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第二扇门:负责

时间:2022-04-26 10:20:46

给自己一句鼓励的话:无论晴空或阴雨,我为自己快乐的生活尽最大的努力!

对自己的快乐负责,是来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要求。换言之,是要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感受

在敲这扇门之前,先让我们再问一遍在第一扇门前所问的问题:你想要快乐吗?相信你的答案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肯定的,但拥有快乐只是光想还不够,因为有许多人缺乏愿意使自己快乐的有力承诺,那仍然有如停留在第一扇门的门口,犹豫不决地玩着门把、摸着门板,很难登入快乐之堂。

现在,你决定推开第一扇门进来了吗?那让我们来看看第二扇门是什么?门上写着:你能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吗?你会问这是什么意思?让我来打个比方,第一扇门有如你渴望参加一场棒球赛,而第二扇门则有如你站上打击区,开始挥舞着球棒准备击球了。

对自己的快乐负责,是来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要求。换言之,是要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感受,而且相信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尽力善待自己,尝试成长和进步,进而得到快乐。

吴小姐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和变故,原以为她会一蹶不振,谁知道过了一段沉沦的日子,她告诉我说:“我想通了,我不要做一个失败者,我要开始积极地过生活,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任何要来的事。”吴小姐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快乐的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和环境下,他们也不接受自己是失败者或牺牲者,他们注意力的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而且期望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并非是一般所谓的责任感,我们见到一些人很有责任感,他们遵从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范行事,他们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而且不做违法败德的事,甚至可能是好公民、好人。然而,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他们私下常批评上司、同事,回家常责怪孩子、配偶,看媒体报道则常咒骂社会一些犯法、没有公德心的人。诸如以上种种情形,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只是单纯或直接的反应,甚至没有自我意识地过生活。

一个快乐的人并非从未碰到挫折失败,但他们会真诚地面对现实,也不会否认和逃避创伤或痛苦。

与不快乐的人不同,快乐的人依然是好公民、好人,但却不会对人对事对物怨忿在心,他们创造自己的生活内涵,清楚地掌握生活步调和乐趣,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快乐的人不会玩“怨天尤人”的游戏,他们避免或减少怪罪他人和外在环境,也不轻言自责内疚,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种游戏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无益,而且容易造成生活诸多的不快乐。

快乐的人也不玩“自我防卫”的游戏,他们很少为了自己的面子找理由或借口,也不过分保护自己或防人占便宜,因为他们是以真诚、开放的心胸过着生活。当然,在这世上没有人敢说他从来不怨天尤人,从来不防人为己,毕竟我们都非圣人。强调的重点是,处于过犹不及的两个极端都可能带来伤害或不幸,而快乐的人倾向于减少玩这种游戏,即使偶尔有这种经验,对他整个丰富的生命而言也是瑕不掩瑜,无损于他生活中的真正快乐。

当日子过得不如意或不顺心时,要让自己快乐是不容易的事,尤其在环境的压迫或挫折下,希求对自己的快乐负责更是困难。然而,即使是悲惨或不幸事件来临,我们也无须被动地做牺牲者或受害者。只有当我们停止扮演这种不幸的角色,才能使自己脱离苦难,重新得到快乐。

1989年11月下旬,台湾中部九二一大地震后的两个月,我和台湾暨南大学辅导与咨询研究所所长萧文教授一起为南部高中职的教师主持校园心理重建的讲习班,会中聆听萧教授在中部灾区的一个助人经验。他讲了在某校的教师支持团体里一位女老师的故事,当时令在场的所有人动容。萧教授说,在团体中他起先见到这位女老师,觉得她开朗乐观,而且热心助人,因此认为她家应该没有受到什么灾害,谁知其他的老师告知,她是老师当中受灾最惨重的,不仅住家房屋全毁,且有好几个亲人伤亡。当时,萧教授十分惊讶于这种不寻常的情形。

之后,这位女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她说震后,她如同别人一样,被暂时收容住在帐篷里,最初的一个多星期,她完全陷在愁云惨雾的悲伤中,甚至每天以泪洗面,几度不想活了……有一天,她听到隔壁帐篷里有幼儿一阵一阵的哭声,许久未停止。当她赶过去才发现这孩子饿了,而又无任何家人在旁。她连忙找出热水瓶,泡了牛奶抱起孩子喂食,使孩子停止了哭泣。奶尚未喂完,孩子的母亲匆匆赶了回来,刚才她是去领救援物资了。听着孩子母亲不断的道谢,她自己的心里有一个亮点般的领悟,就在那刻她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价值,重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于是,她走出了悲伤的阴霾,开始主动去关心其他住帐篷的邻居,回到学校后又积极帮助同事和学生……

这个女老师的真实故事反映出了人遭受苦难后依然能创造快乐的非凡意义。一个快乐的人并非从未碰到挫折失败,但他们会真诚地面对现实,也不会否认和逃避创伤或痛苦。

西方有句谚语:“每朵乌云周边都有其银衬”。它告诉我们应看到一件负面事情的正面意义

尽管每个人生命中遭遇的创伤或痛苦不同,但必须承认这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如何自苦难中再创快乐?只有像这个女老师一样,先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接受痛苦的事实,而后对其有新的领悟,这样才能从挫败、伤痛中找到正面意义和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西方有句谚语:“每朵乌云周边都有其银衬(Every cloud has a sliver lining)。”当我翻英汉辞典查其意时,发现中文意译为“祸中有福,苦中有乐”,虽然觉得此译虽未全然达意,但至少告诉我们应看到一件负面事情的正面意义。然而,事实上有些苦难是没有“银衬”的,尤其是一些天灾人祸带来无可挽回或补救的创伤,那就要寻求周遭亲友或专业心里咨询师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有信心和耐心通过时间点点滴滴的考验,以重新创造生命的乐趣。

在《终生快乐的九步骤》(The 9 steps to Life-long Happiness)一书中,作者雷克・佛斯特和格瑞・希克斯把生命的改变比喻为类似风车的作用,小的改变如同吹在风车上的和风,大的改变则如同暴风;而我们内在的准备状况和功能就像是风车般地将风转为有用的能量,风小时可用的能量少,风大则可用的能量多,关键在于我们的状况和功能是否良好。所以,即便是挫败、伤痛这样的狂风暴雨,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和有新的正向领悟,并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就不仅能让我们超越苦难,而且也为未来储备更强大的能量。

如果你想要快乐,并且愿意对自己的快乐负责,恭喜你!从此,你已进了第二扇门,下一步准备发现和寻找快乐。最后,给自己一句鼓励的话:无论晴空或阴雨,我为自己快乐的生活尽最大的努力!

上一篇:缘何她“打不还手” 下一篇:失去时,才知她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