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阶梯式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4-26 02:39:20

以阶梯式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传统的评价方法,期望学生按评价指向的行道与速度向前滑行,缺乏评价的主体性,难以评价出理想的“道德人”。通过认真思考,笔者确立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的尝试:“与经典同行”为自主评价指引方向;“群星争灿”为自主评价提供舞台;“星级中队”为提高集体意识再搭台阶。

关键词:阶梯式;自主评价;行为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是个软任务、软指标,缺乏严格的考证和具体、规范的衡量标准。在德育管理的评价中,抽象的多,具体的少;要求的多,可操作的少;定性的多,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少,由此导致了德育的实效性差。过去,我校制定的学生德育评价内容,不利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调整了培养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它昭示着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由此,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评价方法,期望学生按评价指向的行道与速度向前滑行,缺乏评价的主体性,难以评价出理想的“道德人”,因此,我们把视焦集中在学生自主评价上。

通过认真思考,我们确立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的尝试:

一、“与经典同行”为自主评价指引方向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和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古代,学生一入学就要接受《弟子规》等经典的启蒙教育。

《弟子规》的内容包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因此,2009年9月,我校德育课题组成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基础,结合弟子规的内容,把我校研究印制的《学生品行评价手册》中的评价细目按照“孝”“悌”“谨”“信”“泛爱众”“余力学文”等类别进行了整合,以便于更系统的帮助学生进行品行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每周的班队会,对照《学生品行评价手册》中的评价细目对自己上一周的行为习惯从优、良、达标、再努力四个等级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在月小结时,还要写出下月努力的目标和继续发扬的优点,使学生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很好的规划。

二、“群星争灿”为自主评价提供舞台

学生在使用《学生品行评价手册》的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中的优点及不足有了深刻地认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设计了“群星争灿”活动。学校设计了“文明之星、进步星、孝敬父母星、学习星、体育星、艺术星、管理星、文学星、科技星、读书星”十大类校园明星,每班每周推荐1名,参加学校的评选,并且张榜公布。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当校园明星的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我评价意识,又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遵循课标中提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人才培养目标呈阶梯式螺旋上升。

三、“星级中队”为提高集体意识再搭台阶

在人人争当校园明星的基础上,我们又设计了“班班争当星级文明中队”的活动,即各班在充分认识本班特点的基础上,争创星级文明中队,三星级以上的中队张榜公布,最高级别为六星级。

目前此项活动正在起步阶段。在下一个阶段,这将是我们重点的研究对象,通过集体的舆论、集体的评价敦促个人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道德标准的形成。

上一篇:不做家务法院管 下一篇:职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分步培养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