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培育的对策

时间:2022-04-25 07:09:57

浅谈校园文化培育的对策

本文作者:夏军英 单位:广东药学院党委宣传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1]作为维系大学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对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而校园文化品牌作为一所大学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薪火相传的外在形式,体现了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是大学实力的一种标志,因此有必要在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打造优秀、卓越的大学校园文化品牌。

一、大学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内涵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现代社会其作用自不待言,正如美国著名广告专家莱利•莱特(LarryLight)所说:“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以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2]同样,校园文化品牌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旗帜,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吸引力的外在表现形态。学校要和谐发展,必须有一种凝聚人心的校园文化品牌。这一品牌背后代表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理念,更体现一种精神。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能动、持续的教育力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过:“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校园文化品牌培育需以和谐发展为理念,传承中华精髓;以强化行知思想建设,创造人文环境;以展示个性魅力,凸显办学特色,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建设,促进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增强学校整体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

二、大学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意义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培育则是保证校园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品牌为导向和依托来传承与发扬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对进一步深化大学教育理念、提升大学软实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深化大学教育理念国内外不少名校都有自己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千数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文化宣言。由此可见,“求真”这一类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指向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培养人,塑造人,更要培养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的“真人”。学校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其历史的厚重感升华为一种校园精神,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文化氛围,能让人自然而然地受到它的熏陶和同化,产生一种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潜在地支配、制约、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行为习惯。大学文化品牌的作用,能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从各方面深化大学教育理论,构筑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反过来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客观上自然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

(二)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如同基于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生命力一样,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也应该有生命力。所谓具有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品牌,指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发展,更应该重视学生潜在人格的发展,校园文化品牌精神将影响学生的精神成长、成型。就生命力本身而言,学习上体现为健康心态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创新能力,但在精神上,则倡导“理性选择”及“高尚人格”。换言之,我们应该将勇敢、自信、诚信、道德的人格塑造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进步。一个团体,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人,如果仅有热情和能力,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做支撑,也难以不断超越自我。大学校园文化品牌就精神层面而言,在社会道德日益滑坡的当下,尤其需要“精”与“纯”。大学文化品牌的培育应该将其放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局中去思考,通过品牌培育的长期战略规划去进行精心呵护和全力塑造,并充分考虑品牌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成效,以培养师生对校园文化品牌的认同感,春风化雨般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视行为将不利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更谈不上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三)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大学软实力“软实力”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大学的软实力是大学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精神、文化、制度等要素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包括大学影响力、文化力、公信力、精神力和话语权等。[3]校园文化作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一所大学的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品牌的力量,不仅熔铸在大学的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还使学校能更好地拥有为社会广泛认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能够得以凝练和提升,进而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以品牌的力量和效应带动和促进学校识别度和影响力的提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拓展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能有效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从而使软实力的提高成为推动高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品牌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品牌1.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要体现“人性”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赋予文化制度以“人情味”,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把科学管理和以情管理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对于师生的认同和尊重,体现平等、公平精神。认同和尊重会更大地激发工作热情,而平等、公平则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制度的潜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与建设。[4]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师生的需求,注重环境的营造,不仅要给师生一个宁静、整洁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要给他们一个相互合作、荣辱与共的人际环境,使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幸福地生活、愉快地学习和工作,让文化建设从物质和精神上实现独特的品牌追求。2.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尊重“个性”品牌建设虽从宏观入手,具有不同层面的操作性,但品牌的树立最终不能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背道而驰,相反,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品牌背后的旨归应是以“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目的。只有尊重个性的品牌,才能赋予校园文化制度以新的内涵,把“发展”作为主线,并与学校各项制度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校园文化体系。没有个性的教学,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归根结底,倡导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引领生命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校园文化品牌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影响对教育而言是多维度的,一方面,随着教育与世界接轨,教育市场的准入制度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速,教育方式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教育技术将发生大幅度变革。教育的品牌战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有一个大的调整,首先,品牌战略视野应面向世界,即以全球眼光审视大学教育。其次,应该了解并把握全球化趋势对教育及人才的需求,拓展品牌思路,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人才,并真正以优质品牌与国外大学文化品牌平等竞争。

(三)创新校园文化机制,增强校园文化品牌活力培育和建设校园文化品牌,高校不仅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作用,树立品牌意识,做好战略规划;注重文化提炼,提升品牌价值,还必须要创新校园文化机制,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处理好建立长效机制与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加大示范的关系,克服培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从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工作的角度出发加强队伍建设,使有潜力发展为名牌的文化活动健康、持续、稳步地发展。此外,还要重视对品牌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品牌推广,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对文化品牌的包装、宣传与推广,使其在全校师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并引起媒体及社会的关注。这样,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体现在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从而形成品牌、发展品牌、宣扬品牌、推广品牌,就能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品牌活力,有效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把它纳入大学发展的总体规划,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并树立全员共建的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拓展校园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真正提升大学自身的竞争软实力。

上一篇:谈论网络语言的包容和发展 下一篇: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措施