团忽视自身层面上特色塑造。

高校共青团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书育人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会影响我国的教育素质。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工作。虽然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积极的方面,比如很多团干都认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势还是要靠高校共青团自己去创造、去争取、去打拼,很多干部都认为只有把工作做好了、优势发挥好了,各方面的不利因素才可能好转。

参考文献:

[1]李忠伟,姚远,孙德刚.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2]团中央组织部.引领青年成才的助推器――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综述.[J]中国人才.2004,5

[3]徐新华.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教育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蔡联群.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作者简介:

刘露露(1982~),女,四川泸州人,泸州医学院学生处,助教,学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方丹(1983~),女,四川乐山人,泸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助教,学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裴傲秋(1982~),女,四川泸州人,泸州医学院麻醉系,助教,学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中国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创造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