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歌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

时间:2022-04-26 07:36:04

感受民歌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

摘 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民歌教学承载着更多的是有关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应该运用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民歌。

关键词:民歌;音乐文化;感受;鉴赏;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已成为许多立足民族振兴、弘扬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而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重大责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民歌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研究,使学生乐于学习。

一、民歌的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多种风格的民间歌曲,至今已收集到民歌约有30万首。天南海北的民歌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别具一格。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歌,理解它们的特点,新课程艺术综合课程的教材设计,为民歌的综合学习提供了教学便利。在职业中专音乐教材《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中,列举了不同地域不同体裁的民歌。劳动号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山歌高亢嘹亮、激扬奔放,小调深情委婉、婉约动情。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点,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运用模仿法让身处江南的学生感受本地的民间音乐――委婉动听的江南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小调,它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活动中,是家喻户晓的。学生大都熟悉这首歌的曲调,教学中,重点就放在让学生体会小调的特点上。通过欣赏名家的不同演唱,再让学生模仿演唱,充分感受其特点。

其次,运用对比法欣赏山歌。如陕北民歌《赶牲灵》和云南民歌《放马山歌》,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笔者启发引导后学生得出:《放马山歌》与《赶牲灵》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放马山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词简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牧童的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赶牲灵》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信天游),它的节奏似马蹄声,显得急促,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最后得出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制约。

再次,运用体验法欣赏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产生在日常的劳作中,它是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如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和东北民歌《哈腰挂》。歌曲中有很多实际劳作中的口头语“哦、嘿”等,通过劳动学唱体验,让学生能感受到号子中铿锵有力的曲调和沉着有力的节奏。

二、民歌的方言性

民歌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它是用方言演唱的。民歌的方言性是使民歌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一特性,笔者在教学赣南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的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学唱感受。以前学生一遇到用方言演唱的民歌就发笑,觉得好怪异,要他们用方言唱出来并且唱好就更困难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并不强迫他们用方言唱,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自愿去唱。这首歌用普通话演唱一点也不困难,笔者先让学生用普通话读歌词、学唱,因为这首歌里衬词较多,用本地方言读唱才更押韵、更顺口,所以学生用普通话读唱时,会觉得很别扭,这时再让他们用方言读唱,他们就不会觉得难听,要发笑了。为了强调方言是一首民歌的精髓,笔者又让学生用赣南方言来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学生对我的要求感到很新鲜,都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虽然也能唱下来,但远远不及赣南方言演唱得那样充满无限魅力。在这个环节以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地方的民歌必须用当地方言演唱才更具魅力。

三、民歌的变迁性

民歌一般是口头产生,口头传授,这样就使民歌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怎样让学生感受这一特点呢?如在教学江苏民歌《茉莉花》时,让学生欣赏了东北的《茉莉花》,告诉他们,这首东北的《茉莉花》就是从我们江苏传过去,再由东北人改编的,让学生进行比较后得出:两首《茉莉花》虽然歌词相同,但是江苏的《茉莉花》就像江南人一样温柔委婉,东北的《茉莉花》就像东北人一样豪爽、奔放。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民歌的变迁性、创新性。

四、民歌的通俗性与实用性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口头即兴产生的,它表现了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抒发了他们自己的感情,表达了他们自己的心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人们接受喜爱。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这一特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个地方的民歌,特别是抚州的民歌《卖花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到两首抚州山歌,记录下来,唱一唱,在课堂上举行新编民歌比赛,并把这些民歌汇编起来。让他们比较民歌的曲调、歌词和其他歌曲的不同,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就会得出结论,民歌的歌词更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具通俗性和实用性。

中国民歌像一面镜子,又像一幅图画,从它里面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艺术基础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向心力,使中国民歌源远流长。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读书应是教师生活的常态 下一篇:“飞”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