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助推学校精神建构

时间:2022-04-26 04:39:10

企业文化助推学校精神建构

编者按 德育创新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先导。本期我们特约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暨经验交流会上被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介绍自己德育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也邀请部分职业学校优秀德育教师讲述他们的育人故事,以引导和鼓励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破解德育难题,强化德育实效。

文化需要凝练,将无形变成有形。2005年,我校提炼了以“骆驼精神”为主线,以企业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将“骆驼精神”作为学校核心文化,一是因为湖州靠骆驼运载丝绸走向世界,学校要通过传承“骆驼精神”,“弘毅知行、志在万里、走向世界”。二是适应企业要求的中职生,要“脚踏实地、敦厚诚信、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厚积薄发、负重奋进”的精神,这正是骆驼的品格。三是教职工传承“做党和人民的骆驼”的精神,忠诚不渝,任劳任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突出鲜明的“职教元素”和“育人导向”,建有“企业文化长廊”、路桥楼的订单企业命名,有体现核心文化的“骆驼广场”、“骆驼石”、“骆驼赋”,有体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国学画廊”、“古代思想家、能工巧匠、浙商湖商碑廊”和“易经文化”,有体现劳动光荣的“全国劳模、十大技师”长廊,有励志成才的“巧手撑起一片蓝天”、“创业成才的足迹”两条星光大道,有“方圆成规矩、时光铸基业”的学校品质标志“日晷”,有各实训基地的“专业文化”以及“教室文化”、“处室文化”、“寝室文化”等。校园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学校育人与社会需求和谐对接。

职业学校引进企业文化,是工业化进程与工业文明对教育的必然影响,是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必然要求,是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创新德育途径的必然选择。

2006年,学校成为航天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其成果之一是引进了企业的6S管理。几年来,从学校实训基地到各个领域,全面推行6S管理。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着手,实现师生的效益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6S”进入中职学校更重要的意义是,引发了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的学校新一轮转型升级。

2007年,学校全面实施“中职生职业素养标准”初、中、高三级评定。将企业要求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中职生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使学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就业创业与终身发展,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与亲和力。

2008年,我校启动了“CI形象战略系统”工程。首先,学校建立“MI理念制度系统”,确立了以“骆驼精神”为象征的学校核心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系统,使之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与管理之中。其次,学校建立“VI视觉形象系统”, 制定《学校VI视觉形象手册》,通过学校各种标志、师生着装、仪容仪表、对外接待、校内交通等的标准化要求,使公众从视觉角度整体上确立学校的新形象。再次,学校建立“BI师生行为系统”,逐步提高日常管理的各类标准化要求,全面规范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

骆驼精神需要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标准中有机体现。我们职业素养标准的初级目标是 “服从”、“吃苦”、“诚信”。这一目标的训练结果,在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学生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企业一致反映学生“遵章守纪”。2004年开始推行的寒暑假学生勤工俭学,每年寒假参加学生达到了近500人,期间学生没有叫苦叫累,没有请假旷工,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誉。骆驼精神中的“厚积薄发”也在“与中专生比学历、与大专生比技能”的学风建设中体现,参加技能第二证培训、鉴定的学生1000多人,参加业余大专学习的有1600多人。

围绕学校核心文化,我校先后编撰了《企业文化读本》、《晨读美文》、《弘扬骆驼文化、展现学生风采》、《6S管理学生培训手册》、《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形象手册》(VI手册)、《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骆驼文化学生读本》(MI手册)等,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学习与训练。在学习与训练的基础上,各班提炼与建设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处室文化,并落实在管理的细微处。

一是各班级、各寝室、处室文化的凝练,要求全员参与、集体讨论,产生师生充分认同,体现团队 “共同愿景”和“个性目标”的共同精神。二是文化的学习与训练始终联系职业生涯发展,组织开展学生“会做事、多做事、做正事、长本事”的54个学生社团活动。三是将职业素养标准的实施与训练延伸到家庭,从而形成较强的合力。四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工程”,要求“人人都有岗位、人人都学管理”,学生在“从管事到管人”、“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的实践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校文化的自觉认同和归属。在就业推荐会上,学生自荐书中的“职业素养等级证书”、“自主管理证书”、“校长推荐信”等受到企业欢迎,让学生充满自信,让学校建立了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学校的就业推荐会有180家企业来校招聘,岗位数与学生数之比达到了4∶1。

目前,学校正在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考核制度,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为出发点,进一步形成学校的精神力架构,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而不懈努力。

【金毅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上一篇:在创新中让儿童天性飞 下一篇:学校的道德高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