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打造主动建构的课堂

时间:2022-04-25 04:40:30

关注学生发展,打造主动建构的课堂

一、背景

“倒数的认识”是苏教版第11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延伸到理解两个数的关系。本课的目标是经历倒数意义的形成过程,构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段。

二、案例

案例一:

课前谈话,呈现成语:颠三倒四。

1.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师:联想研究的分数,猜猜看是哪个分数。

师:联系分数乘法,计算它们的积。

生:乘积都是1。

揭题:乘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提问:观察这些数,说说看什么是倒数。

生:倒数就是分子、分母颠倒过来。

追问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关系?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是形容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师:你能试着找出这些分数的倒数吗?

齐说它的倒数,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提问:5的倒数怎么求?

生:用这个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就是它的倒数。

追问:1的倒数?0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呢?

生尝试,指名交流(0.25的倒数)

案例二:

1.复习导入

结合已学知识,任意选择两个数使它们结果为1。

(1)学生尝试,也可同桌合作。

2.探究新知

(1)尝试将算式分类。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学生出现多种分法,引导按运算方式分类,今天就来研究乘积为1的这组。

(2)揭示概念,理解倒数的意义。

像刚才这些乘积为1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倒数关系。

①追问: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倒数?

②学生举例,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分数、整数、小数,都可以利用乘积为1的特点求倒数。

三、分析

案例一以熟悉的成语引入,激发了学习兴趣。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借助倒数的特点来展开学习,但思维被限定在颠倒的分数的研究上。案例二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起点定位在“数的运算”,带着原有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看出,教师思想认识不同,对学生主动性发挥产生不同影响。

1.主动探究情境的不同

案例一呈现的数据较单一,导入的成语奠定了研究的主体是分数,容易造成片面认识。受教师主导,学生更多地停留在回答上,缺乏主动认知。案例二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究空间大,主动性得到发挥。

2.学生知识建构的不同

案例一中两个分数间建立“相乘”的关系,是教师直接给予的,并不是学生自己主动得到的,其目的是为得到乘积为1,为概念的揭示铺垫。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讲,缺少对知识内在联系的形成过程。案例二“乘积为1”是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得到了和、差、积、商为1的不同情况,然后教师再引导到乘积为1的研究上,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归纳的体验过程,数学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主动建构对“倒数”的理解。

3.目标的达成不同

案例一目标定位分数的倒数认识,逐步过渡到整数、小数的倒数的认识。从结果来看,目标形成较单一。案例二目标定位在学生自主建构对于倒数的理解,不局限在认知,注重能力培养,放手学生来逐步认识倒数,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启示与收获

1.关注学生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师生观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探究发现的学习轨迹,即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对新问题产生大胆猜测,再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分层次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对学习内容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验证。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即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基于经验主动建构

通过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选择、自主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探索学习的全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即使是有些问题没有接触过,但当问题呈现出来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理解。我们要基于学生的发展,敢于让学生去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的知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感悟概念的理解过程,锻炼数学能力的养成。

3.让学生基于教学目标多元化主动建构

教学目标的制订对一节课有指导性作用,它决定了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多的要关注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不是短暂学习。如果只关注知识目标,忽视了过程性目标,那么数学学习是不完整的。只有立足于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对数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海英小学)

上一篇:浅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改进的案例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