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探究性学习中的环境创设

时间:2022-04-25 09:58:10

浅谈幼儿探究性学习中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探究性学习是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对于某个知识的完整理解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为幼儿探究性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是探究性学习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而这里的环境它既包括精心设计的物质环境,也包括良好的人际环境。

一、为幼儿探究性学习提供精心设计的物质环境

1.材料的多样性及开放性。幼儿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要使幼儿获得经验,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充分发挥操作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并考虑材料的使用开放性,进而鼓励、刺激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同时,使用开放性材料也可以减少材料购买的费用,符合低碳的价值取向。例如,在“马路上来往的汽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搜集了各种汽车玩具,布置成展览区,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构造和特征,然后请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车,同时提供废旧材料、画纸、橡皮泥等,给予幼儿的材料自主选择权,让幼儿制作或绘画出自己设计的未来车。

2. 操作材料利于激发幼儿兴趣。幼儿的兴趣大多直接来源于他们置身的环境、事物或活动的本身。因此,探究性学习中的材料应当来源于那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有兴趣的,且值得他们去探究和可以探究。例如:在“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中,目标要求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对了解和探索动物产生兴趣。于是,教师与幼儿、家长搜集了常见动物的图片、资料,甚至有的家长买了金鱼、乌龟、小仓鼠等动物带来班级自然角,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接触、饲养。还有各种废旧材料做成的动物造型,如蛋糕盘动物、纸杯动物、树叶贴画动物等。利用这些丰富的活动资源,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到了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激发了幼儿喜爱和动物的情感。在观察、对比、饲养等操作中形成经验和概念,使得幼儿了解自然界中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主题墙创设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性。活动室中的墙面环境是幼儿探究性学习重要的互动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巧设主题墙,让幼儿与环境亲密接触、有效对话,为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环境。如围绕“美丽的家园”主题,教师可在活动室的墙壁上“ 留白”,让幼儿自行设计、自主探索、自由操作,这时就可能出现:“我居住的小区”照片展、“我的家”绘画作品、未来的房子、家乡美景等系列版块。

二、为幼儿探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营造探究的氛围就是形成一种积极的精神环境,它可以使幼儿产

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自由感。当幼儿得到了安全感和自由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进发出更多的能量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宽松自由的环境、和谐的师幼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保证。这样的环境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并集中精力参与探究和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尊重幼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师生关系是和谐平等的,幼儿能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宽容对待幼儿的“异想天开”。由于幼儿难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幼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幼稚可笑的。但这恰恰是幼儿发展的真实水平,他们在用自己认为合理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没有认为这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应将幼儿的错误作为探究的契机,适时、适宜地作出发展性反应,生成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增强教师行为的教育性,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使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去评价幼儿地探索行为。

在一次“溶解实验”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将沙子、石头、果珍、洗衣粉分别放入同样的水中进行溶解,第一次洗衣粉溶解实验时,有幼儿洗衣粉放的过多,结果发现它不溶解,但有幼儿洗衣粉放的少,于是说洗衣粉可以溶解。我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操作,如放了多少水、加了多少洗衣粉、如何搅拌等,然后让其继续实验。第二次实验时,幼儿加洗衣粉时都变得小心翼翼,只放了小半勺,轻轻搅拌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洗衣粉可以溶解。幼儿通过实验比较,知道了溶解与否和溶质、水都有关系。

探究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方式,它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为幼儿探究性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是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营造丰富多样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重要重视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两者不可偏废,为幼儿探究性活动地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上一篇:巧用歌曲打造灵动的思品课堂 下一篇:自主学习,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