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弹好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七)

时间:2022-04-25 08:46:43

如何弹好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七)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此曲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典雅流畅、耐人寻味,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内容还是形式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瑰宝。尤其是不同版本的钢琴伴奏,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韵味和风采,使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为了更好地演绎这个作品,我们需对它的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研究。

背景介绍

赵元任(1892―1982)字宣重,又字宜重。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著名人文学者,国际公认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音乐家、教育家、哲学家。赵元任从小喜欢音乐,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母亲深谙昆曲,父亲爱好吹笛。“妇唱夫随”的家庭氛围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母亲还喜欢诗词,能写诗填词并常教孩子吟诵,培养了赵元任对语言的极大兴趣,不到十岁已学会六种毫不相干的方言,显露出非凡的语言天赋。

1910年,赵元任以优异成绩考取赴美留学公费生,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物理,选修哲学、音韵学、音乐(作曲、和声、对位、钢琴、声乐)等,开始音乐创作。1914年毕业,1915年到哈佛大学攻读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赵元任对音乐的爱好和对语言的兴趣更加浓厚,他参加了更多的音乐活动,选修了更多的音韵学课程。

1925年赵元任应邀回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中国音韵学”等课程,与汪一庵、钱玄同、黎锦熙、刘半农、林语堂等人一同从事“中国音韵学”的研究,着手国语统一的筹备工作,开展中国方言的调研。在此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和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发表了多篇音乐论著,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于1928年出版了《新诗歌集》。《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初字伴侬,后改字半农。江苏江阴人,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国乐演奏家、作曲家刘天华的兄长。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天资聪颖,才识双全,少年时便显露出非凡的写作才能。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是刘半农1920年留学英国时写的,原名《情歌》,1923年9月16日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更名为《教我如何不想他》,收入《扬鞭集》。关于歌词中的“他”有多种说法,而赵元任先生在1981年最后一次访问北京时的回答,为我们解开了疑团―― ‘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还可以指男女之外的其他事物。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首歌词是当年刘半农先生在英国伦敦写的,“蕴含着他思念祖国和怀旧之情”。赵先生在翻译这首歌时,把英文标题译为“How Can I Help Thinking of You”,这看似玩笑的改动,化解了因“他”或“她”产生的种种猜测,在情感上也显得更为亲近。

结构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典型的分节歌,共分四段。四段旋律线条依照歌词的四声变化(阴阳上去)略有不同,四段的调性也是根据歌词意境进行设计。

前奏:第1至4小节,E大调;

第一段:第5至18小节,E大调;

间奏:第19至22小节,E大调;

第二段:第23至36小节,E大调转B大调;

间奏:第37至44小节,B大调转E大调;

第三段:第45至58小节,E大调转G大调;

间奏:第59至62小节,G大调;

第四段:第63至72小节,e小调转E大调;

尾奏:第73至76小节,E大调。

在《赵元任全集》第11卷中,此曲的伴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28年出版的钢琴伴奏版;另一个是1960年再版时改动后的小提琴助奏钢琴伴奏版。两个版本各有千秋,钢琴部分的内容和演奏也不尽相同,这里将逐一进行介绍。

钢琴伴奏版的演奏

伴奏者在弹奏1928年出版的钢琴伴奏版时,首先要找出钢琴伴奏部分的“主角”与“配角”,因为不同“角色”的音乐处理和触键有所不同;其次,根据 “角色”设定演奏方案。钢琴伴奏中的前奏、间奏和后奏为“主角”,其余的部分为“配角”。

“主角”部分的弹奏:

1.前奏的弹奏

前奏的右手声部有两根线条,代表了两个人物和复杂的含义。伴奏者在弹奏这些双音时首先要控制好下键力度,弹奏出立体效果,表现出线条中隐含的立体思维;其次要控制好触键,弹奏出清纯通透,带有民族弹拨乐器特点的音色,以此确定整首歌曲的声音基调;最后要考虑乐句的走向,配合旋律进行弹奏出慵懒、涌动的韵味。伴奏者在弹奏左手的前两小节时,要找到织体中固定音型的内在律动,弹奏后两小节时则要“拉”出一根流动的复调线条。最后,要注意双手声音的均衡,处理好纵向和声、横向线条和内在律动的关系。

2.间奏的弹奏

此曲的间奏写得非常精致,体现了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法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赵元任是国际公认的语言大师,对新诗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特别是诗词中的语调、节律与音乐中的歌调、节奏及“诗与歌”、“吟与唱”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力求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达到“字音”与“乐调”完美结合的境界。他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善于西学东鉴,运用“调性表情”来丰富诗情画意。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根据每段诗词意境的不同在间奏中配以不同的调性,为即将进入的歌词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起到了调剂色彩和渲染情绪的效果。伴奏者在弹奏时要予以重视。笔者认为,在弹奏E大调的间奏时是平静、轻柔与淳朴的感觉;B大调是真挚、淳朴的感觉;G大调是天真、单纯的感觉。

作曲家给间奏配以“调性表情”的同时,还配以相应的音区和色彩,伴奏者在弹奏时要细细体会,认真揣摩。演奏的力度变化和音色明暗的选择要根据间奏的音区高低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传达作曲家的意图。

“配角”部分的弹奏:

此曲钢琴伴奏的“配角”部分存在着补充音型、平行旋律和复调因素三种状态,伴奏者在弹奏时要予以注意。

作曲家在此曲前三段的头两句歌词中,为最后一个字的钢琴伴奏部分设计了一个与演唱者呼应、对话的补充音型,如“云”、“风”、“洋”、“光”、“流”、“游”。伴奏者在弹奏这些具有戏曲元素和“中国派”和声的音型时,音色要圆润透明,语气要甜美婉转,情绪要主动积极,力量要均衡有层次,弹奏出委婉、雅致、意犹未尽、欲言又止的古典美。

作曲家将每段“啊……”字的伴奏设计为与旋律平行的伴奏织体,

如此演唱与伴奏“异口同声”的处理,使感慨的语气更加强烈,内心的渴望更为热烈。伴奏者在弹奏时要运用演唱的思维,演奏时模仿歌者的语气运力,依照吐字的速度触键,达到与演唱者音色、速度的高度协调与统一。

作曲家在此曲的“配角”部分设计了一些复调因素,如“月光恋爱着海洋”的左手部分,“水面落花慢慢流”的右手部分。伴奏者在弹奏时要有复调思维,运用不同的触键和力度将复调线条勾勒完全,同时还要处理好伴奏的纵向关系以及伴奏与演唱的声音均衡。

小提琴助奏钢琴伴奏版的演奏

小提琴助奏钢琴伴奏版的演奏相对比较简单, 由于是三方合作,钢琴伴奏要多听、多看、多感觉、多交流,这样才能配合默契,完美再现作品全貌。

在速度方面,伴奏者首先要把握好这个作品的基本速度和内在律动;其次,注意乐句连接和段落衔接部分小提琴声部与演唱声部的音乐处理,要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合作者的速度、力度、情绪变化,做到了然于心,这样在合作时才能收放自如。

在音量安排和音色控制方面,伴奏者要有整体观念,做全盘统筹。在这个版本中,原先钢琴伴奏独立承担的复调线条,现在分别由小提琴声部和钢琴声部共同承担。钢琴伴奏要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及时调整音色与音量,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尽情发挥钢琴柔美歌唱的特性,在音色上完成与小提琴的“对接”,确保音乐线条的完整呈现。与此同时,钢琴伴奏还要注意高低音区的声音平衡,根据整体音响效果及时调整左右手的音量,与三方形成高度默契,达到水融、珠联璧合的境界。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精品,此曲集中了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理念。伴奏者在弹奏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尤其在与演唱者合作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歌词音韵与旋律音调以及歌词意境与和声色彩的微妙关系,弹奏出西方艺术歌曲精致典雅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端庄含蓄、寓意深远的风韵。(待续)

上一篇:追忆恩师杨峻教授二三事 下一篇: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