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04-25 12:20:12

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腹腔镜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及其优缺点。方法 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32例)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34例)。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传统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高, 约为0.8%~4.4%, 男孩发病率高, 男女比例为15:1, 发病以右侧腹股沟为多见[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饶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均为择期患儿, 腹股沟区均出现可复性包块, 触诊皮下环扩大, 咳嗽时有指尖冲击感, 都符合腹股沟斜疝诊断。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32例)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例, 其中双侧3例, 均为男性, 年龄7个月~6岁, 平均年龄1.8岁, 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男31例, 女3例, 其中双侧2例, 均为男性, 年龄8个月~7岁, 平均年龄1.7岁, 病程4个月~7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准备, 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出凝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术前禁食6~8 h, 术前常规肌内注射术前药物, 用开塞露刺激排便。

1. 2. 2 手术方式 取仰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和氯胺酮复合麻醉。观察组:臀部垫高30°并向健侧倾斜15~20°, 脐下0.5 cm处取长约0.5 cm小切口, 建立人工气腹, 维持气腹压力在8~10 mm Hg(1 mm Hg=0.133 kPa), 插入腹腔镜。在脐左或右3~5 cm处做1个0.3 cm小切口, 置入操作钳。检查有无误伤肠管、腹腔内有无出血等并发症。然后探查双侧内环口, 如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须将其一起缝扎, 避免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找到患侧未闭的内环口, 置入带线雪橇针, 将线从内环口内侧半腹膜下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潜行穿刺。对内环口进行环形缝合, 使内环呈荷包缝合关闭, 检查无异常后解除气腹, 缝合皮下组织, 生物胶粘合皮肤创口[2, 3]。

对照组:取腹股沟斜切口, 长度在2.5~3.0 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 于外环口分离撑开提睾肌, 显露精索, 于其内侧寻找疝囊, 提起疝囊切开一小切口, 以食指插入探明, 如疝囊底止于耻骨上方可将其剥出, 不然就将其横断, 远端开放。剥离至内环, 用4号丝线贯穿缝扎, 创面止血, 阴囊内牵拉至底部, 用1-0丝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较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痛疼小、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皮下气肿, 阴囊肿胀1例, 术后均能自行收, 未发现切口血肿、医源睾等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出现阴囊肿胀4例, 切口血肿4例, 医源睾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术后随访 术后均随访6~24个月, 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对照组在随访期间发现复发3例, 均为对侧出现腹股沟斜疝, 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康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其与成人腹股沟斜疝不同的是该病主要是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 腹腔内压力增加与腹壁肌肉薄弱为其诱发的主要原因, 腹股沟管是否薄弱不是主要因素, 所以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无需行疝修补术, 只要做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5]。传统的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 可以治疗各种类型各个年龄的小儿斜疝。但手术的风险较大, 手术存在一些不良之处, 手术时必须解剖腹股沟管, 可能会损伤输精管或误扎输精管, 导致影响患儿今后的生育功能;而且创面大容易导致阴囊肿胀及切口血肿, 而且复发率也较高[6]。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要求的不断增高, 医学也在不断发展中, 微创外科日趋成熟, 很多传统手术都可以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7]。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由于切口微小, 发生切口血肿几率小, 而且显露好, 不用解剖腹股沟管及精索, 可以直视下做疝环结扎, 不易伤及精索, 术后较少出现阴囊肿胀;腹腔镜下可以观察两侧, 能及时发现隐形疝, 并同时处理, 减少复发的几率;腹腔镜由于创面小对组织损伤小, 故术后疼痛也少, 恢复快, 住院时间也短[8]。

综上所述, 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认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观、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将成为新的经典术式, 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佘亚雄, 童尔昌.小儿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84-189.

[2] 陈思梦.疝囊高位结扎术与腹股沟疝分型的意义.江苏医药, 2005, 31(1):59.

[3] Tran H. Robotic single-port hernia surgery.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Laparoendoscopic Surgeons, 2011, 15(3):309-314.

[4] Tsai YC, Wu CC, Ho CH, et al. Mini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in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a durable alternative treatment tostandard herniotomy.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11, 46(4):708-712.

[5] 涂永久, 林大富, 陈战. 微型腹腔镜下自制缝合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3):215.

[6] 谭家驹.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227.

[7] 李龙, 李索林.小儿腹腔镜手术图解.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44-46.

[8] 李宇洲. 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5):368-369.

[收稿日期:2015-03-05]

上一篇: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