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2-04-27 03:47:04

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7月15―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青海人民出版社等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辞书学会领导、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4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或摘要19篇。

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国强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宏达致开幕词。

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龚莉代表中国辞书学会致辞。她指出,在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转变,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出版人应发挥重要的作用。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要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应当有更多的责任、使命、能力,在出版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会议在热烈融洽、畅所欲言的友好氛围中进行了学术交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辞书数字出版的机遇

商务印书馆孙述学的《辞书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它使辞书的内容和服务发生转型,由此引发了辞书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的重构,运营和销售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新的营销模式的产生。他还介绍了商务印书馆基于《辞源》(第三版)开发而成的《辞源》数据库,其内容与纸质版一致,同时又具有许多纸质版不具备的功能和特点。如为字头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为词条提供模糊检索方式,支持释文内检索,提供笔记、打印等辅助功能。

少年儿童出版社沈岩的《基于K12在线科学教育的辞书数字化编纂》,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突破现有辞书编纂的框架,结合青少年K12科学教育,在读者的层次性、内容的拓展性和知识集成的开放性等方面做一些尝试。少儿社建立了一个以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内容资源为基础,以专家智囊团为支撑,同时抓取关联网络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权威、开放的科学百科知识的问答平台――“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百科知识互动平台”。目前已有PC端和移动端等多个版本上线。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彭冬林的《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数字化外语学习用户需求与定制服务》,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为外语学习者带来的机遇,认为内容为王的理念永不过时,要正确理解内容的内涵。他以《外研社法语大词典》APP为例探讨了用户需求与用户创造在数字词典中的体现,展示了数字词典的优势。该APP融合了《法汉大词典》和《汉法大词典》的相关内容,实现了双语双向,数据打通,例证共享,力求在满足用户需求上达到最大化。

上海精灵天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张小东的《辞书数字化技术开发略谈》根据产品的需求要点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从数字加工、协同编纂、数据管理、结构重组、内容展现、移动端技术、全媒体输出、用户互动、版权保护、营销模式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数字技术对辞书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持。

二、 大型工具书数字编纂平台的建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杨寿勋的《外研社词典编纂平台CDK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背景和主要功能――使用者权限的设定与修改、使用流程、任务的定制与修改、版本的标记、基于XML的词条模板、注解的标记、交叉引用、打印预览等,为大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上海辞书出版社张国强的《〈辞海〉编纂系统建设提纲》全面阐述了《辞海》编纂系统的应用场景、规模、组成、架构、功能、流程、管理、需求等。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张亚斌的《辞书、工具书编纂及服务系统介绍》从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出发,提出了编辑出版全流程数字化的要求,并对编纂平台的设计理念、平台整体设计和平台优势做详细说明。

三、 关于移动辞书的市场前景探讨及数字产品介绍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春明的《外教社辞书APP化交流》,介绍了该社在辞书数字化APP过程中的一些得失,详细介绍了该社已开发的数字产品、编纂系统和语料库。

商务印书馆李晓静的《商务印书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项目介绍》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功能特色、销售业绩、社会反响,其中为满足用户需求开发的检索友好界面、跳查功能、中英文双向切换查询、书签笔记功能与语音查询功能、学习卡功能等,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明数数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张逸的《辞书APP的市场前景及大数据运营》介绍了辞书APP的现有市场概况,从用户行为、用户属性(年龄、身份、地域、经济状况、职业)等方面对辞书APP应用模式的大数据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数字产品营销有颇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四、 辞书编纂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中易中标公司蒋贤春的《辞书编纂中的汉字检字》为辞书中一些疑难字的检索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为辞书数字化中对集外字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检索方法。

上海辞书出版社陈为众的《VBA编程技术在辞书编纂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EXCEL中的VBA编程技术完成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的实例。一个简单的程序不仅可以用于比对两组数据的异同,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排序的工作。这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简单易行的思路与方法。

五、 其他相关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谭景春的《谈〈小现汉〉的修订》结合《现代汉语小词典》第5版的修订工作,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介绍了编纂过程中的相关词条检索、不同版本辞书数据库查询、与《现代汉语词典》释文的异同平衡与协调工作,为辞书的编纂现代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需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田野的《辞书编纂系统中的专家库》介绍了该社的专家数据库的结构、功能、特点。利用该专家数据库所积累的资料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作者或审稿人,为作者人才库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张颖的《人的思维逻辑与词典的数字化工作》探讨了人的性格特点与数字产品开发甲乙方合作的关系特征。

中华医学会张玉森的《医学名词与词典》从医学名词的特点谈了词典的编纂,并介绍了国际著名的医学名词术语词典,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会议还重点讨论了两个专题。

上海辞书出版社童力军的《〈辞海〉数字化现状及其未来设想》,详细介绍了《辞海》数字化的过程(如已推出历版辞海数据库、大辞海数据库),并提出了《辞海》网络版的设想――有声、有色、有形的多媒体《辞海》,随时随地可查询的《辞海》,海纳百川的《辞海》。他还就《辞海》数据库产品存在的问题、《辞海》网络版的前景、开放性网络百科工具书收费的可能性这三个方面同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沙沙的《〈中小学数字工具书功能规范〉行业标准(草案)介绍》对该行业标准的项目背景、编写思路、作用地位、功能规范、功能要求等做了介绍和说明。与会者对该标准提出了不少建议和补充。

本次研讨会的特点是: (1) 内容丰富,既有宏观的趋势分析,又有非常具体的内容介绍;既有辞书现代化的理论,又有具体辞书编纂的实践经验;既有宏观规划,又有具体的编纂系统、应用工具的开发经验;既有辞书APP的融合与应用,又有辞书市场赢利模式的大数据分析。(2) 非常务实,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问题,商讨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

会议闭幕式上,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伟致闭幕词。他认为,本次会议非常精彩,研讨的内容既有宏观的趋势分析,又有非常具体的实践探索。在数字出版的大背景下,数字化的转型需要融合发展。如何融合,需要经过市场、时间的验证。就内容、市场、技术这三个方面而言,最终是内容的生产和加工。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而言,工具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库。没有知识库,人工智能就无从谈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工具书会成为一个知识库。他建议,在这个互联互通、知识创新的时代,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除了每两年开一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专题的研讨会。同方知网将积极参与学会的工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以期能够长期互利互惠地发展这个产业,使之做好、做大、做强。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200040)

上一篇:青海唱响生态牧歌 下一篇:大豆进口高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