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教学更出“色”

时间:2022-04-26 04:52:07

让美术教学更出“色”

新课标对当今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新的教学理念是今天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想教育取得高效益,就必须和传统教学决裂,研究新课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得到了快乐、得到了知识、还能学会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学中有乐、乐中得知。本人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做法如下:

一、巧设计,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做实验: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混合到一起,让大家看会得到什么颜色;再将红和黄混合、红和蓝混合、黄和蓝混合,看看各得到什么颜色;学生们对色彩的调配知识不懂,都瞪大了眼睛。并对美术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探究方法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其他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色彩的鲜灰问题的理解时,就是由教师首先直接提出探究性问题:“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于是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什么是鲜灰对比?”、“怎么调美术的鲜灰?”、“鲜调子和灰调子是怎么回事?”、“鲜灰对比有什么作用?”、“怎么运用鲜灰对比?”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筛选、梳理与引导,让他们先解决“①什么是鲜灰对比?”“②鲜灰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然后解决“③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以后,通过查阅资料、尝试作画、分析、研究、讨论很快就能得到第一个问题答案。第二个问题是关键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研究和讨论中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分析有代表性的画面,有的进行实践操作,画出几块有代表的美术来研究对比,有的查阅相关资料等等,然后各小组将得到的研究成果汇集到一起,很快就能得到第二个问题答案:美术的鲜灰对比的作用是鲜艳的颜色前进,灰暗的颜色后退。第三个问题“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物体的亮部要鲜艳一些,物体的暗部要灰一些;前面的物体要画的鲜艳一些,后面的物体要灰一些;画面的前景要鲜艳一些,背景要灰一些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意识。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协作配合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作为美术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这也是符合美术教学的教学特点,把课程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展现绘画个性和性格特点的艺术舞台,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四、把握过程性评价,注重探究实效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 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 这就是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要多鼓励,给予学生积极、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可以是自己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评价是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及时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可以提高学生效率。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引导性,有教师的评价,有学生的评价,有个体的评价、有集体评价等。这些评价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

[2]应俊峰 研究型课程

上一篇: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 下一篇: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