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4-25 06:21:4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CAD制图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本文从CAD交互式绘图特点出发,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探讨,寻找最有效、最快捷的CAD制图教学法,培养CAD绘图能力,为参加工作后更好应用CAD软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 CAD绘图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在最近三十年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在机械制图领域,能更方便、更快捷、更精确地进行绘图和设计工作。CAD制图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构形能力,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CAD制图课程必须构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工程意识、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工科类学生来说,CAD制图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参加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CAD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CAD是软件应用课,不必考虑其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因而出现基础课、专业课设置顺序的前置或错后现象,使制图、工艺等专业知识不能顺利融入教学过程。如在综合运用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绘制复杂的零件图或机器部件装配图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找不到尺寸或装配结构出现问题的情况,阻碍了对软件的熟练掌握。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方面的实践认知。因此,在开课前不仅要开设制图课和相关专业课,还要安排实习实训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为CAD教学奠定基础。

三、改进CAD制图教学方法

1.理清课程主线,突出课程重点。

CAD技术内容广泛,若要让学生对CAD技术有清晰的概念,则必须讲深讲透。以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实体模型和参数化特征模型为主线,以曲线、曲面、实体等基本理论为授课重点,教学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使学生感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既能掌握CAD技术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教师主讲内容不应局限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上,而应结合专业穿插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散完成大量练习。

2.完善教学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抓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大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实践基地建设中应加强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教育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之余,还需不断补充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技术理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CAD技术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方法、新软件不断涌现,教材内容需不断更新。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工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授课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演示内容和学生的练选用齿轮、变速箱等传统教学项目之外,还可结合手机、相机、电视机外壳等相关机电产品,选择一些CAD/CAM学较具代表性的实例。这些内容既可以达到实战演练的效果,又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4.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CAD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大大加快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播速度。幻灯片、投影在课堂上的使用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录像、视频光盘等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信息传播量大、形象直观、动静相兼等特点,利用它营造教学气氛不仅能把大量信息有目的地展示给学生,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CAD制图是一门实时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开展CAD教学工作,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将 CAD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设计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XTSZ1104)

上一篇:讲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看任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