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应用以及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26 06:58:59

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应用以及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直肠癌中应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直肠癌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放案, 对照组则单纯手术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肿瘤切除率、RO切除率、保肛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

直肠癌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此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逐年增加趋势。经外科手术是对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在就诊时大部分属于中晚期病变, 若单纯手术治疗, 其效果并不理想, 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保肛率均无法达到良好效果, 局部复发率较高[1]。本文选取60例直肠癌患者, 分析术前新辅助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60例直肠癌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所有孩子均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 均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腺癌, 经直肠指检、腔内 B 超、影像学、结肠镜检查等证实。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6~65岁, 平均年龄(19.5±6.8)岁。肿瘤部位:中低位直肠癌变者18例, 中位直肠癌变者42例;临床分期:Ⅱ期患者12例, Ⅲ期患者46例, Ⅳ期患者2例, 患者治疗前经检查并无肝、肺等远处转移现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应用新辅助治疗, 化疗方案采取奥沙利铂 (LOHP)85 mg/m2静点, d1, 5-氟尿嘧啶(5-FU)0.5 g, 经持续性静脉推注, d1~d2, 5-FU 2.0 g, 48 h静脉持续泵入, 1个化疗周期持续2周, 共实施2个周期。放疗方案在单次照射时应用放射剂量2 Gy, 每周持续照射5 d, 经25 d治疗, 总剂量50 Gy, 按照患者TMN 分级应用最佳手术方式。

对照组患者直接按照患者TME分级应用最佳手术方式, 术后经常规化疗, 两组患者均经同一组医生实施手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治疗后均予以随访工作, 观察记录手术情况、毒副作用、局部复发率等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肿瘤切除率、RO 切除率、保肛率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直肠癌在临床中大部分为中低位, 应用单纯手术治疗并无较为理想效果。新辅助治疗可以让患者肿瘤分期明显降低, 病灶减少, 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目前多学科治疗模式在临床中得到较高关注, 经Deguehi等人研究分析发现, 应用术前新辅助疗法可以让病灶缩小, 患者由此得到最佳治疗时机, 却形成最小功能丧失率, 由此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放疗在临床中对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手术前肿瘤血运并未遭受破坏, 大量有氧细胞导致对放射线存在较高敏感性, 小肠并未下降到盆底, 放疗引发肠道不良反应几率较低, 且直肠癌大部分属于腺癌, 存在一定放射敏感性, 而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较高者对放疗存在更高敏感性。所以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越来越广泛应用。经本文研究发现, 术前应用常规分割放疗以及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同步化疗方案[3], 研究组患者肿瘤切除率、RO切除率、保肛率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对于增加根治性切除率, 减少局部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保肛几率明显上升, 但应注意患者癌症需严格分期, 防止过度治疗或未予以合理治疗, 且需注意对患者实施随访工作, 对并发症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邵永胜.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疗效观察 . 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2):104.

[2] 吴文铭.临床病理指标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初探 .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5):348.

[3] 杨平.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联合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44例.广东医药, 2012,33(17):2586.

[收稿日期:2014-05-23]

上一篇:索拉非尼口服联合放疗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下一篇:变压器状态检修及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