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4-27 04:15:18

对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规律,并对此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输血的患者60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原因。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60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40例,发生概率为2.33%,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其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最高,血小板其次。在输血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在患者接受输血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针对患者做出特殊的输血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预防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和某些不可预知原因存在的过程中,尽管医院输血工作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刷选和处理,仍然存在输血过程和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出现[1]。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迟发性反应和急性反应。输血后24 h内出现不良反应的称为急性反应,输血24 h后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为迟发性反应。当前,我国并未对输血发生不良反应做出一个一个统一计数分析,未形成一个全面监测评估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系统。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我国输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输血的患者60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规律,并对此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输血的患者6000例。根据患者病例和输血统计报告,共有140例患者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其中男86例,女54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年龄范围为7 d~80岁。

1.2方法 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病例,观察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本组研究对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40例,发生概率为2.33%。对于输血发生概率和输血时间之间关系可知,输血时间在15min~1 h左右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概率最高。患者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类别具有一定的关系,见表1。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为不仅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医患纠纷的产生。要想尽快解决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针对输血不良反应产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3.1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判断标准 在临床上,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2]。因此,为更好地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患者产生发热性输血反应:所谓发热性输血反应指的是输血中或输血后患者体温升高,并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均排除了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等情形。②过敏反应:患者出现荨麻疹多见,轻者只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③输血后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患者在输血后会出现烦躁、发热、以及胸部疼痛等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④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常在输注含血浆制品后1~6 h内突然发热,体温升高1℃~2℃,出现寒战、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

3.2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过敏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现象之一。为防止患者在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医院应作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3]。因此,医院应具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严格的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的用血。②充分认识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现象,应对此事件进行认真严格的分析,积极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③认真分析患者一些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征兆。如果患者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征兆,医院不认真对待,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④根据患者的病情具有选择性的进行输血。由前文可知,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性的接受输血制品。可见,为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其中存在的危险性,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按照输血的流程进行输血。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输血的患者60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原因。研究结果发现,60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40例,发生概率为2.33%,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其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最高,血小板其次。在输血患者中,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因此,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医院还应做出有效的措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输血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针对患者做出特殊的输血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Frewin DB,Jonsson JR,Frewin CR,et al.Influence of bloodstorage time and plasma histamine levelsonhe pattern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J].Vox Sang,2011,56(4):243.

[2]Popovsky MA.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J]CurrOpin Hematol,2010,7(6):402.

[3]崔徐江,杨柳青,李达,等.对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1,19(3):241-243.编辑/张燕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临床分析 下一篇: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3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