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26 01:48:19

基于SWOT分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研究

摘要: 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高校对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的步伐,由此提出了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利用SWOT分析模型,深入研究了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具备的优势与劣势,综合交叉形成了能够突出特色、发挥特长、攻守兼备的四种态势,为构成差异化复合型战略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提出了建设的核心战略。希望为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科学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联网;SWOT;专业建设;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19-020引言

物联网是目前最新一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其具有便捷的信息采集、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实时的物品定位、跟踪等功能,能够实现有形经济与无形经济、电子商务与商品经济的全面结合,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电力、医疗等众多领域,以其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技术最终将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

作为一项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带来万亿级的产值,这将大力推动全球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为满足未来市场迫切的科研及人才需求,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夯实基础、续航充电,我国加快了物联网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201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新开设“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37所高校名单,同年6月,中国第一所物联网工程学院,在江南大学揭牌。

物联网专业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当前面临着诸多问题:①各高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差异较大;②学科定位不清,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③难于提供综合的实验环境;④没有成熟的教材可用,缺乏该方面的师资、科研团队。此外,从还有数百所高校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加入进来,各高校如何根据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依靠正确的专业建设及发展策略,获得竞争的主动性,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专业,这些也都是急需思考、解决的难题。

文献[1-3]对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方向、定位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但显然过于宽泛。文献[4-5]给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但针对性较强,难于适应其它个体,不具备宏观、中观视角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已开展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情况,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多种有效对策,以期能够帮助高校抓住机遇、找准特色、趋利避害、减少探索时间,直接培养出高度符合市场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1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高效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对象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特性,并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使得管理者能够清晰、直观的认识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能够将目标对象的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与其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对实施方法与配置资源加以调整,以保障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到“985工程”、“211工程”、行业投入等不同力度的支持,各高校产学研各方面水平差异较大,同样受所处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其面临的政策、社会、资源环境不尽相同。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确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少走弯路,对于每个高校的物联网新专业建设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SWOT分析模型的引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1.1 机会与威胁因素分析

1.1.1 政治环境包括国家方针政策、各省市鼓励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实施政策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主席和总理在近期的相关工作会议中,均明确指出我国应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加大对其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将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随后,全国十多个省市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同时,教育部加速审批通过了37个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的申请,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并决定于今年将数量扩大至六个。总之,高校在此时正逢遇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

1.1.2 行业环境高校具有设备资源、实验场所受限的特点,因此与物联网相关的实验培训基地和能够与之联合进行实习的高新企业的存在,将影响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及质量。例如:无锡物联网产业园的建设,促成了北京邮电大学“感知技术与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可以看出,高校与其所在区域行业之间的内伸和外延,将为物联网专业建设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并促进其建设发展。

1.1.3 市场环境市场需求是决定物联网专业就业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市场调研得到的统计数据可知,其一市场需求以本科学位为主流,其二,相对于计算机等相近专业近十万个招聘岗位来说,企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明显过少。物联网人才需要的方向涉及硬件设计开发、软件开发测试、系统集成维护、售前售后服务等众多方面,很显然其具有杂而广的特点,所涉及的各行业背景知识差异性较大,所需求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够与物联网技术良好的结合。

1.1.4 技术环境:物联网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综合、前沿;②技术体系、标准快速更新;③应用领域广泛,需要多行业交叉协调;④具有创新性,并非原有IT技术的简单累加。由此可知,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要让学生在其学制内完成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行业需求、高校特长,选择不同方向来进行人才培养。

1.1.5 竞争环境该方面学科申请及建设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高校同行:目前有数百所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参与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工作;②学科专业:计算机、电信等专业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学科,同样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个这些专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正确认识高校排名及学科差异,了解自身学科特长格外重要。

1.2 优势与劣势因素分析

1.2.1 品牌基础高校的知名度是国家、社会、教育界对其教育质量、科研能力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具有“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知名度的高校,将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攻关等项目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我国当前正处于物联网技术的科技攻关阶段,将有大量相关课题亟待解决,此类项目的承担,不但能够极大改善高校科研设施等基础条件,也必将促进本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另外,高校的品牌效应也将直接影响新建物联网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

1.2.2 人才基础物联网概念虽然较新,但实际上传感网、RFID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早已开始,通过对近年来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有不少活跃的学科带头人才在始终坚持该领域的研究,这说明已经有高校形成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团队,提前做好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1.2.3 设备基础物联网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实验内容丰富,在文献[5]提出的课题体系中,实践教学活动占到了14.1%。因此,需要建立大量的各类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成为必然。目前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为高校提供集成的物联网试验箱等设备,但动辄在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具有自行设备开发、原有基础设备改造的能力,随时都将转化为高校自身的优势或劣势。

上一篇:浅论高职院校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难点问题 下一篇:大学生“健商”问题相关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