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想

时间:2022-04-26 06:02:16

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想

摘 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作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建设适合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nception Based on Optimiz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Design

LIANG Yongli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practice of community college graduat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the various aspects of attention, as the first useful supplement to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role of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udent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suitable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1989年11月,“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首次提出并讨论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被视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重要日程,不仅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工作。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在其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上更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恰恰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相一致。而独立学院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受到第二课堂的影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第二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活动等等。①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各类开放性活动,备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它与第一课堂、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1)有利于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素质特征。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接受创业教育,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罗杰斯认为,至少有两个条件对创造性活动是必要的,那就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②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不同的创业活动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张扬个性,自由发展。在这种安全、自由的氛围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创新创业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综合吸收应用的实践场所,它的“开放性”不受时空、形式等因素的限制,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场所。第二课堂还能够与高校科技园等孵化机构紧密联系,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切实扶持大学生实习自主创业,实现创业理论和实践兼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创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创新创业教学的成果。

3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构想

央视曾推出过一期节目《与哈佛学子面对面》,其中提到哈佛学子在校期间除了课程学习,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团体活动、社会实践,这将占去他们近半的时间。由此可见,哈佛学子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学校的学术,更得益于他们课后丰富的实践,或说是第二课堂的历练。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仅仅以学生创办企业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灵中撒播创新创业的种子,让学生树立创新的理念,掌握创业的技能,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一旦遇到适合的条件,这颗种子就可以生根发芽。③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增强其系统性,本文提出了以5-step模型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3.1 梦想导航

学生时代的梦想之所以动人,就在于青年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强烈渴望一些东西,如罗曼蒂克的爱情、伟大的科学真理、世界级的企业等等。这一阶段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础,学校要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引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沙龙、影视、网络、讲座、辩论等灵活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引领青年学生逐渐接近梦想,为他们的梦想导航,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不断地充实自我,开启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学校还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利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教育学生树立敢于开拓、容忍失败的精神。

3.2 制度保障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要形成系统,首先,学校要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指导机构,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政策、环境、经费等各方面条件的保证。其次,还要培养和建立一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指导教师队伍。选拔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经验与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可以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创业计划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定期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鼓励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另外,可以聘请一些科研人员、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等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证。最后,还应设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讲座、指导、奖励、创业启动资金资助等,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地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3 素质提升

素质提升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核心。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优化与设计,在创新与创业的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以下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往往是首要的标准,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建立多种形式的锻炼平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培养训练学生的适应社会技能,储备相应的知识,技术等,强化日常礼仪方面的要求,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程序,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工作业务中,也是大学生日后成就事业的宝贵资本。相信大学生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能力,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定会显著提升。

3.4 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关键,在此阶段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合理的创新创业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大学科技园等载体,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开办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平台,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真实参与度,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5 评价反馈

学生的培养过程必须要有信息的及时评估与反馈,将前面每一阶段的进度、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则要探寻原因进行改正,如果前面的努力没有得到恰当而合适的评估与反馈,那么就可能偏离自己的梦想。因此,要及时恰当地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能够让学生定期看到自己的成长点以及失败的地方,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让自己再一次得到提高。学校还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时也鼓励还没参与的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环境激励。这一阶段的工作,还应与第一阶段相联系,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目标,使5-step模型形成良性循环,增强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注释

① 朱九思,等.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② 张建国.论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4.

③ 张炳升.大学生创业渐入务实状态[N].光明日报,2005-08-11(11).

上一篇: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误区与对策建议 下一篇: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体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