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民族国家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时间:2022-04-25 07:15:01

浅谈多民族国家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摘 要:由于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国民身份的多重性,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没有实现天然的统一。虽然彼此之间的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冲突的必然存在,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诸如民族政策的失当、经济发展的失衡、跨国民族的存在、境外势力的渗透等,就极有可能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多民族国家必须将国家认同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工程,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一、什么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一)定义

国内外的学者对民族认同概念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民族认同与群体成员的态度、价值取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对民族认同的含义进行阐述:其一, 民族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共同体, 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其二, 是民族自然文化的认同。在一个民族发展中, 一种文化体系以民族为载体, 而民族以文化为聚合。一个民族的文化, 包含了@个民族中人们的精神、行为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认同民族的文化, 也就带来了相互之间的亲近感, 并在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下, 形成了与其相关的、复杂的民族心理活动, 如价值、审美、好恶、感情、意识等。

“国家认同”是从“national identity”直译过来,主要是在冷战中后期以及后冷战时期,针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与发展而出现的政治概念。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1)心理层面。

它在构建国家认同的过程中,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相似或相同的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和价值信念都包含在所有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里。基于对这些因素的心理共识,国民才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且愿意维护共同的名誉和利益;(2)政治层面。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认同,在制度层面来说是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属的某一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可和接受。简而言之,国家认同的本质就是国民对这个政治权力的信任、政治制度的认可以及对政治价值的信仰;(3)经济层面。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一切行为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对利益的追求。”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满足其国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以及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让国民产生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

(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

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不能够简单的用“相互对立”或者“相一致”来概括,这主要是因为影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概括: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二者互为前提:一方面, 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里,每个人一定同时属于某个民族和国家,从认同的特点来看, 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 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 国家认同认可并且保护民族认同。在理论与实际中, 民族的价值追求或归宿一定是国家, 国家以民族为基础, 民族以国家为存在形式, 获得了国家形式的民族才具有了现代意义。2.民族认同大于国家认同时,会对国家认同造成损害。当民族认同强化则有可能阻碍国家认同的建立, 这一点在现代国家的成立初始尤为明显。原有的民族认同的存在使得他们一直习惯以民族作为感情投射和忠诚的对象。这种传统导致现代国家认同更加难以建立。同时, 民族认同也强化着对民族成员身份的特殊性的认知, 也巩固着他们对于民族利益特殊性的认识。当民族利益由于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受到损害时, 多民族的国家认同就会减弱甚至丧失。

二、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家认同容易存在的问题

1.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的缺乏与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认同的过于强大。约瑟夫・奈认为“迅捷而深远的社会、技术和经济变革带来了跨国认同、国家认同和次国家认同的错综交织,这些认同交织在一起,颇具张力。鉴于传播的瞬时性,它们能够促使潜在的紧张关系转化为突然的冲突”。如果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交叠部分大于族群认同,那么国家认同就处于强认同的情形。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发。当国家的向心力不够,而个别少数民族的离心力过强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的矛盾就产生了。

2.个体认同层次结构中的地位排序。即个体的认同层次结构中,把何种归属置于优先的级序,并以此作为自己效忠、尽义务和责任的归属单位。多民族国家中的个体常常同时拥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形式的认同。多民族国家中由民族认同问题引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民族共同体(而不是国家)成为了民族成员效忠和归属的最高对象,即在民族成员的认同结构中处于最高的级序;民族成员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进行族际互动,无视甚至侵犯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统一性,挑战国家权威的合法性。总之,民族认同问题是民族认同取代了国家认同在民族成员认同结构中最高级序的位置。

3.国家忽视少数民族认同。民族作为一种文化共同体,需要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要素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并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意愿,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和维系这种差异性的认同意识。这种差异具体包括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历史传统、集体记忆。国家认同则需要建立一种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性,把一国内部具有差异性的族类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国家(往往代表了主体民族的利益)为了实现建构同一民族的梦想或者塑造以某一主体民族为核心的国民特性,忽视、压制乃至消除少数民族认同而引起的。由于国家权力意志的介入、民主“多数规则”的滥用,以及少数民族的权利失语状态,往往更容易造成对民族认同的侵犯,发生的次数也更为频繁,从而构成了世界大多数国家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根源。

(二)国家认同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第一,影响国家对多民族地区的治理。国家认同出现问题,意味着国家的合法性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受到了挑战,而在国家合法性弱化的区域,国家也就失去了权威。“权威就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即合法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就是权力,因此,权威就是合法的权力。没有合法性支撑,国家的法律、政策就很难实施,国家对该区域的治理就难以实现。因此,在这样的区域,法律的权威常常受到挑战,违法行动极易发生,社会问题多发,并且常常与族际关系纠缠在一起,社会冲突防不胜防,并且容易蔓延开去。如果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就会演变成为更大规模的社会不稳定。

第二,为国家的发展留下隐患并侵蚀国家的软实力。当多民族国家中所存在的国家认同问题涉及到多个民族群体的时候,就使得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动荡的风险,而且为其他国家或境外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民族问题来插手多民族国家国内问题,甚至干预多民族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了可能。于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就成为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国的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构成了国家的“软实力”,当国家认同得到挑战,国家的政治价值观、文化等得不到强有力的认同与支持,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一国的软实力就会被严重削弱。

第三,直接影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多民族国家是多个民族群体共建的国家政治体系,其统一和稳定有赖于多个民族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如果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出现问题,尤其当问题发展成为危机,即形成了严重的“集体忠诚冲突”,那么,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就动摇了,当国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裂主义运动,多民族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三、多民族国家强化国家认同的途径的建议

(一)加强文化认同的构建

首先,加强主流文化的构建,以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著少数民族群众,使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维持一种多元一体的关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从而增进国家认同。其次,应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充分考虑与尊重其文化特殊性,实施多元的包容性政策,并从中发掘优秀成分,丰富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平衡,二是适度。即防止过度的多元化主义加强民族认同,从而挑战国家认同;重视共同文化认同的建构,但不要强制性实行同质化政策。

(二)坚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只有拥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才能让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有充分的保障的。在建设干部队伍上,坚持把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坚决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提高领导干部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做好相关宣传普及工作,善于运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节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提高领导干部实事求是的能力,能够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完善和创新具体政策举措,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性。

(三)加快物质文明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是凝聚人心、增进国家认同的基础性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宏观上,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利用好结合好国家的宏观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具体上需要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补齐发展短板,实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2).

[2]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1).

[3]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A].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林炜,杨连生,高丽洁.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建设[N].红旗文稿.2015(6).

[5]蒋红,张含.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N].人民日报.2015(5).

上一篇:新密方言的“血+A”结构浅析 下一篇:计生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养老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