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探

时间:2022-04-27 12:21:12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探

摘要: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通过文本品读、自读导引、拓展阅读等方式,以开放创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主人。”语文科是基础课,工具课,是百科之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会学习、勤思考、懂创新,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主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努力摒弃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开放的、创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课型。

一、善用文本品读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技巧、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借助于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手法,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教《背景》一课,教师让学生联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章平常而又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出自己觉得有深意的语句,引导学生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总结、概括主要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产生顿悟。

又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包含了许多值得挖掘的文学鉴赏的因素。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与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着重找出文中鲁提辖是如何拳打镇关西有关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学生的寻找、交流和师生的总结,我们可以大致可以得出几点:一是正面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过程中,有一串动作的描写,如:“只一脚”,“只一拳”,“只一拳”,又只一拳”,是直接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二是侧面描写,主要是镇关西生理反应的描摹。有嗅觉上的,“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有视觉上的,“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有听觉上的,“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通过这些概括,让学生初步了解鲁提辖的人物特点,也让学生了解了人物描写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获得审美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常用自读导引课,主动积累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发现知识。如选择一些语言比较典范但是难度不大的篇章,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教师适当点评辅导,辅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例如教《基因畅想》一课,我指导学生分步自读。第一步粗读课文,挑出生字生词,并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语句。筛选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心的语句或段落,达到快速理解文章。第二步细读文章,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然后用图示法,画出作者思路轨迹,讨论作者如何由此及彼展开思维,使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意味隽永的特点。通过这种“披文入情,沿情而寻”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但读懂了文章,还学到了自读方法,积累了学习经验。

三、活用文言品读课,总结古诗文学习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个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解读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诗文内容,积累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文言文距离现代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对此存在着很难逾越语言障碍,很多课文读不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古汉语的语法知识、词义知识。

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教师教、学生学的做法,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尝试把古今含义不相同的字词归纳整理,对比字词古今含义的不同,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出师表》中的古今异义词。学生在自学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的有“开张、痛恨、卑鄙、崩、弊”等词,就会有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此时学生可以用查资料、与同学交流、问老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归纳本文古今异义词的两种形式:双音字和单音字。如“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教师不能全部放手给学生。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文言文知识系统化,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文化知识上。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四、会用阅读和实践活动课,拓展学生知识面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仅仅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无疑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应尽力寻求更加多元化的阅读视角,以教材为原点,多角度向课外延伸,构筑规范化、科学化的课外阅读体系,让学生在阅读在迁移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全书,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分析人物形象。

开展丰富多采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如: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掌握某个知识点,或者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尝试引进和补充同类的文本或知识。又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设置一定的专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各种语文学习资源完成任务,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学习完郑振铎的《海燕》后,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描写“乡愁”的诗句。学完了《鲁迅自传(鲁迅)》等传记的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写传记”活动――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熟悉的人、事,为本地人物立传。

教无定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语文教师的勇气、开放性、创新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给学生求知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6-20.

[3]范艳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教育导报,2007-1-25.

上一篇:高效学习之初学色彩“三步走” 下一篇: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域改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